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备战2017届高考复习冲刺精品专题人口、文化、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92952921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备战2017届高考复习冲刺精品专题人口、文化、环境和可持续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通用版】备战2017届高考复习冲刺精品专题人口、文化、环境和可持续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通用版】备战2017届高考复习冲刺精品专题人口、文化、环境和可持续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通用版】备战2017届高考复习冲刺精品专题人口、文化、环境和可持续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通用版】备战2017届高考复习冲刺精品专题人口、文化、环境和可持续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版】备战2017届高考复习冲刺精品专题人口、文化、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备战2017届高考复习冲刺精品专题人口、文化、环境和可持续发展(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八 人口、文化、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迁出国数量(万人/年)迁入国数量(万人/年)中国30.3美国110.0墨西哥26.7德国21.1印度22.2加拿大17.3印度尼西亚18.0英国13.6菲律宾14.4澳大利亚8.3表1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14题。表11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A更高的社会地位B更多的休闲时间C更高的收入D更优的自然环境2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3根据

2、自然条件与用水需求等因素判断,下列四组国家中,水资源都非常紧缺的一组是( )A埃及、新加坡 B巴西、阿根廷 C英国、以色列 D美国、墨西哥4跨流域调水是解决地区水资源不足的措施之一。下列国家中,根据本国自然环境特点,进行大规模“东水西调”的是( )A俄罗斯 B加拿大 C中国 D澳大利亚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回答56题。5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C与城市所在地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

3、然变化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6中心区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A绿地 B工业区 C交通区 D住宅区7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目的是 ( )A使一部分非可再生资源得以再生 B使可再生资源永续利用C减少了垃圾占用人类的生存空间 D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8实施生态工业的主要目的是 ( )清洁生产,区域废物低排放追求经济效益,增加工业产出充分利用资源,追求经济与环境效益“双赢”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实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A B C D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盖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表2。据此完成910题。表2降雨量(mm)降雨强度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径流量(L)泥沙量(kg)径流

4、量(L)泥沙量(kg)径流量(L)泥沙量(kg)径流量(L)泥沙量(kg)33弱1110.115541.31534.71541814很强290.532739.4710.82122519强280.31131.2510.4520.69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A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坡草地 荒草地C混交林地 油松有林地 荒草地 坡耕地 D混交林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10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A B

5、 C D图1亚欧大陆局部地区冰川分布图读图1,回答1112题。11当甲地一年中雪线最低的时候( )A澳大利亚东南牧场牧民正忙于剪羊毛B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顺时针流动C美国北部森林内地面光照为最强的季节D巴西高原正值干季草木枯黄12近百年来,图示区域冰川面积快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温室气体增加B太阳辐射增强C臭氧空洞扩大D酸雨危害严重图2是广西贵糖集团生态工业园区生产工艺流程图,读图回答1315题。图213该园区的发展将会使广西甘蔗种植业( )A生产过程专业化降低B产业化速度放缓C区域专业化程度提高D范围扩大到西北部山区14如果不建立完善的园区工业生态链,制糖、造纸、酒精等工厂造成的主要污染是(

6、 )A水污染B大气污染C噪声污染D固体垃圾污染15该工业园区( )A以甘蔗制糖工业为核心 ,接近消费市场B工业生态链相互利用废弃物,实现资源充分利用和清洁生产C上游企业产生的废物转化为下游企业的原料,无需与园区外工业进行生产联系D工业生产的重点是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经济增殖不是主要目的表3为2002年我国四个地区的相关数据,据此回答1617题。16四个地区中人口表3地区总人口(万人)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亿元)96130.6380.6036163.216250.595-0.0545408.838370.7211.0751180.02670.6071.276159.7老龄化趋势

7、最显著的是( )ABC D17四个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 B C D图318图3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不会出现用地紧张的局面B时人口达峰值,之后会逐渐减少C时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量稳定D时人口最少,劳动力短缺现象严重图4养殖业种植业饲料加工食品加工沼气池农 户读图4,回答1920题。19图中箭头( )A表示秸秆、沼渣和沼液供给养殖业B表示粮食、蔬菜和棉花等供给农户C表示果品、肉和蛋等供给食品加工D表示饲料、花卉和油料等供给市场20该图所示的农业属于( )A原始农业 B自给农业C粗放农业 D混合农业图5为郑和第四次出使航海线路略图,回答

8、2122题。图521当时郑和船队从刘家港一新州、从剌撤一古里的最佳出航时间分别是( )A1112月、67月B56月、1l12月C34月、56月D23月、910月18、 22郑和船队以瓷器与许多国家进行贸易,使得明代青花瓷器在伊斯兰地区逐步由王公贵族向平民百姓扩散。这种文化扩散现象属于( )A扩展扩散、传染扩散 B迁移扩散、等级扩散C传染扩散、等级扩散 D迁移扩散、刺激扩散图6图6为我国某区域略图,读图回答2325题。23制约该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水源 D土壤24该地区具有地方特点文化景观是 ( )A都江堰B坎儿井C竹楼D喇嘛寺庙25该地区的四个聚落中,最可能形成城市

9、的是 ( )Aa Bb Cc Dd图7二、综合分析题(共5小题,共50分)表426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区域联系,协调人地关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图7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表2是图6中A、B、C三省和东北三省以及全国两个年份的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变化资料。读图7、表4回答下列问题。年份粮食总产量(亿吨)粮食播种面积(亿公倾)粮食单产(吨/公倾)全国A、B、C三省东北三省全国A、B、C三省东北三省全国A、B、C三省东北三省19853.790.760.361.090.170.133.484.4

10、82.7720054.840.810.741.040.150.164.655.404.63(1)判断此时图中甲城市的风向,并指出锋面系统过境后该地的天气状况。(2)图中A,B,C三省均为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与东北三省相比,其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优势是什么?A,B,C三省、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各有何变化?据表说明A,B,C三省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3)图中乙、丙两城市之间已有内河航道连接,为何还有建沿江高速公路?(4)针对图中A省湖区某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指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治理思路。该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

11、理解。27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资料一:气溶胶粒子是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悬浮体。大气中某些气溶胶粒子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混浊天气现象,造成大气污染。资料二:图8为某城市三监测站各月平均混浊天气日数图资料三:图9为某城市主要区域污染源排放比例图(1)该市混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的是_月,出现日数最少的是_月。(2)出现混浊天气的主要原因是_(填正确项字母)。A大量工业废气的排放B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C连续的阴雨天气D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E城市森林覆盖率高(3)该市SO2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 _。分析原

12、因: _ 。(4)防治该市大气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28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要解决a 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2)说明b 、c 、d 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3)据图找出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条理由。29人口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经济社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人口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又冲击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读图11和图12,回答下列问题。图1119502000年中国人口自然变动 图12中国人口增长变化状况的预测(1)20世纪、60、70年代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 ,现在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 _ 。(2)我国人口总数达到最高峰的时间大约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