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5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考点1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825313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4.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5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考点1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5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考点1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5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考点1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5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考点1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5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考点1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5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考点1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5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考点1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向高考 历史,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版 高考总复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5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考点一 发达的古代农业,第一单元,主干梳理 一、发达的古代农业 1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 (2)发达:距今七八千年。 (3)概况:,耒耜,水稻,麦,定居,(4)影响: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_的基础。 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生产工具: 春秋战国: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_并将其逐渐推广。 西汉:赵过推广_,后来出现犁壁。 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推广到_流域。 隋唐:江东地区出现_,安装了犁

2、评。 (2)耕作方式:_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农业社会,牛耕,耦犁,珠江,曲辕犁,汉,(3)耕作技术: (4)耕作技术: 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_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垄作法,代田法,稻麦,(5)灌溉技术: 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_、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灌溉工具:曹魏时期改制翻车、唐朝时创制_、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条件: 生产力: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_的逐步推广。 生产关系:封建_制的确立。,都江堰,筒车,牛耕,土地私有,(2)特点: (3)评价:

3、 积极:拥有一定的_、农具和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局限:经营规模很小,承担沉重的_,十分脆弱。,赋税,土地,徭役,概念阐释 1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是以封建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是指物质生产以满足自身生活需要为目的而非以商品交换为目的的,多余的才拿出来交换以补贴生活需要的一种经济模式。,关系: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小农经济从属于自然经济(如图)。,2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

4、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 其作用是改变了农业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率。,轻巧记忆 1古代农业经济 一种模式:小农经济。 两种耕作方式: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四大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自给自足、封闭分散。 五种工具:耒耜、耦犁、翻车、曲辕犁、筒车。,2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史论要旨 1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一直为后世沿用。 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5、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4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5小农经济在封建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社会统治的基础,其稳固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政权的兴衰。 6古代中国的农业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以铁犁牛耕为基本耕作方式,精耕细作为其基本特征;小农经济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通史链接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史料一 “夫范、中行氏将耕于齐,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 国语晋语 史料二 战国时吕氏春秋总结了利用土地的十大问题,内容涉及整地、用地、改土、耕作、保墒、除草、通风、生长、健壮、高产

6、等方面形成较为深刻的技术认识。 李群农业科技史 史料三 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国史概要,精耕细作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表现,问题:根据所给史料归纳我国古代农耕技术有哪些重大进步。 史料导读 史料中的关键词对解题很重要。 (1)史料一中“畎亩之勤”说明牛耕技术的出现。 (2)史料二中“整地”等信息说明了农业技术非常细致。 (3)史料三表明农具有了质的改进,推动了耕作技术的发展。,史论总结 精耕细作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表现 (1)耕作方式发展: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出现于春秋战国,后世得到完善而为后世所

7、沿用。 (2)耕作技术进步:耕作方法、田间管理系统完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 (3)改变农业环境:重视农田灌溉,改善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的好坏。,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农业灌溉工具,考查学生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范成大诗句描写的是古代的一种农业灌溉工具戽桶,或称之为戽斗,其作用是取水灌田。B项符合题意。耕犁与筒车与材料信息无关,A、C两项错误;水排是手工业生产工具,D项错误。 答案 B,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从图中来看,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角度的发展。铁犁牛耕是小农经济的特

8、点不符合早期农业,故A项错误;奴隶制经济、封建农业是早期农业和小农经济的性质,不是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故B项错误;自然经济是相当于商品经济来说的一种经济形式,与农业生产方式变法无关,故C项错误;早期农业从生产关系角度来看是一种集体劳作,而小农经济从生产力发展来看,采用的是铁犁牛耕,故D项正确。 答案 D,史料一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上 史料二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 墨子,小农经济的特点、影响因素

9、及评价,史料三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问题:指出史料一中主要论证了什么现象?你如何理解史料二中“此其分事也”的本质含义?史料三对小农经济是如何评价的?,史料导读 (1)根据史料一中“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百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得出古代小农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也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2)史料二中“农夫早

10、出暮入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的信息说明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3)史料三“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的信息表明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赋税的主要来源,农民又是封建国家的主要兵源,小农经济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安危,封建统治者都实行扶植小农经济的政策。,史论总结 小农经济的特点、影响发展的因素及评价 1特点 (1)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 (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具有封闭性。 (3)自足性:生产的主要目

11、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4)脆弱性:是一种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差等特点的简单落后的小生产模式。,2影响发展的因素 (1)生产力因素:耕作方式、耕作技术、土地制度等。 (2)小农经济自身特点:自给自足、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抗御天灾人祸能力差等。 (3)政府政策因素:封建政府为保证封建统治的稳固,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4)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严重的自然灾害。,3评价 (1)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小农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是封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其

12、发展状况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古代政权的安危;但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农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 铁犁牛耕开始出现 耕犁没有突破性的创新 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A B C 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小农经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运用能力。依据“恐霖雨至”可知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从图中耕犁的形状可判断耕犁没有突破性的创新;“凡一耕之后,勤者再耕、三耕”说明了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正确。材料没有关于铁犁牛耕出现时间的信息,错误。故本题选A项。 答案 A,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小农经济。关键信息: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具有“个体家庭”的含义。小农经济是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组织

13、生产,男耕女织是其基本模式。B项正确。 答案 B,1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从经营方式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2)从生产力状况看,使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进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3)从农业结构看,以粮食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4)从生产关系看,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并不断强化,农民和地主之间形成租佃契约关系。,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呈现出的特点 (1)从制作材料上看:经历了由骨、木、石等直接源于自然的材料到青铜、铁等需要加工的金属材料的变化。 (2)从制作方法上看:经历了从原

14、始的打制、磨制到金属冶炼、铸造变化。 (3)从使用的动力上看:经历了从人力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的变化。 (4)从农具种类上看:经历了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的变化。,解析 由材料内容“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可知,该工具为播种工具,A项所示图片为耦犁,其为翻土工具,故A项错误;B项所示图片为耧车,其为西汉时期发明的播种工具,故B项正确;C项所示为曹魏时期翻车的模型,其为灌溉工具,故C项错误;D项所示为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的翻土工具曲辕犁,故D项错误。 答案 B,解析 从唐多有“稻垄”、北宋仍有“熟稻”、到1678年“止产粟米”,是因为“田地皆

15、成沙土”,并非主动选择品种,故A项错误;“沟洫之制”既可灌溉,又可排涝,是农业文明的大发展,但从唐有“泻泉”、北宋有“水阔”到1680年“沟洫之制,水陆失宜”表明水利出现问题,故B项正确;“田地皆成沙土”,表明没有重视农田生态保护,故C项错误;水利工程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但“全凭”的说法是以偏概全,故D项错误。 答案 B,解析 战国时期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收益增加,使得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的生产成为可能,从而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A项正确;战国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农业收益的增加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导致农业收益的增加,故C项错误;国家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与农业收益的增加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 A,解析 坊市制度瓦解只体现出商品交换场所的变化,而不能作为促进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土地集中导致自耕农数量减少,国内购买力下降,不利于农业和商业经济发展,不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B项错误;农业技术进步会推动农业发展,也会使更多的农产品投入市场,带来商品经济发展,是推动全国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C项正确;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多为官府控制的朝贡贸易,对国内经济发展影响不大,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