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理20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92959290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理20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理20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理20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理20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理20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理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理2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级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化学(理科)相对原子质量:Cu 64 Zn 65 Ag 108一、选择题(下列各题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每题3分,共54分)1、据报道:“可燃冰”是能够满足人类使用1000年的新能源。“可燃冰”试采成功,打开一个千年宝库。“可燃冰”的主要为甲烷分子的结晶水合物(CH4nH2O)。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烷属于化石燃料 B甲烷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结构C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 D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例证2、下列所述变化中,前者是吸热反应,后者是放热反应的是( )A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氢氧化钠溶于水B点燃的镁条在二

2、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碳酸氢钠分解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D酸碱中和;焦炭与高温水蒸气反应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燃烧的炭中加入KClO3固体,燃烧更旺,KClO3作催化剂B工业上将矿石粉碎,增加了接触面积,加快反应C对于合成氨反应,延长时间有利于氨气的制备D恒温恒容,向合成氨反应的容器中通氖气,压强变大,反应加快4、有关电化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A反应CaOH2O=Ca(OH)2可以放出大量的热,故可把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把其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原电池的两极一定是由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C充电电池又称二次电池,它在放电时所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充电时可以逆向进行,使

3、电池恢复到放电前的状态D原电池工作时,正极表面一定有气泡产生5、可逆反应:A+3B2C+2D在四种不同的情况下,反应速率分别为VA=0.15mol/(Ls),VB=0.6mol/(Ls),VC=0.4mol/(Ls),VD=0.45mol/(Ls),则以上四种情况下反应速率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 B= C=D6、若甲烷与氯气以物质的量之比混合,在光照下得到的取代产物是 A只有 B只有 C的混合物 D的混合物7、分析下图所示的四个原电池装置,其中结论正确的是A中Mg作负极,中Fe作负极B中Mg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6H2O+6e6OH+3H2C中Fe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3eFe3+D中Cu作正

4、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8、已知25 、101 kPa下,含1 mol碳原子的石墨完全燃烧生成CO2放出热量393.51 kJ;含1 mol碳原子的金刚石完全燃烧生成CO2放出395.41 kJ的热量。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石墨比金刚石稳定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金刚石比石墨稳定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9、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如图所示N2(g)与O2(g)反应生成NO(g)过

5、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 mol N2(g)与1 mol O2(g)反应放出的能量为180 kJB1 mol N2(g)和1 mol 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 mol NO(g)具有的总能量C通常情况下,N2(g)与O2(g)混合能直接生成NO(g)DNO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10、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A增加H2O(g)的量 B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氦气使体系压强增大C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氦气使容器容积变大11、对可逆反应4NH3(g)

6、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为零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 NO的同时,生成x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大容器容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2v(NH3)3v(H2O)12、下列有关原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碱性锌锰电池的正极反应为MnO2+4H+2e-=Mn2+2H2OB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存在电池内的新型供电装置C利用反应2Fe3+Fe=3Fe2+设计原电池,锌片作负极,铁片作正极,FeCl3溶液作电解质溶液D锌、铜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有6

7、.5g锌溶解,就有0.2g气体生成13、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他在100 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累计值): 时间(min)12345氢气体积(mL)50120232290310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及其原因是( )。A01min 盐酸浓度大,反应速率大 B12min 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大C23min 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大 D34min 产生的Zn2+是催化剂,反应速率大14、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可用于监测环境中NH3的含量,其中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由a极流向b极 B溶液中的OH-向b极移动

8、C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4NH312e-=2N2+12H+D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3O2+12e-+6H2O=12OH-15、450时,在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存在反应:C(s)2NO(g)N2(g)CO2(g),下列说法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标志的是()A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Bv 正(N2) = 2v逆 (NO)CN2与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16、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2(g)Y2(g) 2XY(g),已知X2、Y2、XY三者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1、0.3molL-1、0.2molL-1,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此时容器中不可能的情况是(

9、 )AX2为0.2molL-1 BY2为0.35molL-1 CXY为0.3molL-1 DX2、Y2、XY总浓度为0.6molL-117、把6molA气体和5molB气体混合放入4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A(g)B(g) 2C(g)xD(g),经5min达到平衡,此时生成C为2mol,测定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2 BB的转化率为20% C平衡时A的浓度为0.8mol/LD恒温达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和开始时相同18、科学家开发出NaCO2电池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池放电时,钠发生氧化反应 B正极的电极反应式:2CO2 + 2

10、H2O + 2e = 2HCO3 + H2C理论上消耗23g钠,同时产生22.4L氢气(标准状况)D该装置既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又能产生电能、氢燃料二、非选择题(共46分)19(6分)在化学反应中,只有极少数能量比平均能量高得多的反应物分子发生碰撞时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这些分子被称为活化分子。使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提供的最低限度的能量叫活化能,其单位通常用kJmol1表示。请认真观察下图,然后回答问题。(1)下图中所示反应是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2)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_。(3)已知拆开1mol HH键、1mol II、1mol HI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

11、6kJ、151kJ、299kJ。则由1mol氢气和1mol 碘(I2)反应生成HI会_(填“放出”或“吸收”)_kJ的热量。20(14分)人们应用原电池原理制作了多种电池以满足不同的需要,电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电子表和电子计算器中所用的是钮扣式的微型银锌电池,其电极材料分别为Ag2O和Zn,电解液为KOH溶液。工作时电池总反应为:Ag2O+Zn+H2O=2Ag+Zn(OH)2。工作时电流从_极流向_极(两空均填“Ag2O”或“Zn”)。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工作时电池正极区的pH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某学习小组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Cu=Cu2+2

12、Ag设计成原电池,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当反应进行到一段时间后取出电极材料,测得某一电极增重了5.4 g,则该原电池反应转移的电子为_mol。(3)下图是氢氧燃料电池的原理示意图:该电池工作时,b口通入的物质为_。其正极反应式为_。(4) 熔融盐电池具有高的发电效率,因而受到重视。可用Li2CO3和Na2CO3的熔融盐混合物作电解质,CO为负极燃气,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为正极助燃气,制得在650 下工作的燃料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_。21(14分)某温度时,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据此回答:(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从开始至2

13、min,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mol/(Lmin);(3)达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_. (4)该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若上述容器为绝热容器(与外界无热交换),则到达平衡所需时间将_。 a延长 b缩短 c不变 d无法确定 (5)下列叙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填字母)。A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 B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C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单位时间内每消耗3 mol X,同时生成2 mol ZE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铁与稀盐酸反应,取同质量、体积的铁片、同浓度的盐酸做了下列平行实验:实验:把纯铁片投入到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发现放出氢气的速率变化如图所示:实验:在稀盐酸中滴入几滴CuCl2溶液,用铁片做实验,发现生成氢气的速率加快。试回答下列问题:(6)分析实验中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7)某同学认为实验反应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_。 22(12分)利用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制取副产品盐酸的设想在工业上已成为现实。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在实验室中模拟上述过程,其设计的模拟装置如下:根据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