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理综生物预测卷三(全解析)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92952413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考理综生物预测卷三(全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年高考理综生物预测卷三(全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年高考理综生物预测卷三(全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年高考理综生物预测卷三(全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年高考理综生物预测卷三(全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高考理综生物预测卷三(全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高考理综生物预测卷三(全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理综生物预测卷三(全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 B唾液腺细胞和胰腺细胞中高尔基体数量较多 C分泌蛋白合成后在内质网和细胞质基质中加工 D有氧呼吸及光合作用产生ATP均在膜上进行1B 解析:A项错误,人体不同细胞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不同;B项正确,由于唾液腺细胞与胰腺细胞都能合成分泌较多的分泌蛋白,与其功能相适应,它们所含的高尔基体较多;C项错误,分泌蛋白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加工;D项错误,光合作用在类囊体膜上产生ATP,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三个阶段都能产生

2、ATP。2某小组以新鲜的肝脏为材料探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是否受pH影响”的问题。将制备好的猪肝研磨液分别进行高温和冷藏处理。与未经处理的猪肝研磨液相比,经高温处理后,实验效果不明显。以下原因正确的是 A高温使酶结构破坏而失活 B低温对酶的活性没有任何影响 C高温处理升高反应的活化能 D冷藏处理改变了酶的最适温度2A 解析:猪肝研磨液含大量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高温处理使蛋白质的结构被破坏,从而使酶变性失活,而且这种变性是不可恢复的。低温可降低酶的活性,温度适宜时,酶的活性可恢复。32010年8月中旬媒体报道南亚出现了一种“超级细菌”,能够合成一种特殊蛋白质,以水解抗生素,几

3、乎使所有的抗生素对它都束手无策。推测这种“超级细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这类细菌细胞中 A基因的碱基组成 B基因的碱基序列 C蛋白质的含量 DmRNA的含量 3B 解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如果要检测是否是基因突变,那么就应该检测DNA的碱基序列。4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A植物和B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与B植物相比,A植物是在弱光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植物B当光照强度超过9千勒克司时,B植物光合速率不再增加C当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时,B植物的

4、光合速率是45 mgC02lOO cm2叶小时D当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司时,A植物固定的CO2量是15 mgCO2100 cm2叶小时4D 解析:A项正确,因为A植物在光饱和时的光照强度低于B植物,A植物在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低于B植物;B项正确,光照强度达到饱和点后,光合速率不再增加;C项正确,当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时,B植物的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30+ 15=45(mgC02100 cm2叶小时);D项错误,当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司时,A植物总光合速率=11+55=165(mgC02100 cm2叶小时)。5下列据图所作出的说明错误的是 A图1说明该物质跨膜运输时会

5、出现饱和现象 B图2说明此物质进出细胞时需要消耗能量 C图3说明该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D图4说明该植物吸收K+不需载体协助5D 解析:A项正确,图1所示物质的运输方式需要载体蛋白,不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协助扩散受载体数目的限制,有饱和现象;B项正确,细胞外液浓度低于细胞内液浓度,随时间的推移,细胞内液的浓度还在逐步增加,故说明物质可以从低浓度一侧进入高浓度一侧,所以此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C项正确,图3中矿质离子的跨膜运输有两个特点:一是逆浓度梯度,二是消耗ATP,故应为主动运输;D项错误,氧气浓度影响植物呼吸作用,从而影响ATP的产生,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物质受

6、氧气浓度的影响,因而说明吸收钾离子需要耗能;氧气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不再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需要载体协助。6仅考虑男子的26对等位基因,在无交叉互换时下列叙述哪项正确 A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为1223 B某男子经减数分裂最多可以产生226种不同的精子 C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D细胞的全套染色体中有23条通过儿子传给孙女6C解析:A项错误,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4个精子,并且是两两相同的,所以产生2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是100;B项错误,26对等位基因分布在23对同源染色体上,无交叉互换时最多可以产生223种不同的精子;C项正确,人属于二倍体,经过

7、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精子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D项错误,父亲传给儿子的染色体为22+ Y,儿子传给孙女的常染色体条数为22条,来自父亲的O22条,而Y染色体不传给孙女,故男性体内的全套染色体中有o22条通过儿子传给孙女。29(10分)某种深海乌贼视觉仅能侦测紫外光,且其视神经受到光的激发后产生动作电 位。请回答问题。 (1)视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 ,此时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 。 (2)若将这种乌贼的眼球及其视神经取出,将视神经细胞置于正常海水中,可测得静 息电位。给予适宜的光照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即动作电位。若将视神经细胞置于低Na+海水中,如前述测量该细胞的静

8、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则与正常海水相比,静息电位值 ,动作电位峰值 。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 膜内。 (3)若将这种乌贼的眼球及其视神经取出,并于黑暗中,把少量放射性钾离子注入视神 经细胞内,然后置于正常海水中进行实验。照光后,发现正常海水出现放射性物质。其中主要原因是视神经兴奋后, 。29解析:(1)神经细胞受到刺激,膜通透性发生改变,Na十通透性增高,由于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Na+大量内流,膜两侧的静息电位急剧减小,直至形成膜内正电位,膜外负电位,阻止Na+继续内流。(2)静息电位是K+外流形成的,电位的大小与细胞膜内外K+的浓度差有关;动作电位是由于Na十内流形成的,

9、膜外Na+浓度越高,内流速度越快,动作电位的峰值越大。降低溶液中的Na十浓度,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峰值下降。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仍维持膜外Na十浓度高于膜内,正常海水和低Na+海水的区别在于膜外和膜内的Na+浓度差。(3)K+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离子基础。 答案:(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0分)(1)增大(1分) 内正外负(1分) (2)不变 降低 高于 (3)再形成静息电位时钾离子外流30(9分)赤霉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具有促进种子萌发和发芽,促进茎和叶片生长,影响根的生长和分化等生理作用。请回答问题。 (1)将赤霉菌培养液喷洒到水稻幼苗上,水稻患恶苗病(植株疯长);科研人员分析出

10、赤霉菌培养液中有以上效应的物质是赤霉素。 上述实验的结论是 。通过以上实验能证明赤霉素是植物激素吗? 。为什么? 。(2)赤霉素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植物芽尖细胞,其细胞周期的 期明显变短,此时期分子水平上所发生的变化主要是 和 。(3)有同学通过查找资料发现,赤霉素能解除远红光对莴苣种子萌发的抑制,提高莴苣种子的萌发率。现提供能产生红光和远红光的光源,足够的莴苣种子,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暗箱等材料用具。请设计实验验证赤霉素能提高莴苣种子的萌发率。 实验步骤: A在暗箱中,应选择 光源照射莴苣种子。B将照射过的种子在暗箱中均分为两组并编号,一组不作处理,另一组用 进行处理。

11、 C继续置暗箱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萌发情况。 实验结果:若 ,说明赤霉素能解除远红光对莴苣种子萌发的抑制,提高莴 苣种子的萌发率。30解析:(1)植物激素是指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赤霉菌培养液喷洒到水稻幼苗的实验,没有证明植物能产生赤霉素,故本实验不能证明赤霉素是植物激素,只能说明赤霉素能引起植物疯长,欲证明赤霉素是植物激素还需补充实验。(2)因为赤霉素能促进细胞分裂,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植物芽尖细胞,其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明显变短,此时期分子水平上所发生的变化主要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12、。(3)为验证赤霉素能提高莴苣种子的萌发率,赤霉素是自变量,莴苣种子的萌发率为因变量,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用赤霉素处理,赤霉素可提高种子的萌发率,所以用赤霉素处理的实验组的萌发率应显著大于不处理的对照组。 答案:(每空1分,共9分)(1)赤霉素能引起植物疯长 不能 因为实验没有证明植物也能产生赤霉素 (2)分裂间 DNA复制 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3)A远红光 B适宜浓度的赤霉素 C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的一组种子萌发率显著大于不处理的一组31(8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校园中四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 行研究。 (1)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查常采用 法。 (2)土壤动物具

13、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为了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兴 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从选取的样土中收集小动物,他们这一装置不够完善,请你帮助该小组的同学们完善该装置: ,收集瓶中加入70的酒精的用途是 。(3)校园中四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中小动物数量如下图: 土壤动物群落数量出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单位面积土壤动物总数量在7月左右出现高峰期的原因可能是 。(4)土壤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一般是 。其群落结构和数量与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关系十分密切。分析上图可推测,四种植被类型中土壤中有机物含量最低的是 。31解析:(1)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调查土壤小动物时不宜采用样方法或标

14、志重捕法。(2)对土样中的小动物进行采集时,在诱虫器上方通常要放置并打开4060 W的电灯,这样做的目的是利用了土壤动物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使土壤动物从土样进入诱虫器下部的收集瓶中,达到采集的目的。酒精能杀死并固定小动物。(3)联系生活中7月的气候条件和土壤小动物繁殖的条件回答。(4)土壤小动物大多以土壤中的碎屑为食,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从图上分析,植被4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明显低,说明这种植被的土壤中有机物含量低。 答案:(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8分)(1)取样器取样 (2)在漏斗上方加一提供光源和热源的灯泡(2分) 杀死和保存小动物 (3)降雨充足,气温较高,土壤中有机质较丰富,动物可在这个季节大量繁殖(回答合理即可)(2分) (4)分解者 植被432(12分)不同鲤鱼品种的体色不同,是由于鱼体鳞片和皮肤含有不同的色素细胞及其 数量分布差异所致。科研人员用黑色鲤鱼(简称黑鲤)和红色鲤鱼(简称红鲤)进行杂交实验: a黑鲤和红鲤杂交,无论正交、反交,F1皆表现为黑鲤; bF1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F2既有黑鲤,也有红鲤,且黑鲤:红鲤约为15: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鲤鱼体色中的 是显性性状。 (2)分析实验结果推测:鲤鱼的体色是由 对基因控制的,该性状的遗传遵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