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题库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共12分)匠心之道“守破离”刘根生 ①一部《战争与和平》,草婴翻译了6年他一生追求像原著一样的艺术标准,翻译作品始终遵从六道工序:研读原著、译文、读译文、请人朗读、交编审、打磨求“神韵”连环画泰斗贺友直的作品被称为“把故事画活了”,生前却自称是个“大匠人”,“蜗居”闹市数十年,每日挥毫不止,在中国传统线描中融入西画写实造型方法,将线描艺术推向高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独具匠心,终而造诣精深,成其大器②匠心之道,看似无着处,实则有迹可循有一本叫《匠人精神》的书,这样讲成为一流工匠的“守破离”:跟着师傅修业谓之“守”,在传承中加入自己想法谓之“破”,开创自己新境界谓之“离”由此我们也可以引申为各行业的匠心之道:守,以理想为基,久久为功而不改初衷,精益求精而臻于至善;破,以思考为底,无思考则无变化,无变化则始终是老样子,学而思才能“芳林新叶催陈叶”;离,以创新为核,有非同寻常的构想,方能“人无我有,人有我强”草婴、贺友直等的艺术造诣,可说是对此的生动诠释善于“守破离”,何愁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A)③守,意味着长久等待和超常吃苦当年,法拉第要弟子每天记录实验结果,弟子觉得这事枯燥乏味没意义,不久就走了。
后来,法拉第因电磁学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殊荣,面对一事无成又找上门来的弟子,他说自己不过是把弟子认为没意义的事坚持了10年,在记下数千个“NO”之后,终于写下了一个“YES”B)今天,有的研究者缺少坐“十年冷板凳”的决心和毅力,耐不了寂寞,稳不住心神有的人在立项资助“诱惑”下,频繁转换科研“频道”,甲地优惠到甲地,乙地优惠又跑回乙地心上长草“守不住”,飘移不定,又如何能把一件事干到极致?④破,意味着在突破和完善中超越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C)这是要后人不能止步于临摹,而要学其神韵善突破一种现象存在已久,学某某而安于做“小某某”或“小小某某”如同“受过训练的跳蚤”,即使盖板已拿掉,也不会越过原有高度没有“破”,“守”则成墨守成规,“离”则无从谈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前人技艺再高,也终究有局限性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扬前人所长而补其短,方能在推陈出新中别开生面⑤离,意味着在颠覆成见中寻求新发现当年,女科学家麦克林托克发现“跳跃基因”因其“离经叛道”,同行骂她疯了多年后,其成果才得到承认,她也因此获诺贝尔奖D)“破”属于推陈出新,是横向进步;“离”属于颠覆性创新,是纵向进步历史的高峰永无止境,“不日新者必日退”。
多些颠覆性创新,才会有一个又一个“山外山、峰有峰”对新发现应先察而勿先骂,宽容“离经叛道”,激励“异想天开”,为颠覆性创新批量出现营造优良土壤⑥“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匠心是精雕细刻和精益求精之心,是追求卓越不断超越之心,是破除成见不断创新之心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选自《人民日报》)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4分)( )A.匠心之道,看似无着处,实则有迹可循B.守,意味着长久等待和超常吃苦C.做到守、破、离,便有所成就D.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2. 下列对论证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有一本叫《匠人精神》的书,这样讲成为一流工匠的“守破离”:跟着师傅修业谓之“守”,在传承中加入自己想法谓之“破”,开创自己新境界谓之“离”引用论证)B.一种现象存在已久,学某某而安于做“小某某”或“小小某某”如同“受过训练的跳蚤”,即使盖板已拿掉,也不会越过原有高度比喻论证)C.当年,女科学家麦克林托克发现“跳跃基因”因其“离经叛道”,同行骂她疯了多年后,其成果才得到承认,她也因此获诺贝尔奖举例论证)D.匠心是精雕细刻和精益求精之心,是追求卓越不断超越之心,是破除成见不断创新之心。
比喻论证)3.在文中标注字母的地方,下列事例所处的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昔孔夫子领七十二弟子周游列国十余年,不舍不弃,不离不散风霜雨雪没有停止他前进的步伐,电掣雷鸣没有摧毁他坚定的信念,饥饿贫寒没有熄灭他胸中的炽热,国君冷眼没有磨灭他克己复礼的意志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共12分)“规则的便宜”占不得谢京辉 ①当今社会,人们的规则意识越来越强但不可否认,也有些人利用规则为己谋利②前不久,在市中心马路边的停车场,有3个人(其中一对夫妇)为一个车位吵得不可开交这个刚空出的停车位本来是被那对夫妇先发现的,可正在他们倒车进位时,半路突然冲进一辆车直接抢了停车位当时,周边围了很多人,支持这对夫妇者居多,但最后,有关方面还是决定把停车位给抢位者有人问: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回答很直接,规则如此,谁让这对夫妇技不如人,做事缺乏果断③此类引发争议的现象,并不鲜见有些人占了规则便宜,却欠了道德的账道德是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每个人的道德差异在于境界不同而规则是公认或由代表人统一制定并通过、群体内所有成员需一起遵守的条例和章程但现实情况是,往往境界高者才能始终做到自觉遵守规则,将其内化为一种习惯。
④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礼让三分,巷宽六尺”的传说也体现了这种情况清康熙时,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世居桐城,其府第与吴宅为邻,中有一属张家隙地,一直作过往通道,后来吴氏建房子想越界占用,张家不服,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都是显贵望族,县官左右为难,迟迟不能判决张英家人见有理难争,便驰书京都,向张英告之此事张英阅罢,便提笔蘸墨,在家书上批诗四句:“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得诗,深感愧疚,毫不迟疑地让出三尺地基,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效仿张家向后退让三尺于是,原本两家争的三尺地,现在成了六尺宽的巷子,成为历史的美谈⑤坦率地讲,道德要求人们崇德向善对境界高者,社会要见贤思齐,并使其成为楷模,受到尊敬爱戴只有这样,社会才有维系和谐文明的基础至于境界居中者,一般能够执行规则,不逾矩,随大流,守住底线这些人通常怕惹事,常选择自保为主,过好自己日子,人生追求是过得去,虽平淡也能用规则保护好自身,这是他们为人做事之底线对待这种境界居中者,社会需积极引导,提高其境界,督促其对社会尽责境界低者往往钻规则之漏洞,不择手段谋私利这样的人也许能获得一时之快,却会留下骂名。
道德建设是惩恶扬善的,绝不能迁就低劣的行为,而必须注重通过道德和法治手段齐抓共管,使其改邪归正⑥遵守规则是一份社会责任,更是一种道德义务尽管不乏投机钻营之人,但只要扎牢规则篱笆,就可以让其无漏洞可钻要让占便宜者明白,欠道德账,只会是逞一时之快而毁一世之名《人民日报》2017年06月28日)1.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规则的便宜”占不得B.人们的规则意识越来越强C.遵守规则是社会责任也是道德义务D.道德要求人们崇德向善2.下列可以用作本文反面论证材料的一项是(4分)( )A.格力以质量评定产品,成世界名牌 B.马谡兵败,街亭失守,诸葛亮虽不忍,但还是依照军令状,挥泪斩马谡C.一名女子在游览八达岭野生动物园途中下车,被躲藏在附近的老师咬伤D.不以规矩,不成方圆3.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本文的结构为:引论(①②)——本论(③④⑤)——结论(⑥)B.第④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有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C.第⑤段中加点词“也许”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D.第⑥段中将“守规则”比作“篱笆”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体现了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共12分)天生格调必有用①每天听着高雅的音乐,读着最优秀的书,与一些最出色的朋友交游,谈吐优雅、情操高尚、品行高洁、胸襟开阔、目光如炬人生最重要、最恒久的,是生命的格调,更可贵的是,这种格调一旦养成,就不会再失去,它融入生命中,成了一种秉性,一种韵味,一种内涵,一种气质即使你的生命结束了,这种格调依然会在你的后代身上显现,成为一个家族的素养标签②天生格调,成就自我常常想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农民起义领袖用权势与高贵并非天生,更不是贵族的专利,普通人同样可以通过打拼争取天下作为口号,号召穷苦百姓追随自己这句话,体现更多的是一个人的英雄气概,是大丈夫于天地之间成就伟业的豪气一个人,内心具有了这种豪气,还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前行的脚步?贝多芬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真的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在耳朵失聪之后,在寂静的世界里,创作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乐章命运就是这样,在不屈不挠的强者面前,总会俯首称臣;而在自弃自馁的弱者面前,却总是趾高气扬③天生格调,淡泊超然淡泊超然的心更能让人获得幸福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拥有财富的多少和职位的高低因为不论拥有多少财富,迟早都会清零;不论到达了多高的职位,也用不了多久就会回到零点。
没有什么比淡泊超然的心更重要拥有了权力,到达了高位,就幸福了吗?不头顶上高悬的利剑,难以填满的欲望,时刻都让你如履薄冰、胆战心惊拥有了财富,家财万贯,你就幸福了吗?不财富是世界上高速旋转的搅拌机,一刻也不会让你宁静下来,你再也没有时间享受宁静安逸的幸福了世界上,只有那一刻淡泊超然的心,只有那一份超越功名利禄的境界,才具有伟大的力量,让你真正走进澄明的幸福之境④天生格调,清高优雅一直把清高作为自己的修为方向,但从不把清高作为自己的标签因为在我看来,清高是一种骨子里的优雅,是自己心灵的洁净,更是一种生命深处的雍容当你身处贫困的时候,位置卑微的时候,如果你依然有自己心灵的坚守,依然气若幽兰,依然心静如水,这是真正的清高,因为,这样的处境,会逼迫着大多数人失去底线所以,我一直敬重那些居于山林而坚守着心灵高地的超脱之士,像魏晋时代的阮籍和嵇康⑤最可怜的人,不是缺少财富的人,更不是职位卑微的人,而是没有格调的人格调是困境中的助力,是深夜里的火把,是寒冷中的炭火,是孤寂时的相伴每一种格调,都会为你打开世界的一扇窗因为格调,你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其实,培养格调并没有什么秘密,所有的机缘,都是因为你的自省。
没有格调,再优秀的人,也会与你擦肩而过选自《做人与处世》2017年第6期)1.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天生格调必有用B.格调让你的生活丰富多彩C.天生格调,成就自我D.生命的格调一旦养成,就不会失去2. 下列不可以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4分) ( ) A.春秋时,越王勾践战败,为吴所执,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终于复国B.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C.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D.朱自清一身重病,宁愿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3.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本文采用“总(①)—分(②③④⑤)”的结构形式B.第②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C.第③段中连用两个设问句,表明淡泊超然的心才能让人真正走进澄明的幸福之境D.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格调的作用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共12分)留住心中那团火焰刘良军①在交流中,一位年轻人道出心中困惑:刚迈出校门不久,有理想也不缺激情,渴望成就一番事业;但胸中的那团火焰,时常会遭遇斜风冷雨。
在通向远方的路途上,难道只能一步步向现实低头,眼看着内心的冲动一点点被消解?②困惑的背后,是如何处理自我与环境关系的深刻命题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不论主观上是否情愿,人们难免受到人际关系和周围环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