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南县丹北大学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182154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商南县丹北大学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陕西省商南县丹北大学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陕西省商南县丹北大学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陕西省商南县丹北大学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陕西省商南县丹北大学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商南县丹北大学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商南县丹北大学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商南县丹北大学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常用的长度单位,是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是()A纳米、微米、毫米B毫米、纳米、厘米C毫米、纳米、微米D毫米、微米、纳米【分析】(1)国际单位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符号分别为:km、dm、cm、mm、m、nm;(2)常用单位与主单位的换算关系分别为:1m103km,1m10dm,1m102cm,1m103mm,1m106m,1m109nm。解:在国际单位制中,米是长度的单位,符号为m;另外,长度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2、等,它们的符号分别为:km、dm、cm、mm、m、nm等;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度的单位,一定要牢记它们的大小关系以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2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炖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里水沸腾后碗中的汤()A同时沸腾了B稍后也沸腾了C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D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且要继续吸热。解:开始锅与碗中的水都会吸热升温,但当锅中的水达到沸点时吸热会沸腾起来,但温度不再升高。此时碗中的水也会达到沸点,但由于碗中的水与锅中水的温度相同,所以不能继续吸热,所以碗中的水不会沸腾。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通过一个

3、日常的生活现象考查了沸腾的条件。液体沸腾,不仅要达到沸腾,同时要不断吸热。同时考查了热传递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存在温度差。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长B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短C物体的速度由运动的时间决定D物体的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无关【分析】物体运动是有快慢之分的,在物理学中,我们用速度这个物理量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表达式为v。解: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表达式为v。(1)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快,通过的路程长短还与运动时间有关,故AB错误;(2)速度是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运动时间和

4、通过的路程无关,故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对速度概念的理解,不能死记硬背公式,属于基础题。4一位诗人写道“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句中描述“山走”、“船行”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河岸和行船B行船和河岸C都是行船D都是河岸【分析】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是不同。解:以行船为参照物,山与行船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山是运动的,所以说“山走”;以河岸为参照物,船与河岸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了变化,河岸是运动的,所以说“船行”。故选:B。【点评】本题在判断的时候应先找出行为动词“迎”和“行”的主体山和船,然后选择与行为主体不同的物

5、体,观察它们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5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A一定升高B一定降低C一定不变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分析】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和;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可能表现在物体的温度变化,也可能是状态的变化。解:物体吸收了热量,可能用来加快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即表现在物体的温度的升高;也可能用来改变物体的状态;比如:晶体在熔化过程,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所以,物体吸收了热量,物体的温度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故选:D。【点评】本题需注意物体吸热或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但物体吸收了热量,不一定是用来升高温度。6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

6、:1,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那么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是()A2:9B2:1C9:2D1:2【分析】已知甲乙两物体通过的速度之比和路程之比,利用公式v求出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解:由v得:运动的时间之比:。故选:A。【点评】本题可以拓展到任意求比值问题,这是一般求比值问题的思路,掌握本类型的思路是很重要的。7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svt,在图中,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两物体的速度大小是()Av甲v乙Bv甲v乙Cv甲v乙D无法确定【分析】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相同的时间比较经过路程的长短,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的越快。(2)

7、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长短,用时间越少,运动的越快。解:根据相同的时间比较经过路程的长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如图,取相同时间t0时,s甲s乙,所以v甲v乙。故选:A。【点评】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通过图象取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2)通过图象取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长短。8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分析】液化是指气体变为液体的现象;汽化是指液体变为气体的现象;液化和汽化是两个相反的过程。解: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

8、镜面上发生了液化现象,变成水,附着在玻璃镜面上,过了一段时间,玻璃镜面上的水又变为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的了解和掌握,体现了由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9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的,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叩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医生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的()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调C声音的音色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解:当病人腹部有积水时,敲击患者腹部,振动频

9、率会发生变化,音调就不同,所以可以根据音调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故选:B。【点评】解决此类问题可以结合频率和音调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10剧院及音乐厅,四周墙壁常挂呢绒帘幕,同时墙壁做成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A装饰、美观B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C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D提高声音的音调【分析】面积较大的房间容易产生回声,影响听觉效果,因此可从减弱声音的反射入手来进行分析。解:大人民大会堂四周墙壁都做成有许多针孔状的墙壁,可以减弱声音的反射;当声音传到这些墙面后,被反射到了不同的方向或被多次反射而吸收掉,这样就能保证较好的听觉效果。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回声的理解和应用,知道声音也可以

10、发生反射现象。11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冬天的早晨树木上挂满了霜B秋天的早晨花草叶子上的露水C在教室里洒水后地面变干D早晨的浓雾【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A正确;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B错误;C、洒在地上的水变干,是水发生了汽化(蒸发)现象,形成了水蒸气散发在空气

11、中;故C错误;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D错误;故选:A。【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12下面关于光学现象和光学知识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日食的形成镜面反射B水中的筷子变弯光的直线传播C黑板反光光的折射D教室里的学生都能看到老师漫反射【分析】(1)日食是太阳发出的光,在沿着直线向地球传播的过程中,被月亮挡住了,使地球上的人看不见太阳或看不全太阳;(2)水中的筷子反射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方向,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变高

12、的虚像;(3)黑板反光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属于镜面反射。(4)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发生了漫反射。解:A、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本选项错误;B、水中筷子向上偏折是光的折射现象,故本选项错误;C、黑板反光是由于黑板太光滑,光在这儿发生里镜面反射,故本选项错误;D、上课时,教室里的学生都能看到老师是由于发生了漫反射,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光的反射现象以及光的折射现象的掌握情况,对常见光学现象分类记忆,会很容易解答本类题型。13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像与物总是大小相等B像与的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C物体在镜中成的实像D当物离平

13、面镜的距离变小时,像的大小不变【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解:A、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总是大小相等,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体在镜中成的是虚像,故本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D、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所以当物离平面镜的距离变小时,像的大小不变,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解答。学生要理解并牢记平面镜成像

14、特点。14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60,则入射光线跟反射光线的夹角是()A30B60C90D120【分析】已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根据角与角的关系求出入射角,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确定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解:因为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60,所以入射角为906030。又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入射光线的夹角为23060。故选:B。【点评】考查光的反射定律掌握,本类型题的关键是牢记光的反射定律内容。15红外线的应用有()A杀死微生物B使荧光物质发光C能作光源D能进行遥控【分析】(1)紫外线的作用和用途:根据紫外线有杀菌作用制成消毒灯;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紫外线能促使人

15、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2)红外线的作用和用途:根据红外线的热作用比较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体温计等;根据红外线可以进行遥控制成电视、空调遥控器等。解:A、杀死微生物是根据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制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利用紫外线使荧光物质发光,可进行防伪,故B不符合题意;C、红外线是一种看不见的光,不能作光源,故C不符合实际;D、红外线具有遥控作用,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红外线和紫外线具体应用的了解情况,要根据实例进行解释。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16(2分)某飞机在5s内匀速飞行了1000m,它飞行的速度为200m/s,合720km/h。【分析】已知s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