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急性感染课件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3073167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7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科急性感染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产科急性感染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产科急性感染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产科急性感染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产科急性感染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科急性感染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科急性感染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科急性感染,一、急性淋病性盆腔炎 二、羊膜腔感染综合征 三 、急性阴道炎 四、产 褥 感 染,一、急性淋病性盆腔炎,一、慨述: 1.妊娠期淋病发病率为0.5%7%; 2.传播途径:成人-性交直接传播 儿童-多为间接传播 口交、 淋菌性咽喉炎及直肠炎 3.性接触时女性较男性更易感染: 女性:60%80% 男性:20%30%,二、临床表现,1、约50%70%患者无明显症状; 2、妊娠期播散性淋病远较非孕期多见; 3、孕妇有淋病者约40%以上合并沙眼衣原体感染; 3、非生殖道淋病较非孕期多见; 4、孕妇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宫颈,对妊娠的影响,1、妊娠早期淋菌性宫颈炎 感染性流产 流产后感染 2、妊娠

2、晚期 早产、PROM、羊膜腔 感 染综合征 3、分娩期 滞产 4、产后 产褥感染,对胎儿的影响,1、早产 早产儿 2、胎儿宫内感染 胎儿窘迫、 IUGR、死胎、死产 3、产道感染 新生儿淋菌性结膜 炎甚至致失明、肺炎、败血症,三)、诊断,1、淋病接触史 2、临床表现: 3、宫颈及其他部位分泌物涂片 4、分泌物培养金标准:适用于临床表现明显而涂片阴性者 5、PCR技术检测淋菌DNA,四)、预防,在淋病高发区,产前常规筛查淋菌:在孕早、中、晚期各做一次宫颈分泌物涂片,必要时行淋菌培养,五)、治疗,原则:尽早、及时、足量、规则用药。 我国的产青霉素酶淋菌已5%,故目前基本不将青霉素作为首选药。 1、

3、孕妇并淋菌感染 1首选头孢曲松钠 1g 肌注 qd7 2对-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者,用大覌霉素 2g 肌注 qd710,3以上两种用法均需同时服红霉素500mg qid710 4忌用喹诺酮类 性伴侣同时治疗 治愈标准:治疗结束2周内,在无性接触史情况下,连续3次宫颈分泌物涂片及培养均阴性,2、孕妇并淋病所生新生儿的处理,11%硝酸银滴眼 2新生儿已感染结膜炎者:青霉素 10万u/ kg 分次静滴7天,如果母亲为耐青霉素淋菌株感染,则用头孢三嗪 2550mg/ kg ivgtt 7天。,3、患者及其性伴侣需检查:有无其他性传播疾病如梅毒、沙眼衣原体、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二、羊膜腔感染综合征,一)

4、、慨述 妊娠期由于胎膜早破、细菌性阴道病等使病原微生物进入羊膜腔引起羊水、胎膜、蜕膜、胎盘的感染称羊膜腔感染,也称羊膜腔感染综合征(IAI)。,二) 、病因,1、病原微生物: G+需氧菌 G-需氧菌 大量厌氧菌 支原体、衣原体、念珠菌 B族链球菌、大肠杆菌是最常见的需 氧菌。前者 新生儿肺炎、败血症,2、致感染的有关因素: PROM 细菌性阴道病 医源性因素 宿主抵抗力下降,三)、临床表现和诊断,多数羊膜腔感染呈亚临床表现,不易作出早期诊断,1、临床表现,孕妇发热,T37.8; 心动过速(100次/分); 胎心过速(160次/分) ; 子宫紧张、有压痛; 羊水有臭味; WBC1510 /L (

5、孤立地看WBC2010/L、 N 90%认为异常) 严重者中毒性休克,2、实验室检查, C反应蛋白测定: 高度敏感性、预测 感染发生 羊水检查: 羊水标本G氏染色 羊水细菌培养(确诊) 羊水WBC计数 羊水中细胞因子测定 产后胎盘胎膜组织学检查: 确诊但 只能在产后进行。,四) 、治疗,1、抗生素的使用 首选氨苄青霉素 2g ivgtt q8h 厌氧菌在羊膜腔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故产时可选克林霉素。 抗生素一般使用710天,至 CPR6mg/L,2、终止妊娠, 时机: 羊膜腔感染一经确诊, 无论 孕周大小尽早终止妊娠。 方式: 若宫颈不成熟则剖宫产 不一定做腹膜外 若感染严重、出血不止 切子宫

6、手术前后使用广谱抗生素至关重要,3、新生儿的治疗,新生儿一出生立即行咽部分泌物、脐血细菌培养+药敏 培养结果出来前用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三、急性阴道炎,一念珠菌性阴道炎: 1.病原体是白色念珠菌; 2.妊娠期发病率远较非孕期高,为15%; 3.临床表现:易反复发作; 4.诊断 5.治疗:宜局部用药(制霉菌素、克霉唑栓、达克宁栓、凯妮汀栓等); 6.性伴侣同时治疗。,二滴虫性阴道炎 1.病原体:阴道毛滴虫 2.传播方式:性交为主,其次是间接接触; 3.是否引起PROM或早产尚有争议; 4.治疗:a.尽量在孕前治好再怀孕; b.按照美国CDC的观点,认为孕早期可用甲硝唑治疗; c.口服较阴道上药效

7、果好; d.性伴侣应同时治疗。,四、产褥感染,概念: 原因: 机体免疫力、细菌毒力、细菌数量3者平衡失调 感染 病原体: 需氧菌 厌氧菌:产气荚膜杆菌 败血症 、 溶血、气性坏疽 支原体、衣原体,感染途径 : 外源性 内源性 临床表现及病理: 1.急性外阴、阴道、宫颈炎 2.子宫感染 3.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附件炎 4.急性盆腔腹膜炎及弥漫性腹膜炎 5.血栓性静脉炎 6.脓毒血症和败血症,诊断: 症状 体查 辅助检查(B超、CT等):对感染 灶 定位并定牲 实验室检查:对分泌物、脓液涂片镜检、培养+药敏,必要时血培养 鉴别诊断: 治疗: 1.一般治疗 2.抗生素 3.引流通畅 4.血栓性静

8、脉炎的治疗:肝素、尿激酶、阿司匹林等。,预防: 1.孕期保健宣教 2.孕期积极治疗贫血、阴道炎、糖尿病等 3.产时及术中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产程延长、认真缝合产道裂伤、注意产褥期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4.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阴道助产、剖宫产、PROM、贫血、产程延长者、糖尿病者等。,五、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研究,一) 、概述 二) 、HBV细胞内存在形式与宫内感染的关系 : HBV具有泛嗜性,可广泛感染肝脏及多种肝外组织如胰、脾、肾、胎盘及生殖细胞等,在人体细胞中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1、游离型,Davison等发现:乙肝患者外周血WBC中有HBV DNA存在 呈孤立状态、复制不活跃,但WBC作为

9、储存病毒的场所可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将其中的HBV DNA释放出来 再感染来源 通过胎盘 胎儿体内 病毒复制的“贮存所”,2、复制型,卵泡细胞中有复制型HBV DNA检出:经生殖细胞携带的这种复制型HBV能在胎儿体内继续复制繁殖 致HBV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出生后即为HBV DNA阳性并成为慢性携带者。,3、整合型,HBV能整合入人类染色体基因组 病毒和细胞DNA序列的缺失、重排、转位或扩增 致染色体畸变。 肝癌组织中检出的HBV DNA主要为整合型。 经垂直传播而发生的HBV早期感染具有更强的致癌潜能。,三) 、乙肝病毒宫内感染机制,1、HBV因素 HBeAg、HBV DNA阳性孕妇胎儿的宫内感染

10、机率大(分别为57.9%、67.4%) , 而HBV DNA、HBeAg阴性者分别为0.0%、2.0%。 母体血清HBV DNA含量越高,胎儿被感染的危险性越大。,2、经胎盘传播,妊娠早期: HBV可直接感染胎儿 胎盘屏障形成后: HBV在胎盘部位造成炎症反应 胎盘屏障破坏 胎儿宫内感染,3、经生殖细胞传播,有研究报导:慢性乙肝患者的精子中检出游离复制型和整合型的HBV DNA 生殖细胞中整合型的HBV可通过受精卵直接感染下一代,4、通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传播,乙肝的发病机制与机体免疫状态有关,且又导致不同程度的免疫紊乱。 乙肝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检测出HBV DNA 发现了乙肝宫内感染的又一途径。 通过PBMC途径宫内感染乙肝的新生儿,因其免疫功能受到影响,故导致其免疫接种失败率高(73.3%) 。,四) 、 HBV母婴传播的预防,1、HBV携带者常规于妊娠28、32、36周分别肌内注射HBIG200U(注射者乙肝携带者的胎儿感染率为6%而未注射者为22.9%); 2、对其新生儿于出生时注射HBIG200U,生后1个月不同部位注射HBIG200U和基因乙肝疫苗10ug,生后3个月、6个月再各注射乙肝疫苗10ug。 3、建议上述婴幼儿于出生1年后定量测HBsAb,必要时予乙肝疫苗强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