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五首解析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2829157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2.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五首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诗词五首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诗词五首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诗词五首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诗词五首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词五首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五首解析(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4、诗词五首,1,饮酒(其五),2,关于本诗,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在归隐之初酒后即兴之作,实际是借“饮酒”之题表达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慨。这里选的是第五首,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3,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4,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五首诗可大略分为两类:一类是汉魏以来继承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来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

2、田园诗人”。陶渊明现存文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散文首推桃花源记。,作者简况,5,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按节奏诵读诗歌:,6,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建造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如此,这样。,诗意:我把草屋建在人多聚居的地方,却没有车马的喧闹。要问我如何能够做到这样呢?心里远离世俗,自然就觉得住的地方偏僻安静。,喧嚣扰攘的尘世。,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偏远,偏僻

3、。,7,8,诗人“结庐在人境”,为什么又说“而无车马喧”呢?,这里所说的“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轩,也就代表着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归隐田园,虽说仍离不开“人境”,但没有了这样的烦扰,所以说“而无车马喧”。 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心远”,心情闲适,心志高远。“远”的对象是什么?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这四句,从感觉方面肯定了自己“心远”的正确。,前四句通过叙事和议论,点明了自己有高尚的精神境界,能够超脱现实纷扰,定下全篇的基调。以下几句主体隐去,进入“写景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是诗人高洁、不与世俗相争的品质的象征。,“悠然”(悠闲自得貌、恬淡

4、)一词体现了诗人与环境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作者无意中见南山,南山的佳景正好与诗人悠闲自得的心情,与隐居所感受到的“真意相吻合。 这2句是诗人隐居后生活的写照,也是他超脱尘世,热爱自然情趣的流露,清净无为的写照,千古传诵的名句。,9,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气:南山的气象。还:飞回巢。 写南山美妙的晚景。,渲染出居所的宁静和诗人悠然 的心境。,通过这居所的宁静和诗人悠然的心境,传达出了这样的心声: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即领悟到万物应各顺本性,各有所归。 诗人在归去来兮里说过:“鸟倦飞而知还

5、”,这句正好应和“飞鸟相与还”。“相与”指“成群”,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不妨也“还”吧,我们仿佛又一次听到诗人在呼吁:“归去来兮,田园荒芜胡不归”?,10,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由山中之景领会到人生真谛,但诗人并未明辨。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总结全篇),5至10句为第二层,说明欣赏美丽的自然景物,能获得无限的意趣。,11,12,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作者从飞鸟回林的自然和谐景象中,领悟到万物应各顺本性

6、,各有所归。这与他归园田居一样,因而深感“此中有真意”而又难以言表,忘了该作什么语言来表达了。此句同时还含有另一层深意:既然已领悟到了“此中真意”,又何必再加辨别,用言语表达出来? “欲辨已忘言”,后用以表达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它与“得意而忘言”、“此时无声胜有声”相似。 它在全文的结构上既揭示了整首诗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同时又把读者的思绪引回到现实。,探究:1、本诗的主旨是什么?,写田园之景,抒隐居之情,以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表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感悟到的人生真谛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13,2、选出你喜欢的诗句,谈谈你喜欢的原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物我合一,心和自然亲近。,“

7、心远地自偏”,隐居重在精神上的宁静、自由,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14,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改成“望”不好,“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菊花”是诗人高洁、不与世俗相争的品质的象征,“悠然”更是传神地表达了诗人那种闲适、恬淡的心境。,15,人物小结,结合诗作学习,评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渴望自由,总的特点是“

8、淡泊”,“独善其身”。这在当时来说,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因此有其积极意义。但是,要改变社会,消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来说,陶渊明的退隐思想也有其消极的一面。,16,春 望,17,杜甫,诗圣杜甫,18,杜甫是唐帝国盛极而衰的历史转折时期所产生的伟大诗人。,他亲身经受了八年安史战乱之苦,因而社会的动乱、中下层人的苦难、对国事的忧愤和自己的不幸遭遇等,都交织熔铸在他的名篇巨作中。后人评杜诗为“诗史”,称杜甫为“诗圣”。,19,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亲,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

9、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心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写作背景,20,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21,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齐读课文,22,溅( ) 抵( ) 搔( )

10、浑( ) 胜( ) 簪( ),jin,溅落,d,值,so,用指甲挠,zn,shng,能够承受,一种束发的首饰,读准下面的字,并理解它的含义,简直,hn,23,整体感知,从标题上看,我们读出了什么信息?,季节:,春天,登高所见景色,内容:,24,哪些诗句写的是“望”的内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25,平安的家书,诗人望见的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荒凉、衰败,是什么原因使春天变得如此的荒凉?,这个原因除给春天带来影响,还给诗人家庭带来什么?,面对这样的景象和遭遇,诗中有哪些词点明了作者的感受?,26,速读这首诗,找一找作者在这里写了哪几个形象?,首联:,颔联

11、:,颈联:,尾联:,国、城(长安城),山河,草木,花、鸟,烽火、家书,白头,簪,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山河虽依旧,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一个“破”、一个“深”写出了怎样的情景?“山河在”、“草木深”有什么含义? 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请想象一下“国破山河在”的情景。,提示:建筑:宫殿、 民居; 人物:皇帝、百姓;,景: 花、草、树,2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伤国事,热泪飞溅花瓣,悲恨亲人离散,鸟啼令人心乱。,颔联写了两个形象花、鸟,组成了一幅什么

12、画面?,娇艳的花出因感时伤别而泪流纵横,那无忧之鸟也一改往日动听的歌喉而发出令人惊心的啼叫。,以上的两种解说,虽主体不同,但精神是相通的,你赞成哪种解释,为什么?,第一种理解是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触景生情。 第二种理解是运用拟人法,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移情于物 以上两种理解皆可,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28,总之,这两句移情于物,因感时伤怀,思家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对花溅泪;即使听到悦耳的鸟鸣,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这就是“以乐衬哀”的反衬手法。 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抒发了对离别的伤感,字字痛彻心扉,悲伤之情跃然纸上。,29,烽火

13、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这里指战争,“抵万金”极言家书的珍贵。,“连三月”写战乱时间之长。,值。,30,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传达内心的忧国思家之情。,so,抓,挠。,稀疏。,简直。,一种别住发髻的长条状首饰。,zn,为什么会“浑欲不胜簪”?,只因忧国、思家。,31,探究:,1、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表达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32,小 结,春望写于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诗的前四句写都城败象,饱含

14、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33,问题:在你的记忆中,还有哪些诗句将忧国 或思乡的情怀蕴含在形象的描写之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唐 韩愈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唐 温庭筠,34,雁门太守行,35,雁门太守行,cu ln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jio yn zh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

15、燕脂凝夜紫。 jun zhng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xi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读准字音,36,作者介绍: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省宜阳县西)人。他是唐 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唐朝宗室后裔;他幼年丧父,跟寡母过着窘困生活。他虽家道中落,但志向远大,勤奋苦学;他博览群书,才学甚高。 年少时在诗歌创作上就已有成就。有“诗鬼”之称。李贺21岁时,因父亲的名字“晋肃”在当时犯讳,所以不准他应考进士。他怀有一腔报国之志,但报国无门;怀才不遇、仕途坎坷的愁苦愤懑在他的内心是涂抹不掉的;他只好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他经常骑一匹瘦马,背一个破囊,得句即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他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里驰骋,以大胆的想象构建奇幻的艺术境界。李贺的诗歌,除诉说怀才不遇的悲愤以外,也有一些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统治者残暴荒淫的篇章。在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并且发生过多次战争。李贺的这首雁门太守行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写的。当时年仅17岁。,37,38,写作背景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如史载,809年(元和四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