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2岁儿童心理特征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140573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12岁儿童心理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7-12岁儿童心理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7-12岁儿童心理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7-12岁儿童心理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7-12岁儿童心理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12岁儿童心理特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12岁儿童心理特征n 身体发展中动静逐渐平衡。 耐力不稳固,有一定的同情心n 早期十分喜欢讨好老师,获得称许 开始会隐瞒自己的情感n 早期喜欢合作的,后期喜欢竟争 体力的持久力与难度提高n 后期的男孩比女孩高 富有很强创作力及想象力n 有很好的记忆力,阅读力也较强 开始学会推理n 容易交友与忠于朋友 n 虽有时会吵架,人际关系依然很好(1) 习惯成自然若不要求过高,7岁儿童通常可以自己处理身边的事情;然而,多数的大人往往因求好心切以致会有许多的问题发生。 吃饭如果是男孩子,家长常会注意他吃相不能太贪或囫囵吞枣;如是女孩子的话,又会担心她吃得太少或挑食。事实上,7岁儿对于他所讨厌的食物有时也

2、会试着吃吃看,所以在此时期,若有营养上的障碍发生,大多数是因为大人紧张过度所引起的。 在餐桌上,多半还会有礼貌,但若有什么特别的事一发生,他马上就站起来跑跑跳跳的,这是最令人看不惯的事了。尤其当我们说:吃饭喽!的时候,他仍然继续做他的事,这时与其大声喊他,不如到他身边以引起他的注意,然后小声地告诉他该吃饭了,反而较有效果。因为,通常他们的注意力都只能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在吃饭时最好有快乐的气氛,也应尽量选择适合7岁儿聊天的话题。 清洁7岁的孩子知道要怎么做才能维持整洁,但是有时候他却会偷懒。当受到别人提醒时,他会找出借口说:我本来想等一下才做的。这时候大人也不要生气,可以回答说:你等一下一定要

3、去做哦! 梳洗时,7岁儿童有时会发挥他的想象力而耗时很久,尤其洗澡的时候,简直像在做游戏一般。这时我们可以提醒他:耳朵后面也要洗干净哦!让他由游戏的世界中回到现在应该做的事情上来。同时,我们也要检查他是否真地做到了,也许会意外地发现,他应该早已习惯的事却忽略掉了。换衣服7岁儿也很容易分心。比如当他不想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你赶快穿好衣服来帮妈妈的忙。然后你会发现他很快就换好衣服来问:妈妈,要我帮忙什么呢?这个时候千万不可骂他,因为责骂会让他失去信心。 虽然换衣服能做得很顺利,但是当换过以后的整理工作,例如把衣服吊到衣架上,或是放到抽屉等等,若做不好,家长也可以帮着他一起做。 睡眠不论是如

4、何懂事的7岁儿,在上床之前,他会像婴儿一样地让大人帮他的忙。 所以在这个时候,大人也要有耐心的陪他,如果我们温柔地对待他,也许他会说出白天他做错了什么事。无论如何,从上床到睡着的这段时间,是小孩子最快乐的时刻,而这也是床对他有吸引力的地方。7岁儿通常能够熟睡10至11个小时左右,在这期间通常不会再被恶梦吓醒。7岁儿虽然能够做好自己大部分的工作,但是也不能完全不管他。相反地,如果我们过于照顾他,也会造成他的依赖性,永远长不大。所以,注意时间和距离的配合很有必要。 同时,要常常称赞他以加强他的信心、提醒他的责任感。培养他的信心和责任感,应该是最后要注意的事项,就是不要断然拒绝他想帮忙的乐趣。(2)

5、 培养时间观念 妈妈,是不是该起床了?我该去学校了!在7岁儿口中,常听到他们急切害怕自己迟到的问话。 不论时间如何充分,他都会紧张地换上衣服,匆匆忙忙吃着早饭;甚至因为太紧张,跑到厕所以后,不论妈妈在外面叫多少次,他都不知道要出来。甚至大人跟他讲:没有关系,一定来得及。他仍无法舒解心中的不安。其实这种儿童是很少迟到过的。 但是会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因为这名儿童曾经因热衷某件事却遭失败的经验所致。7岁的儿童,对于事情容易集中精神,所以发生一、二次失败,实在是没有关系的;但是,由于他们过于认真,对于自己的失败又会很在乎。 另外一个原因,也可能是因为他们不是很了解时间的意义,所以常常会干着急

6、。所以,时间的问题对儿童而言是较为困难的,他们常会对自己失去信心,所以会特别注意自己是不是迟到了。 在这时候,家里可以用比较清楚的时钟,让他们很容易看懂,或是我们可以更具体地告诉他,当时针、分针走到什么时候,就是代表要做什么事情了。(3)7岁的儿童已经由动转为静对于周围的情感有了很灵敏的反应。通常,大人对于6岁儿的评语多是“他愈来愈坏了!”而对到了7岁的儿童就会改变以前的看法,而成“他最近乖多了。”7岁儿比较不像以前那般处处需要别人的照顾,虽然不是完全可以靠自己,但是比较不会麻烦人,而且也慢慢懂得自己去处理身边的事情。无论他做什么事,都希望得到大人的赞赏,所以此时期的儿童也特别喜欢讨人欢心。从

7、这现象看来似乎是一种道德观的成长,不过以一个7岁儿的心理发展状况而言,目前还没有成形的道德观念。这是因为他的感受性较强的关系。他慢慢懂得尊重父母、老师等大人的权威;当然,其中也许会碰到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认为老师说的话就是代表了绝对,这也就是为什么7岁儿通常开口闭口都会说:“这是老师说的!”另一方面,对于兄弟姐妹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也会较少出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想去惹麻烦,反而会以逃避的方式来应对。此现象代表他们懂得以善意的态度来达到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他们无论对方是善意或恶意,都会因怕受伤便自然而然地采取逃避的态度。因此,7岁儿较喜欢有自己独处的时间,无论是在运动、工作或是读书的时候,都会

8、以较长的时间来完成一件事情。对于这种现象,有些大人或许认为不好,反而会说:“你又在做这个了!”此时,即使是很文静乖巧的7岁小孩,也会产生强烈的抵抗反应。他们将渐渐会有自己的主张。反而,大人的行为有时会压抑了他们的想法。这时候,孩子的主张是不应该压抑的,因为这让他们慢慢学会独立。比如,我们不要骂他:“你又在顶嘴了!”反而应该听听他们的观念与想法,如此更能教导他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7岁儿慢慢会有自己的个性,大人的指导也需要更加细心的观察与应对。6岁儿心理与行为特征6岁的孩子他们而言是个混乱期。一旦超越这种混乱期就会步入另一个转折点,在到7岁之前应该会变成一个较规矩的小学生。这是因为“小学”的新生

9、活会发生很大的作用;但相反的,孩子与父母为了适应这个新的生活都会经历各种困难。人们眼中的6岁儿通常是粗鲁而忙碌的。不论做什么事他们总是全力以赴,甚至有人阻挠他们玩游戏时,他们还会毫不客气地把对方赶走。6岁儿对别人的态度也显得傲慢无礼,5岁时的温柔似乎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孩子高兴的时候还是很听话的,并非一直都难以应付。另外,他们与同伴之间的纠纷会急剧增加,也因此容易受到大孩子的排斥及比他年幼小孩子的畏惧。而且6岁儿的感觉很敏感,一点芝麻小事就耿耿于怀或产生不安的倾向。常会在白天因恐惧和不安而啼哭。因此很多小孩会因过于紧张和疲倦体重减轻很多,不论父母如何注意6岁儿,他还是有很多令人不解的地方。 善

10、变的天使6岁儿的心情常被称为“晴时多云偶阵雨”,前一刻还高高兴兴的,这会儿又马上因为一点芝麻小事而发脾气,尤其是被责备时情绪更为激动。比如妹妹分到的蛋糕比他的大;正在专心堆积木时,被父亲的大衣不小心碰倒;或者叫妈妈时,妈妈未能即刻出现等,都是他发脾气的原因。这时候大人可能会考虑以权威来纠正他们,但是这么做,对一个正在发脾气的小孩是不太有效的,因为他们根本听不进别人的话。要使孩子平静下来必须视儿童的个性而定,没有一定的方法。不过,不论是哪一类型的小孩,在他发脾气时恐怕没人可应付得了的。重要的是,等他们的脾气平息下来以后,一定要让他们反省自己为何如此?如何才能防止,他发脾气时周遭的人有多难过。大多

11、数的6岁儿脾气一旦发过后,只要心平气和的告诉他,他都能承认并存有改过之心。尽管经常反省,6岁儿仍然有善变的情形而且产生极端的变化。比如,有时非常疼爱家中饲养的小狗,有时又把它扔在地上又踢又喊地说:“我要杀死你!”那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心情和行动缺乏控制能力,这一点和两岁儿的情形有点相似。此外在幼儿园里待了3个年头的小孩子,由于太熟悉园内的气氛,刚入学时的那股新鲜感已削减,很多孩子就开始觉得无聊而把上学当作是一项苦差事。 相处有多么不易 6岁幼儿很容易与母亲引起争执,但是他们对母亲爱的要求却仍相当强烈,即使有弟妹也想一个人独占母亲,并希望母亲照他的意思来做。前一刻才说:“我最爱妈妈。”这会儿不高兴

12、马上又翻脸说:“妈妈最坏,我讨厌妈妈!”这是因为他们对母亲的渴望落空后的心态。只有在母亲处于需要同情的情况下,比如生病、受伤或遗失了贵重东西时,6岁儿才会坦率地显示其令人讶异的同情心。因此,与其命令他:“快点做!”不如告诉他:“啊!妈妈好累哦!所以才忘了叫你赶快做这件事!”这样更能引起他的同情心,以致顺利达成目的。由此可知母亲与6岁儿应该随时保持从容的心理及幽默感。而且,如果凡事不以他为优先他也会不高兴,因此母亲对于他的细微表现也应该夸赞一下,使他有成就感。由于常与母亲起冲突,因此6岁儿希望借着与父亲的相处以消除内心的悔意和寂寞。有鉴于此,父亲最好不要让孩子造成这种心理。不必嫉妒母亲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但也不要和小孩太过疏远。不论几岁的小孩,当母亲在为三餐忙碌时,父亲暂时替代母亲陪伴孩子是最好的相处机会。平时对母亲也会撒娇的孩子,在父亲面前就表现得规规矩矩,好像外出作客一般地乖巧;6岁儿真正感受到和父亲在一起很幸福,主要是看到父亲什么事都会做。他们以父亲有此能力为傲,同时也以此得到鼓舞。就这样,父亲渐渐在孩子心目中形成指导与合作者的崇高地位。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