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文】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PPT课件 圆珠笔芯为什么能伸缩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105614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A文】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PPT课件  圆珠笔芯为什么能伸缩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7A文】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PPT课件  圆珠笔芯为什么能伸缩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7A文】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PPT课件  圆珠笔芯为什么能伸缩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7A文】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PPT课件  圆珠笔芯为什么能伸缩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7A文】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PPT课件  圆珠笔芯为什么能伸缩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A文】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PPT课件 圆珠笔芯为什么能伸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A文】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PPT课件 圆珠笔芯为什么能伸缩(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圆珠笔芯为什么能伸缩教学实录与评析版本及年级鄂教版四年级下册学习用品单元第二课。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使圆珠笔芯伸缩的原因。2、理解什么是弹性和弹力及弹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科学探究:1、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圆珠笔芯能伸缩的原因。2、进行弹性物体的探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发现弹性物体的共同特征,并能感受到弹力的存在。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和描述实验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弹性的应用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好处,感受到身边处处有科学。2、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具有合作与参与的意识、主动交流与分享的品质体验探究的乐趣。学习重难点重点:合作探究,理

2、解什么是弹性和弹力,并了解弹性的应用。难点:正确理解“弹性”与“弹力”。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建构弹性和弹力的概念时,能依照“做一做说一说思一思议一议”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让全体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经历思维分析,自主建构概念,从而获取多项发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课前准备1、教师引导的准备:课件、成长卡、活动记录单、弹力球、橡皮泥、竹片等。2、学生探究的准备:1)活动一的材料:成长卡(每人一张)、能伸缩的圆珠笔和不能伸缩的圆珠笔(每人一支,其中,有两个同学的笔不安装弹簧)2)活动二的材料:拉簧、压簧、拉力器(每组四个)3)活动三的材料:分组准备(1)海绵、橡胶管、塑料尺(2)橡胶管、塑料尺、气球(3

3、)塑料尺、气球、健身圈(4)气球、健身圈、学习卡(5)健身圈、学习卡、橡皮筋(6)橡皮筋、学习卡、橡皮(7)海绵、橡皮筋、橡皮(8)海绵、橡胶管、橡皮一、创设情境,形成问题师:今天在校门口的“一日常规考评表”上看到你们班同学得到了很多笑脸,看来,你们是非常棒的!正好我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笑脸。(投影出示成长卡),想不想得到这些笑脸?生:想。评析:老师善于观察,灵活机智地开发和运用学生生活中的课程资源,从校门口的“一日常规考评表”上的笑脸,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成长卡上的笑脸,如此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的开课,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师:但,能不能得到?还得看你们在“认真倾听、愉快合作、细致观察、大胆表达”

4、这几个方面的表现咯!有信心做到最好吗?生:有。评析:将学习要求有机融于评价之中,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为高效学习奠定了基础。师:信心十足,好。带有这些笑脸的成长卡就在你们的桌上,每人一张。为了避免拿错,我们先用自己面前的圆珠笔在“我是小科学家”后面的横线上写好自己的名字。看谁写得最快!(学生在成长卡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师:(环视全班)都写完了吧!师:(发现还有几个学生在写,走到一学生身边,轻声问)咦,你怎么还没写完啊?是不是没认真写?生:不是。师:是不是你写字速度很慢?生:也不是。师:那是什么原因?生:这支笔是坏的。师:哦?笔有问题?同学们,这个同学说他的笔有问题,我们一起来听一听遇到了什么问题。

5、好,请你具体说说笔有什么问题?生:我在写的时候,这个笔芯就进去了,所以写不好。师:笔芯往里面缩!还有哪些同学也遇到了这样的困难?师:哦,大家帮忙想一想,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呢?生:我想可能是没有弹簧吧!生:我也觉得是没有弹簧。生:也有可能是笔芯坏了。师:到底怎么样?我们让他们拆开看一看。生:确实是没有弹簧。师:哦,原来确实是没有弹簧,看来你们猜得都很准。那咱们来装一个试试看?!师:(小声问那位学生)现在能写字了吗?生:能写了。师:好,迅速写好自己的名字。师:(拿着一支修好的笔)好,同学们,你们看,现在装上弹簧后这个笔芯一按就伸出来了,再一按呢?生:进去了。师:看来这个弹簧很关键!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

6、题:装上弹簧的圆珠笔芯为什么就能这么自如地伸缩呢?你们想不想研究这个问题?生:想。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珠笔芯为什么能伸缩)评析:不经意地让学生用笔填写成长卡上的姓名,从而把成长卡的运用和问题笔的发现巧妙地衔接成一个整体,自然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形成探究问题,也充分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更是较好地体现了鄂教版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圈为主线展开科学探究”的特点。二、活动体验,建构概念活动一:研究弹簧师:这里有些弹簧,来认识一下(介绍实物):两个压簧、一个拉簧和一个带有拉簧的拉力器。师:你们以前玩过没有?生:玩过。师:我知道你们都很聪明,不仅玩过,而且还很会玩。但你们

7、可能没有认真地观察过,所以啊,我们今天再来玩一玩。玩的时候呢要认真观察,看有什么发现!呆会儿看谁观察得最仔细,发现得最多,好不好?(学生们点头)师:请小组长从桌下取出弹簧,开始吧!(学生玩弹簧)师:迅速把弹簧放回盘子里。谁来说说有什么发现?生:我玩的是拉簧,我发现当我用力向外拉时,弹簧变长了,螺旋形的空隙变大了。生:我也是这样玩的,我跟她补充一点,我松开手时,弹簧变短了。师:哦?短到什么程度?生:不是短了,是和原来一样了。生:我的手还感觉到有一个什么东西在和我“比力气“似的。师:哦,你的手还有这种感觉啊!其他同学有没有呢?(有的学生点头)师:感觉到有一种力,是吧?你们观察得都很仔细。谁再来说说

8、?生:我玩的是拉力器,我也发现用力向外拉时,它变长了,松开手后,它又变成原来的样子了。而且我感觉到要用很大的力,同时我的手感觉到拉力器在向里面缩时,我的手也被向里拉了去。师:他说得非常清楚、完整,真不错,就像他这样!生:我玩的是这个大压簧,我把它放在桌面上慢慢地用力压了一次,然后很快地压了一次。师:哦?你这种方法很有趣,能给我们演示一下吗?生:(边演示边交流)好。不论我是慢慢用力压还是很快地压,它都变短了,所有的铁圈都挨在一起了,松开手时,就恢复到原来的长度。我仔细感觉了一下,我发现我的手在向下压时,它会向外顶我的手,而且我压得越快,用的力越大,它恢复得也越快。师:看来啊,刚才你们都在用心地玩

9、,玩得很有趣,发现也挺多的。(皱眉)只是很可惜,刚才我们没把它记下来,那现在能不能把它记一下?生:能。师:想一想,如果要你们来记,你们认为在玩弹簧这个活动中需要记录些什么?生:把我们刚才的发现记录下来。生:我认为要把刚才发现的弹簧的变化记录下来。生:尤其是弹簧开始的变化和后来的变化都应该记录。生:手的感觉也要记一下。生:最重要的我们玩的是什么物体要记下来。师:用什么方式记呢?生:用文字进行描述。生:用简单地图记录。生:我认为能用图表示的就尽量用图,不能用图记录的就用文字,也就是图文结合。师:你们觉得哪种更简单,更明白些?生:图文结合。师:好,我把你们玩弹簧的发现按照我们刚才的讨论简要地记录一下

10、。(走进黑板,板书板画)评析:玩弹簧的活动和前面圆珠笔的问题相承接,该环节从玩弹簧的趣展开,首先放手让学生玩弹簧,然后通过交流逐步收集发现的现象,再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把现象记录下来。这里,老师不是提供的现成的方法,而是和学生一起商讨用什么方法、怎么记更简单、明白,在讨论中逐渐形成了一个记录的范例。在此基础上,老师按照讨论出的记录方式和方法进行示范。此环节,老师始终以生为本,以趣展开,引导学生主动、快乐地参与到活动中,为接下来的研究打下了方法基础。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感兴趣,教学有活力。活动二:研究其它弹性物体师:还想玩吗?生:想。(学生们大声地说)师:这是第二次玩,希望你们更仔细。在玩之前,先想一

11、想怎么玩,在玩的时候呢,不仅要认真观察,还要边观察边记录,你们现在会记吗?生:会。师:真不错!好,小组长迅速分工,然后从桌下取出盒子里的材料,开始吧!师:来说一说你们组玩了什么?是怎样玩的?有什么发现?生:(实物投影出示记录单)我们组首先玩的是海绵,我们把海绵放在一只手掌里,另一只手用力向下压,我们发现海绵变扁了,松开手不压了,它又还原了,而且手被顶回来了;然后玩了橡胶管,是向外拉的,拉的时候橡胶管变长、变细了,上面的字变大了,松开手也变回原来的样子了,跟拉拉力器一样也感觉到手被什么东西向里拉;最后我们玩了塑料尺,我们是用双手拿着向里弯的,尺子变弯了,松开手,还原了,与此同时,手被顶了回来。师

12、:好,第一组玩了这样三种物体,发现很多。有没有补充的?生:我们组也玩了海绵,不过,我们是用力像拧麻花一样拧的,我们发现它没有完全还原。生:我们组是把塑料尺的一端放在桌的边缘,一只手按住尺子,另一只手往下压的,发现是差不多的。生:(实物投影出示记录单)我们组玩的是健身球、橡皮和学习卡。分别用了捏、按和折的方法,我们发现它们都有变化,圆形的健身球变瘪了,橡皮的中间凹下去了,学习卡变弯了,当松开手后,它们都还原了,而且我们的手也有类似向上弹、向上顶、往回弹的感觉。师:第四组玩了这样三种物体,他们的发现也很多。关于这三种,还有补充的吗?生:学习卡也可以像尺子一样放在桌边向下压。生:我们是把健身球放在两

13、只手的手掌中间用力向里按的,发现也一样。师:还玩了哪些不同的物体?师:(见一生举着健身圈时)好,你转过来面向同学们,举高点,给我们演示一下!生:(边演示边交流)我们组还玩了健身圈,当我们的手用力握时,健身圈变扁了,松开手,也还原了。师:哦,这是你们的发现。(接过该组学生活动记录单)还有补充的吗?生:我用两手的食指和中指拉了一下健身圈,发现好费劲咯!生:我们组还玩了橡皮筋,用力向外拉时,它变长变细,松开手也还原了。师:同学们的发现真多!好,我把你们的发现简要地记录了一下。(投影集中出示学生对玩所有物体的发现)来,看看我记的这些记录准不准确?你们发现的情况是不是这样的?生:是这样的。师:下面来仔细

14、观察一下,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点呢?(课件)先小组讨论一下。生:当我们用手去压、拉、按这些物体时,它们会变短、变长、变扁等等,我们松开手后,这些物体就变回原来的样子了。生:这些物体在玩的时候形状都发生了变化,松开手后又恢复了原状。生:我补充一点,物体变形时需要力。生:物体受到了我们的手给它的力。师: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这些物体共同的现象吗?生:我们的手对这些物体用力时,这些物体的形状会发生改变,我们松开手不用力了,它们就恢复原状了。生:这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形状会发生改变,去掉力后,能恢复原状。师:在科学上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弹性。(板书:弹性)哦,你们明白了吗?刚才我们玩的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性质?

15、生:弹性。评析:在前面玩弹簧时所积累的方法基础上,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了8种比较典型、直观、学生又比较熟悉的材料,并且注重了组间材料异质和材料的结构性,让学生首先对这些典型的弹性物体进行研究和体验,自主探究获取相关信息,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再通过引导学生把玩弹簧和玩其它物体发现的现象按学生得出的方式记录并集中,从找共同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归纳,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观点,从而建构了“弹性”的概念。师:好。我这有一个握力器,谁会玩?(一生上台玩握力器)师:同学们请认真观察。(全班同学认真观察)你们觉得它有弹性吗?生:有。师:为什么?生:因为当他用力握的时候,握力器变形了,松开手,它又还原了。师:大家都这样认为吗?(学生们点头)师:我这还有一种材料竹片,我来玩一玩,请继续观察。师:(边演示边说)第一次:用力弯竹片去掉力;第二次:用力弯竹片竹片断了去掉力。)师:你们认为竹片有弹性吗?生:没有弹性。生: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认为它是有弹性的。师:同样的一根竹片,到底有没有弹性?来,说说你们各自的理由。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