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二篇)

上传人:李****8 文档编号:92969769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二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二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二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二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二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二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二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二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二篇)(篇一)我的祖国不知从哪一天起,你的名字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不知从哪一天起,你雄鸡报晓的身影在我眼里越来越清晰。这是一个以龙为图腾的名字,中国,我们的中国,这是一片以长江黄河为纽带挽起高山和大海的土地。祖国啊,我的梦里时时飞翔着一群欢乐的鸽子,它们给你带来吉庆与祥和;祖国啊,我的星空里时时闪烁着五彩的星辰,它们预示着你一天天走向繁荣与昌盛。祖国啊,亲爱的祖国,祖国啊,我们中华儿女共同的母亲。几千年来你带着儿女们向着梦想,向着希望前进,终于,你在世界的东方昂首屹立。母亲啊,你穿着簇新的时装看起来风采无比,你迈着矫健的步履青春依旧。改革开放

2、是儿女们给你的最壮观的献礼,“失散”的孩子幸福地回到了你的怀抱,这怎不让你百感交集?怎不让你欢声笑语?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祖国啊,我们中华儿女共同的母亲。从我认识你的那一天起,你就是我心中最璀璨的明珠。每当在国旗下庄严地肃立,我的梦想与你的梦想亲切地交织,合二为一。祖国啊,你的儿女勤劳,智慧,善良,为了你的荣光,我们奋斗不息。我们要让你的每一个角落不再有贫穷,在世界的每一片土地都撒播你爱的种子。啊,看今朝,鸟语花香,春光明媚,大江南北,锦绣更新。祝祖国,富强昌盛,人民幸福,长城内外,和平安宁。(篇二)七十华诞话营房军营军队相伴生,一砖一瓦总关情。新中国成立70年,也是我军营房建设发展的70年

3、。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营房保障便提到了后方勤务的重要日程。全军上下先后组建了营房修建管理部门,以“小米”折算钱,以修缮为重点,在难以想象的困难中开展工作。我在北京军区工作时,每年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在部队跑,为部队住房、用水、供电、取暖、洗澡“五难”想办法。此期间,我走遍了全区建制团以上部队和内蒙古八千里边防线上的每个连队和哨所,一座座老营房和老部队都在我脑海里留下不灭的印记。我记得原27军80师驻石家庄某团,为了解决经费超支,全团愣是一个冬天没有开炉取暖,用省下的取暖费还清了历史欠账,真正体现了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的精神。艰苦创业、勤俭持家,是那个年代的主旋律。70年发展前

4、赴后继。我军营房建设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代营房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参照苏军模式,按照建制师团集中部署建设的。1953年至1954年,北京军区集中完成了军委赋予的“十三大营房”建设任务,11个步兵师、2个炮兵师第一批住进了正规制式的新营房。此期间工程规模之大、动用人力物力之多、质量成效之好,在我军都是空前的,积累了宝贵的建设经验。第二代营房是备战备荒的产物。1960年,军委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提出了“靠山、分散、隐蔽”的建设方针。部署要前推,部队要北上,军区部队最多时达到8个野战军。在供需矛盾异常突出、战备形势异常严峻以及极左思想的影响下,营房建设出现了急于求成、大干快上、不按科学规律办事的

5、倾向。“山散洞”、 “地下化”、“瓜菜代”、“干打垒”、低造价、“三边工程”遍地开花。许多部队在疏散、防守地域构筑工事营房一体化的土石窑洞和地窝子,以营为片,以连为点,依山就势,阵地建房。如此种种,在当时的政治背景和经济条件下,保证了部队及时住用,但也给后来部队管理带来很多后遗症和隐患。许多当年亲手建造的营房十几年后又亲手拆除,教训是深刻的。经历过前30年的曲折发展和探索,我军及时从“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移到以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百万大裁军后,我军启动了连续14年的营以下部队住房整治,全军建制师旅团普遍受益,官兵住上了水电暖卫配套的新楼房,有力地加强了部队基层

6、建设。为了少花钱多办事,当时最流行的就是“三个一点”,即军委总部在预算内安排70%,各大单位从预算外收入中补贴10%,各部队通过军工自建、劳务换工和自产地材等办法解决20%。其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为了解决自筹资金缺口,部队想了不少办法,有自己烧砖烧灰的,有军车跑运输的,有军工挖地基挖管沟的,还有自己搞设计的,施工方式也多为军工自建、招工自建或包清工。原24军70师210团,只请了几个地方技工负责砌砖把角和指导,战士们自己采砂、挖沟、烧砖、制板、砌墙,三层高的连队宿舍楼就盖起来了。这就是第三代营房的时代特点,紧日子下的温饱水平。70年回首翻天覆地。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新世纪新时期,建设信息化军队

7、,打赢信息化战争,加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已经成为全军上下为之奋斗的共同目标。*年,在边防新组建的部队营房建设中,率先提出了“基地化部署,集成化建设,一体化配套,生态化环境” 的新概念营房,开展了现代营房的第一波探索与实践。*年11月,总后勤部在成都召开全军后勤工作会议,提出了“集中部署、集成建设、集约保障、科学管理”的现代营房新理念。翌年,军委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建设现代营房的意见,将现代营房建设理念和规划推向全军。我在负责总后老干部住房工作时,积极创造条件实施老所改造和加装电梯,指导有关单位先后完成了十多个住房改造和退休干部联建项目。老干部们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设施设备一应齐全,所容所貌焕然一新,住房水平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跃上升到21世纪的新时代,把军委和总后党委对老干部的关怀落到了实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