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文】高中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归纳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76305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A文】高中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7A文】高中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7A文】高中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7A文】高中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7A文】高中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A文】高中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A文】高中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归纳(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高中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归纳】考点一:骨骼肌(肌肉)【这类知识点每年所占分值约在816分】1.肌肉的物理特性:伸展性、弹性、粘滞性。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或负重时可被拉长,这种特性成为伸展性。而当外力或负重取消后,肌肉的长度又可恢复,这种特性称为弹性。当温度下降时,肌浆内各分子间的摩擦力加大,肌肉的粘滞性增加,伸展性和弹性下降;当温度升高时,肌肉粘滞性下降,伸展性和弹性增加。在运动实践中,做好充分准备活动,使肌肉温度升高,降低粘滞性,提高肌肉伸展性和弹性,有利于运动员提高成绩。2.影响骨骼肌力量大小的解剖学因素:肌肉生理横断面和肌肉的初长度。3.主要的

2、肌肉群及其相应的练习(1)发展上肢主要肌肉的练习:单杠引体向上,训练部位主要有胸小肌、菱形肌、背阔肌、胸大肌、肱肌、肱二头肌、前臂屈肌群的力量;前臂负重弯举,训练部位主要有肱二头肌、肱肌、旋前圆肌、肱桡肌和前臂屈肌;卧推杠铃,可有效发展肩胛骨前伸、肩关节屈和肘关节伸等各肌群近固定时的力量,即前锯肌、胸小肌、胸大肌、三角肌前束、肱三头肌等肌肉的力量。微博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俯卧撑,训练部位主要有前锯肌、胸小肌、胸大肌、肱三头肌、肘肌等;(2)发展下肢主要肌肉力量练习举例:杠铃负重半(深)蹲,训练部位是股四头肌、臀大肌;负重屈小腿,训练部位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和腓肠肌等屈膝肌群;坐姿抗阻力腿

3、屈伸,训练部位为股四头肌;抗阻力内收腿,训练部位主要有大收肌、长收肌、短收肌、等大腿内收肌群。(3)少年儿童身体各部肌肉发展顺序是:躯干肌先于四肢肌,屈肌先于伸肌,上肢肌先于下肢肌,大块肌肉先于小块肌肉。4.肌肉的工作形式(1)动力性工作:静力工作(等长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肌肉的长度不发生变化的收缩形式。动力工作(离心收缩)是指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动力工作(向心收缩),肌纤维的长度缩短,如握哑铃弯举中肱二头肌做向心工作。(2)关于原动肌和对抗肌原动肌是在完成某一动作中起主要作用或主动收缩直接完成动作的的肌肉或肌群。按原动肌在完成动作中效率的不同,又可将原动肌分为:主动肌和副

4、动肌。例如,握哑铃弯举中的肱肌、肱二头肌为主动肌,肱桡肌、旋前圆肌为副动肌。对抗肌是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肉。例如,作屈肘关节(弯举)运动时,肱二头肌是原动肌,而起伸肘作用的肱三头肌则为对抗肌。原动肌和对抗肌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动作的改变而变化的。例如,在做伸肘运动(俯卧撑)时,肱三头肌又成为原动肌,而肱二头肌则成为对抗肌。如果原动肌和对抗肌同时收缩,则可使关节固定。(3)肌肉工作形式中的几种固定:上固定:头颅、躯干工作时,定点在上端的称为上固定,例如在做悬垂举腿时,腹直肌的上固定;下固定:头颅、躯干工作时,定点在下端的称为下固定,例如在仰卧起坐时,腹直肌的下固定;无固定:若肌肉收缩时,两

5、端都不固定则称为无固定,例如俯卧臂腿上振,背肌做的是无固定工作;近固定与远固定:肌肉收缩时,定点在近侧称为近固定,远侧则为远固定。5.肌纤维的种类从肌纤维体积大小来看,耐力性项目的运动员主要是红肌纤维增大,白肌纤维几乎不变;力量性项目的运动员白肌纤维变化显著,红肌纤维交化很少,速度性项目的运动员,两种肌纤维体积部有增加,但白肌纤维增粗较多。图片15.jpg【高中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归纳】考点二、骨连接【这类知识点每年所占分值约在26分之间】1.肩关节肩关节是个多轴关节,相连骨的关节面大小相差较大,关节囊薄而松弛,关节本身的韧带少而弱,因而是人体最灵活的一个关节,但也是稳固性最差的一个关节

6、。由于肩关节下方没有肌肉和肌腱加固,比较薄弱,因此在暴力作用下,此处容易造成肱骨头向前、下、后等方位的脱位。2.膝关节膝关节是人体中最复杂的关节,它由股胫关节和股膑关节构成。半月板是垫在胫骨内、外侧髌关节上的两个纤维软骨板,内侧半月板呈“C”形,外侧半月板呈“O”形,半月板外缘厚内缘薄,具有加深关节窝,使上、下两关节面吻合,缓冲震动和保护膝关节的功能;髌韧带位于膝关节囊的前方,为股四头肌腱的延续部分,起自髌骨,止于胫骨粗隆,从前方加固膝关节和限制膝关节过度屈。3.关于按摩中的运拉法运拉法是为改善关节的活动度提高节韧带的弹性和韧性常用的按摩手法。【高中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归纳】考点三、骨【

7、这类知识点每年所占分值约在2分左右】1.骨的形态与结构:人体骨的形状各式各样,大体可归纳为五类:即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籽骨。骨是一种器官,活体的骨是由骨膜、骨质、骨髓、血管及神经等组成,其中骨组织又称骨质是骨的主要成分。2.骨的分类:成年人全身共有206块骨,根据其存在的部位,可分为头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头颅骨共有29块,其中有颅骨23块(脑颅骨8块,面颅骨15块),听小骨6块;躯干骨有椎骨26块,肋骨12对,胸骨1块,共有51块。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躯干骨和四肢骨共有177块,这177块骨直接参与各种躯体运动。3.骨的功能:骨与骨相连结,构

8、成人体的支架、支持人体的重量。骨形成体腔的框架,容纳和保护重要器官。骨的外面都有肌肉附着,成为人体各种机械运动的杠杆。骨松质中和骨髓腔内的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骨是钙和磷的储备仓库。钙离子与肌肉的收缩有关,在血中要保持一定的浓度。4.少年儿童的骨的特性及运动训练注意事项儿童少年软骨成分较多,水分和有机物质(骨胶元)多,无机盐(磷酸钙、碳酸钙)少,骨密质较差,骨富于弹性而坚固不足,不易完全骨折而易于发生弯曲和变形。微博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针对儿童的骨的特点,所以训练时一定要注意一下几点:主要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注意身体的全面训练;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应注意负荷的重量;注意练习场地的选择;注意预防“骺软

9、骨病”的发生;适当营养。【高中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归纳】考点四、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心腔的形态结构心分为左半心和右半心两部分,左半心分为左心房和左心室,右半心分为右心房和右心室。两个半心由房间隔和室间隔分开,互不相通。左半心内流的是动脉血,右半心内流的是静脉血,心房与心室经房室口相通。右心房:右心房壁薄腔大,以右房室口与右心室相通,以房间隔和左心房相邻。右心房上方有上腔静脉开口,无瓣膜配布,下方有下腔静脉开口,配有下腔静脉瓣。右心室:位于右心房的左前下方,是心脏最靠前的一个心腔。心室腔有出入两口,即前方的肺动脉口和后方的右房室口,左、右心室被室间隔隔开。右心室壁较左心室壁薄,而右心

10、室腔较左心室腔大。左心房:横卧于左心室上方,可分为左心耳和左心房体部,腔内有5个入口,其中4个为肺静脉口,位于左心房的后壁,另一个口是通向左心室的房室口。左心室:位于右心室的左后方,由于左心室推送动脉达全身,工作负担大,故左心室壁较右心室壁厚。左心室有出入两口,入口为左房室口,出口为主动脉口。2.心的血管和神经心的血管:心的动脉由主动脉根部发出的左、右冠状动脉构成,冠状动脉是心脏供血的唯一来源;心的静脉主要指冠状窦及其属支。心的神经心交感神经:分布于心肌和心的血管,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的肾上腺素能与受体相结合,可使心率加快,心房肌和心室肌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增加。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

11、,可加强窦房结和房室结构的兴奋性,使心跳加速,心肌收缩力加强,冠状动脉扩张,血流量增加,心肌功能增强,以适应运动应激的需要。3.血管的吻合与微循环:血管的吻合,人体的血管除了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这种流通外,在动脉与动脉之间,静脉与静脉之间,甚至动脉和静脉之间,彼此直接连通被称为血管吻合。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内的血液循环,是血液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4.体循环与肺循环体循环(大循环),体循环的途径:动脉血从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组织细胞和毛细血管发生物质交换后颜色鲜红,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颜色暗红,含氧稀少静脉血。肺循环(小循环),途

12、径,从右心室射出的静脉血入肺动脉,经过肺动脉在肺内的各级分支,流至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在此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经肺内各级肺静脉属支,最后合成四条肺静脉,注入左心房。肺循环的特点是路程短,只通过肺,主要功能是完成气体交换。5.青春期高血压安静时,舒张压持续超过95mmHg即可认为是高血压;如果舒张压低于50mmHg,收缩压低于90mmHg,则认为是低血压。“青春期高血压”指的是收缩压(俗称高压)高而舒张压(俗称低压)不高,高压可达140-150毫米汞柱,低压不超过85-90毫米汞柱。【高中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归纳】考点五、运动损伤1.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擦伤、撕裂伤

13、、刺伤和切伤2.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挫伤、肌肉筋膜拉伤、关节囊和韧带扭伤、肌腱腱鞘和滑囊损伤等,根据其发病的缓急,分为急性和慢性损伤两类。(1)急性损伤,因遭受一次较大外力作用所致。处理原则:A.早期,为急性炎症期的表现,该期的处理原则是止血、制动、阵痛、防肿和减轻炎症。处理方法有冷敷、加压包扎并抬高伤肢,可外敷新伤药,也可内服清热、止痛、活血化瘀的中药等。3.几种不同的包扎方法:(1)环形包扎法(2)螺旋形包扎法(3)反折螺旋形包扎法(4)“8”字形包扎法:多用于包扎肘、膝、踝等关节处。4.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以及预防【高中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归纳】考点六、运动疲劳1.恢复过程的三个阶段运

14、动时能源物质主要是消耗,体内能源物质逐渐减少,各器官系统功能逐渐下降;运动停止后消耗过程减少,恢复过程占优势,能源物质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逐渐恢复到原来水平;微博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水平,这种现象称“超量恢复”或“超量代偿”,保持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原来水平。超量恢复的程度和时间取决于消耗的程度,在生理范围内,肌肉活动量愈大,消耗过程越剧烈,超量恢复也愈明显。如果活动量过大,超过了生理范围,恢复过程就会减慢,甚至发生过度疲劳现象。根据这个规律,在运动实践中要求在生理范围内肌肉活动量应尽可能加大。同时,第二次训练时间要安排在第一次训练引

15、起超量恢复阶段,这样运动效果最好。2.运动疲劳的判断方法(1)主观感觉(2)客观检查骨骼肌指标:肌肉力量、肌电图心血管系统指标:心率、血压、心电图、血尿素A.心率:心率(HR)是评定运动型疲劳最简易的指标,一般常用基础心率、运动中心率和恢复心率对疲劳进行判断。B.血压其他:尿蛋白、皮肤空间阈、闪光频度融合、唾液pH值3.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1)劳逸结合放松活动(慢跑和呼吸体操;肌肉、韧带拉伸等放松练习)睡眠(2)物理措施温水浴、桑拿浴;按摩;吸氧与负离子吸入(3)营养补充(4)中草药【高中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归纳】考点七、体育课的健康分组基本组凡身体发育及健康状况无异常者,或者是身体发育和健康有轻微异常,而功能检查良好,且有一定锻炼基础者,可参加基本组。准备组凡身体发育状况及健康有轻微异常,功能状况虽无明显不良反应,但平时较少参加体育活动且身体素质较差者,可编入准备组。医疗体育组凡身体发育及健康状况明显异常者(如病残者),虽然参加文化学习但不能按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活动者,编入此组。另外,女子月经期间的健身锻炼,应避免快速奔跑、跳跃,负重较大的练习以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