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二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183152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二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二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二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二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二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二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二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一、概念以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画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二、意义内容表示意义举例(以上图为例)点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对应温度时的溶解度如A、B表示物质N、M在T1时的溶解度分别为ag和bg两曲线交点表示两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相等如C点表示M、N在T2时的溶解度相等,均为cg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改变而变化的趋势如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N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面曲线下面的点表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如D点表示T1时N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面的点表示溶液饱和且有未溶固体如D点表示T1时M的饱和溶液三、常见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

2、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NaCl。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四、溶解度曲线的应用1.判断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具体方法:在该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上平行y轴作不同温度的垂线,与曲线相交的点即为该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然后比较大小。2.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大小。具体方法:在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上平行y轴作相同温度的垂线,然后比较大小。3.判断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的趋势。具体方法:看曲线的坡度及走向,从左至右是向上、向下还是平缓。如陡升型,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缓升型,表

3、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下降型,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4.如何通过改变温度或蒸发溶剂将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具体方法:观察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将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只能通过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的方法将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可通过蒸发溶剂、增加溶质或升高温度的方法将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典例1】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分别含甲、乙两物质的质量相

4、等C.将t3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都会析出晶体D.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解析】选B。由图象知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t2时相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相等,而当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相等时,所含甲、乙两物质的质量不相等,因此B错误。【典例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1)P点的含义是_。(2)t1时30 g的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 g溶液吗? _(填“能”或“不能”)。(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_(填物质序号)。【解析】溶解度

5、曲线中交点的意义为相应温度下,两者的溶解度相等;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0 g,即该温度下,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20 g的a物质,则50 g水中最多溶解10 g a物质,此时能形成60 g溶液;由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cba。答案:(1)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2)不能(3)cba1.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硝酸钾的溶解度一定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B.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饱和C.t时,硝酸钾和氯化钾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D.60时,100 g水中加入90 g硝酸钾,充

6、分搅拌,可得到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解析】选B。未指明温度,无法比较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A错误;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饱和,B正确;未指明溶液是否达到饱和,无法判断t时硝酸钾和氯化钾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相等,C错误;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90 g,此温度下将90 g硝酸钾放入100 g水中,得到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D错误。2.如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10时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C.30时甲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0%D.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7、解析】选D。没有指明温度,无法判断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A错误;没有指明溶液是否饱和,无法判断10时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否相等,B错误;30时甲的溶解度为60 g,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0 g100 g+60 g100%=37.5%,C错误;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D正确。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B.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t3时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变成不饱和溶液D.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A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

8、的方法【解析】选C。从溶解度曲线上可以看出: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ba;(2)因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要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的方法实现;(3)因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最大,故由t2降温至t1时,等质量的三种饱和溶液中析出溶质最多的是a物质;(4)因t2时a的溶解度是50 g,100 g水中最多溶解50 g a物质,故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50 g。答案:(1)cba(2)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3)a(4)1509.如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在_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2时,100

9、 g水中溶解_g A物质恰好饱和,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应加水_g。(3)t2时,分别将恰好饱和的A、B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_。【解析】(1)在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即它们的溶解度相等。(2)t2时A物质溶解度为25 g,即在100 g水中溶解25 g A恰好饱和,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 g100 g+25 g100%=20%;设应加水的质量为x,则有125 g20%=(125 g+x)10%,x=125 g。(3)t2时A、B两种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B溶质没有变化,溶剂也没有变化,故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答案:(1)t1(2)2520%125(3)B10.在部分地区发生“抢盐”风波后,我国政府及时发布公告称:核事故对我国海域污染可能性极小,且我国85%以上的食盐是湖盐(来自内陆盐湖)而不是海盐。已知:盐湖原盐主要成分是NaCl,还含有泥沙和芒硝等。如图为芒硝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将t饱和硫酸钠溶液降温至40时,溶液中_(填“有”或“没有”)晶体析出。(2)为除去原盐中的泥沙,可先将原盐溶解,再通过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