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文】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套教案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65978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5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A文】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套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7A文】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套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7A文】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套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7A文】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套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7A文】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套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A文】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套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A文】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套教案(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节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教学目标:1、会列举化学与社会的关系的例子。2、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对比和分析,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交流与讨论。3、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意识到科学精神与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教学方法:科学探究、交流讨论。教学重点、难点:实验的探究。教学过程:设置化学情景:展示化学在古代的成就,说明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化学。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1、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世界里,每天我们都在与多种多样的物质打交道。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的角度讨论身边的物质,如:水、空气、食物、燃料和衣物,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

2、给人类更多的新物质:塑料、橡胶、各种各样的合成材料,这些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讨论:人们身边的物质,激发学生的兴趣。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怎样得来的?为什么不同的物质性质不同?某些绿色植物是如何将水、二氧化碳转化成淀粉?淀粉、蛋白质、脂肪在人体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吃的食盐和食醋中含有什么成份?3、观察与思考:碳酸氢铵的分解阅读:学生分析推测。 实验:碳酸氢铵的分解,简单介绍仪器。学生观察现象:白色碳酸氢铵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白汽冒出,闻到刺激性气味。体验实验结果并与刚才的分析作比较,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奇妙,化学的重要。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1、观察与思考:铁丝生锈现象:铁丝生

3、锈了,烧杯中红色的水倒吸入导管中。初步分析实验说明了什么?让学生明确,观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要学会观察。2、体会化学工业的作用观察与思考:火柴的燃烧比较实验现象的差异:火柴燃烧后红色的液体颜色变淡而木柴燃烧后则没有明显变化,引导学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重视理解环境问题。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把学生引进材料和能源世界中,如:青霉素的发现,DNA结构的发现,克隆多利绵羊,高能燃料可以推进火箭,半导体硅晶片可用以造计算机芯片,石英砂可造光导纤维,高强度陶瓷可制成航天飞机的防热瓦、纳米材料等。交流化学科学的发展,列举生活中的例子。练习与实践:P9 1 2 3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教学目标:1

4、、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知道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和制备的初步概念。2、能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初步了解仪器的使用。3、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对比、分析,敢于表达自己的参与交流与讨论观点。教学方法:科学探究、交流讨论。重点与难点: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概念的形成。教与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讨论化学研究的对象。提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为什么会生锈?焰火为什么如此艳丽?石灰岩洞是怎样形成的等。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活动探究:蜡烛的燃烧过程介绍观察的内容:物质原来的颜色、状态;变化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如:物质的状态与颜色的变化、发光

5、、发热、形成烟或雾和放出气体,变化后生成物质的颜色、状态等。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火焰边的蜡烛熔化、蜡烛燃烧放出热量、蜡烛燃烧变少了,吹熄蜡烛后有一缕白烟。引导学生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变化:熔化气化燃烧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矿石粉碎 酒精挥发 海水晒盐 食物腐败 碘升华 火药爆炸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时往往伴随的现象: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但不能根据这些判断某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

6、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气味等,这些性质是物理性质。新课标第一网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活动探究:萄葡糖、砂糖、面粉的加热。总结:不同的物质中含有相同的成分元素。 不同的物质结构不同,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微粒构成。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学生讨论生产生活实际中产品的使用,了解物质的用途以及制备的重要作用,交流自己的看法。化学史的教学:了解化学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发明、发现、成果。交流与讨论:化学的重要现实意义。第三节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学习化学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利用化学实验对

7、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科学研究,是学习化学的最重要方法。为了简便地描述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规律,还要使用化学符号。一、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二、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研究;三、学习化学需要使用化学符号。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一节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组成;2.了解什么是混合物和纯净物,并能进行区别;3.了解排水集气法的基本原理;4.简单了解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特性和用途以及空气的污染和污染防治的有关知识。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判断空气的组成;2.能区别简单的混合物和纯净物。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2.初步了解简单仪器的使用,学会简单的实验操作;3.了解

8、氮气、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和用途;4.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及预防大气污染。过程与方法: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的愉悦,学会观察、思考、分析、联想,敢于发表自己观点,善于交流与讨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培养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点、难点:探究空气的成分,纯净物、混合物概念的形成。教学方式:科学探究,实验讨论归纳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出问题:1.你对空气了解多少;2.你能证明空气的存在吗?3.你能“捕捉”到空气吗?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积极发言的习惯。一、探究空气的成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各组分气体的

9、体积分数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 ,氦、氖、氩等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是混合物。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讲解:我们已经知道空气是一种有多种成分的气体,且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是不相同的。1.观察红磷燃烧现象;2.观察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体验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学会归纳小结、整理知识。引出混合物和纯净物概念,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讲述空气成分的发现史,培养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学生实验:“捕捉”空气的实验

10、。提问:怎样把一只集气瓶中的空气“捕捉”到另一只集气瓶中?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二、氮气和稀有气体讲解氮气的性质和用途,使学生对空气中主要成分氮气用途有所了解。植物吸收氮的原理:引导学生阅读并讲解,讲述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和它在生产和科研中的用途。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知识面,形象、直观地了解稀有气体。三、人类需要洁净的空气提问: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被污染后空气会造成哪些危害?3.怎样防止空气被污染?设计意图:联系实际,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空气质量的监测和日报:了解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首要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环

11、保意识。小结: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第二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目的:知识: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红磷,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使他们学习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过程与方法: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重点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现象的描述。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用具:仪器:集气瓶(5个装有氧气)、燃烧匙、酒精灯等。药品

12、:木炭、硫粉、红磷、红铁丝、蜡烛,石灰水、氧气。其它:火柴。教学过程:【问题引入】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最多的是( ),其次是( ),还有( ),( )和( ),我们是怎样用实验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呢?【回答】(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红磷的燃烧实验。【问题引入】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空气中存在着氧气?(比如小白鼠的缺氧实验)而不是用肉眼去看?氧气是无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是氧气的什么性质?红磷能在氧气中燃烧,这又是氧气的什么性质?【回答】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确认目标】这节课来学习氧气的性质,要求:记住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13、。一、认识氧气的性质【问题讨论】描述氧气物理性质。想一想,氧气有味吗?氧气溶于水吗?【回答】无色、气体,无味,可溶(不溶)两种答案均可能出现。【提问】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回答】靠腮呼吸。氧气来自水中。【结论分析】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氧气既不是可溶于水,也不是不溶于水,而是不易溶于水。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2)不易溶于水。(3)密度比空气大(同一条件下)。(4)液态(沸点183C)、固态均为淡蓝色。【问题讨论】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呢?提问:什么叫化学性质?【回答】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阅读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1.将木炭加热至红,放

14、入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白光。2.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提问】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中产生了什么气体?【回答】二氧化碳【结论】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请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阅读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这瓶氧气与前几瓶有何不同?瓶底铺少量的沙子(或少量水也可以),思考为什么?将铁丝加热至红伸入集气瓶中。描述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提问】为何集气瓶底要放少量的沙子(或水)?生成黑色固体的温度很高,掉到集气瓶底会怎样?【讨论】会引起集气瓶炸裂。【回答】防止集气瓶炸裂。新 课标 第一网【结论】此黑色固体的名称是四氧化三铁,而不是我们前面所说的铁缓慢

15、氧化生成的红色的氧化铁。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请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阅读实验】硫在氧气中燃烧1.将硫粉放在燃烧匙中加热至燃烧。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2.将燃着的硫粉伸入集气瓶中。现象: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提问】这种带刺激性气味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对空气会造成严重污染。烟花、爆竹中的火药是由木炭、硫磺等物质组成的,为什么在市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回答】防止硫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污染空气。【结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请学生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阅读实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1.将小半截蜡烛放在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中点燃2.把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 现象:剧烈燃烧,蜡烛很快就燃烧完了,集气瓶内壁有小水珠。3.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现象:石灰水变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