【9A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213218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A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9A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9A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9A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9A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A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A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是指教师在传递信息时,以语言符号为物质手段,组织沟通与学生的情感联系、信息联系,达到最佳教育教学效果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语言不仅仅是教学工具,他更是一门艺术。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是传递信息的助跳板”。本文就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特征,获得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方法与途径略谈自己的认识。一.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特征1.规范性教学语言首先力求规范性。教师的地位和责任要求教师在各个方面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学生每天都要聆听教师的讲话,不仅关系到学生学习的质量,也会影响到

2、学生使用祖国语言的态度、能力和习惯。因此,教师必须用普通话教学,教学语言要简洁、明晰、符合语法、逻辑规则和文明礼貌要求,对学生具有教育作用和启发性。2.形象性形象性是教学语言艺术的最基本的特征。由于课堂教学内容时时变换,教师利用语言工具传递给学生的信息也会时时更新,新的信息难免让学生感到枯燥,尤其是一些比较抽象的理论、法则和数据等,更使人望而却步,因此,教师必须赋枯燥的知识以和谐、优美的理性表现形式,使之深入浅出、和谐生动,使原来没有生气的东西变得充满活力。3.情感性“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态度的一种心理体验,虽是无形的,但他却是人类的共性。由于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向或多向交

3、流活动,是一种互动、互感的过程,只有创造出和谐的情感氛围,实施的双边活动才得以顺利进行,这就决定了教学语言必须包含着丰富的感情。4.创造性艺术贵在创造。教学语言艺术同其他艺术一样,没有一定的模式,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教材语言转化为教案语言,需要教师的加工整理,删繁就简;板书语言的设计,需要教师开动脑筋,创造美感;口头语言的规范、流畅、生动,需要教师下一番功夫。所有这些,都体现着教师课堂语言的创造性。二、增强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性地方法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催化剂”,那么,如何增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呢?1.讲求音律节奏中求美感“文似看山不喜平。”说话也是如此。不同的内容使用不同的腔调来表

4、达不同的思想和情感。高亢的声音表示激昂和感奋;柔和的声音表示温馨和愉悦;低沉的声音表示悲哀和哀婉使语言富有音乐诗词般的音律节奏和变化,讲者朗朗上口,听者愉悦轻松。生物学家认为,适宜的节奏作用于学生的神经系统,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教学语言的节奏过慢,学生的大脑会由兴奋状态转为抑制状态,学生会感到不解渴;节奏过快,学生来不及全面处理信息,会造成消化不良,教师也会在“忙”中出错,造成知识“漏网”。因此,教师要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合理调节语调、语速,使教学过程和谐、有效。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过“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理,把知识带进去。”2.进入角色,

5、带着感情讲课情感,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师教学的语言要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在一定的艺术性课堂语言条件下,教师可以进入角色,感情充盈地使用一些词汇和语调,感染学生情绪,进而引起他们的共鸣。同时,结合教师整洁大方的服饰,丰富的面部表情、优雅的手势、会说话的眼睛等弥补口语表达的不足,使有声的语言于无声的语言有机结合,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自我意识的蒙发,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些“非语言行为”可以起到“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情”的艺术并不是无原则地逗学生一笑,也不是庸俗地去油腔滑调,更不是把语言搞得花里胡哨,弄得课堂像一个剧场,而应是将课堂教学语言把握在言之

6、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恰到好处的分寸上。3.运用修辞,让教学语言“活”起来如果把教学语言比作一条小河,修辞就是在这条河上的片片白帆;如果把教学语言比作一棵绿树,修辞就是这棵树上的朵朵红花;如果把教学语言比作广阔的蓝天,修辞就是天上的缕缕白云。语言艺术离不开修辞,“浓妆淡抹总相宜”,教师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依照教学内容需要,巧妙地、恰如其分地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可以引发学生的联想与思考,给平铺直叙的陈述增加色彩,使得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听起来妙趣横生,耐人寻味。4.选用诗句、名言,是教学语言文学化诗,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寄托,其原因不但在

7、于它的思想和意境,还在于它富有感染力的美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需要,穿插引用古代诗歌、名言,在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此外,诗化语言概括、凝练、优美、课堂教学语言在严谨准确基础上,应不拘一格,夹杂些散文和诗化文学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听课的欲望,使之情绪高涨,学生听课如沐浴春风,知识会像涓涓小溪注入学生心田。5.寓教学与娱乐之中天空之美,离不开云霞星辰的点缀;大地之美,离不开花草树木的点缀;生活之美,离不开真情与至爱的点缀。有了点缀,也就使原本单调的事物多了一份灵动的色彩,一串变换的音符。教师如果大胆地而有有分寸地引入歇后语、笑话、小幽默、小故事等娱乐

8、手法点缀于课堂,同同样可以使课堂充满艺术魅力。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兴奋剂”。它可以把人的思维调动到最积极状态,寓教于乐,对视生来说,都是一种美的享受。值得一提的是,再引用时要注意分寸,否则,会使得其反,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有其一定的“度”,超过了这个度,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三.掌握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途径“工欲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是指教师在传递信息时,以语言符号为物质手段,组织沟通与学生的情感联系、信息联系,达到最佳教育教学效果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语言不仅仅是教学工具,他更

9、是一门艺术。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是传递信息的助跳板”。本文就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特征,获得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方法与途径略谈自己的认识。一.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特征1.规范性教学语言首先力求规范性。教师的地位和责任要求教师在各个方面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学生每天都要聆听教师的讲话,不仅关系到学生学习的质量,也会影响到学生使用祖国语言的态度、能力和习惯。因此,教师必须用普通话教学,教学语言要简洁、明晰、符合语法、逻辑规则和文明礼貌要求,对学生具有教育作用和启发性。2.形象性形象性是教学语言艺术的最基本的特征。由于课堂教学内容时时变换,教师利用语言工具传递给学生的信息也会时时更新,新的信息难免让学生感到

10、枯燥,尤其是一些比较抽象的理论、法则和数据等,更使人望而却步,因此,教师必须赋枯燥的知识以和谐、优美的理性表现形式,使之深入浅出、和谐生动,使原来没有生气的东西变得充满活力。3.情感性“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态度的一种心理体验,虽是无形的,但他却是人类的共性。由于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向或多向交流活动,是一种互动、互感的过程,只有创造出和谐的情感氛围,实施的双边活动才得以顺利进行,这就决定了教学语言必须包含着丰富的感情。4.创造性艺术贵在创造。教学语言艺术同其他艺术一样,没有一定的模式,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教材语言转化为教案语言,需要教师的加工整理,删繁就简;板书语言的设计,需要

11、教师开动脑筋,创造美感;口头语言的规范、流畅、生动,需要教师下一番功夫。所有这些,都体现着教师课堂语言的创造性。二、增强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性地方法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催化剂”,那么,如何增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呢?1.讲求音律节奏中求美感“文似看山不喜平。”说话也是如此。不同的内容使用不同的腔调来表达不同的思想和情感。高亢的声音表示激昂和感奋;柔和的声音表示温馨和愉悦;低沉的声音表示悲哀和哀婉使语言富有音乐诗词般的音律节奏和变化,讲者朗朗上口,听者愉悦轻松。生物学家认为,适宜的节奏作用于学生的神经系统,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教学语言的节奏过慢,学生的大脑会由兴奋状态转为抑制状态,学

12、生会感到不解渴;节奏过快,学生来不及全面处理信息,会造成消化不良,教师也会在“忙”中出错,造成知识“漏网”。因此,教师要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合理调节语调、语速,使教学过程和谐、有效。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过“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理,把知识带进去。”2.进入角色,带着感情讲课情感,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师教学的语言要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在一定的艺术性课堂语言条件下,教师可以进入角色,感情充盈地使用一些词汇和语调,感染学生情绪,进而引起他们的共鸣。同时,结合教师整洁大方的服饰,丰富的面部表情、优雅的手势、会说话的眼睛等弥补口语表达的不足,使有声的语言于

13、无声的语言有机结合,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自我意识的蒙发,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些“非语言行为”可以起到“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情”的艺术并不是无原则地逗学生一笑,也不是庸俗地去油腔滑调,更不是把语言搞得花里胡哨,弄得课堂像一个剧场,而应是将课堂教学语言把握在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恰到好处的分寸上。3.运用修辞,让教学语言“活”起来如果把教学语言比作一条小河,修辞就是在这条河上的片片白帆;如果把教学语言比作一棵绿树,修辞就是这棵树上的朵朵红花;如果把教学语言比作广阔的蓝天,修辞就是天上的缕缕白云。语言艺术离不开修辞,“浓妆淡抹总相宜”,教

14、师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依照教学内容需要,巧妙地、恰如其分地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可以引发学生的联想与思考,给平铺直叙的陈述增加色彩,使得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听起来妙趣横生,耐人寻味。4.选用诗句、名言,是教学语言文学化诗,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寄托,其原因不但在于它的思想和意境,还在于它富有感染力的美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需要,穿插引用古代诗歌、名言,在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此外,诗化语言概括、凝练、优美、课堂教学语言在严谨准确基础上,应不拘一格,夹杂些散文和诗化文学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听课的欲望,

15、使之情绪高涨,学生听课如沐浴春风,知识会像涓涓小溪注入学生心田。5.寓教学与娱乐之中天空之美,离不开云霞星辰的点缀;大地之美,离不开花草树木的点缀;生活之美,离不开真情与至爱的点缀。有了点缀,也就使原本单调的事物多了一份灵动的色彩,一串变换的音符。教师如果大胆地而有有分寸地引入歇后语、笑话、小幽默、小故事等娱乐手法点缀于课堂,同同样可以使课堂充满艺术魅力。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兴奋剂”。它可以把人的思维调动到最积极状态,寓教于乐,对视生来说,都是一种美的享受。值得一提的是,再引用时要注意分寸,否则,会使得其反,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有其一定的“度”

16、,超过了这个度,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三.掌握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途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刻苦磨练,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语言的艺术性。1.要吃透教材“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维的衣裳”。语言功力以渊博的学识为基础,以真知灼见为根本,言之有理有据,道之确凿无误和言简意赅。说到底,艺术性教学语言来源于对教学内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是指教师在传递信息时,以语言符号为物质手段,组织沟通与学生的情感联系、信息联系,达到最佳教育教学效果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语言不仅仅是教学工具,他更是一门艺术。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是传递信息的助跳板”。本文就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特征,获得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方法与途径略谈自己的认识。一.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特征1.规范性教学语言首先力求规范性。教师的地位和责任要求教师在各个方面都应成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