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分类和体裁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2824011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词的分类和体裁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词的分类和体裁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词的分类和体裁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词的分类和体裁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词的分类和体裁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词的分类和体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词的分类和体裁(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词的分类和体裁,词的分类,宋人编词集,只把词分为两类:慢和令。 南宋时期,有个署名武陵逸史的人编了草堂诗馀。明代人顾从敬重刊这部词选时,把集中的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各自成卷。 谈词的人便把短小的词称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根据顾从敬在草堂诗馀集中的分类法。,小令中最长的一首是踏莎行,全首词五十八字;中调最长的一首是夏云峰,九十一字;长调,他所选的最长的一个词不过一百几十字。 从最短的十六字令到五十八字以内的词,称为小令。 从五十九字到九十一字的词,称为中调。 九十二字以上的词,称为长调。,词从唐代出现到五代时期,一般都是五十八字以内的小令,从当时的作品中可以证明,如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菩

2、萨蛮、忆秦娥两调,都没有超过五十八字的。 到北宋初年,词的中调和长调才开始大量出现。 长调在用韵上,也不如小令那样需要句句,用韵或隔句用韵;既可以隔句用韵,也可隔三四句甚至五六句用一次韵。 词由于长短形式的不同,在词中的分段形式也有不同。小令这种形式,可分为全词不分段的和由两段组成的两种格式。全词不分段的称为单调,由两段组成的称为双调。 中调这种形式,一般由两段组成。,唯独长调,由于字数较多,既有两段组成的,还有分为三段、四段的。 单调: 唐韦应物调啸词 河汉,河汉,晓挂秋城漫漫。 愁人起望相思,江南塞北别离。 离别,离别,河汉虽同路绝。,南唐李煜望江梅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

3、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双调: 词的前后段是两首同调词的重复,就称为双调,又叫重头。,词牌中就有既是单调(一段)又是双调的,如望江南、南柯子、江城子等,就是这种情况。 另一种说法,凡词分两段,上下段不必是两个相同的词调,也就是上下段的字数、句数和用韵可以有差别,都叫双调。,白居易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李清照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三叠 “叠”是重叠的意思,就是指这一首词的段落需要重叠。重叠三次的称三叠,也就是分三段;重叠

4、四次的称四叠,也就是分四段。 而每段的句数和每句的字数都不要求相同。但是只重叠两次的只称上下片或上下阙,不称一叠二叠或上叠下叠。,宋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 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绪。漫忆海门飞絮。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 春去,最谁苦。但箭雁沉边,梁燕无主,杜鹃声裹长门暮。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咸阳途客屡回顾,斜日未能渡。 春去,尚来否?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苏堤尽日风和雨。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人生流落,顾孺子,共夜语。,四叠 四叠就是词分四段。四叠词并不多见。 宋晁补之梁州令叠韵 田野闲来惯,睡起初惊晓燕。樵青走挂小帘钩,南园昨夜,细雨红芳

5、遍。 平芜一带烟花浅,过尽南归雁。江云渭树俱远,凭阑送目空肠断。,好景难常占,过眼韶华如箭。莫教鹈鴂送韶华,多情杨柳,为把长条绊。 清樽满酌谁为伴?花下提壶劝:何妨醉卧花底,愁容不上春风面。 梁州令这个词牌本是双调,又名凉州令。晁补之这首词实际上是把晏几道的双调五十字的梁州令加了一倍而成一百字的四叠,所以在调名中加“叠韵”二字。,词的形式除了以上四种,还有一种“摘遍”。摘遍是从大曲或法曲内摘取其一遍,单谱而独立演唱的。沈括梦溪笔谈:“凡曲每解有数叠者,裁截用之,谓之摘遍。”如泛清波摘遍,就是从大曲泛清波中摘取的。,词的体裁,据任讷词体表,词分为五种体裁:散词、联章词、大遍、成套词和杂剧词。 1

6、、散词 散词是用来单独歌唱的,又称寻常散词,与成套词及大曲相对而言的。 2、联章词 联章词有一题联章、分题联章和以词来演故事等区别。 一题联章即只咏一个题目,而以几首词相联演唱,如收入宋人曾慥乐府雅词中,的九张机,就是九首相联而只咏一题。分题联章指用一个词调而咏不同事物,如宋人潘阆作的忆馀杭,所咏的就是内容不同的四时八景。 演故事的,在北宋时期乐坊常用一曲连接歌唱,有一首词演一件事的和多首词演一件事的。每一首词演一事的如伊州遍,多首词演一事的,是有歌有舞,称为“传踏”,又称“缠达”,如宋人赵令?的十,首蝶恋花就是这种类型。 3、大遍 大遍指曲调在音乐上所唱的遍数。据任讷词体表,大遍包括法曲、大

7、曲、曲破三种。 4、成套词 成套词包括鼓吹词、诸宫调、赚词三种。,5、杂剧词 杂剧是宋代官家宴会时供娱乐的游艺项目。 以上所说的散词、联章词、大遍、成套词和杂剧词等五种体裁的划分,都是当年词用来配合音乐供演唱用时的情况。,词的异名和有关词的专用语,一、词的异名 曲子词 诗馀 清人吴照衡莲子居词话:“诗馀名义缘起,始见宋人王灼之碧鸡漫志;及明杨慎之丹铅录、都穆之南濠诗话、毛先舒之填词名解,因而附益之。”,乐府 长短句 词人的词集另有称乐章的。,二、关于词调的一些专名,令 较为短小的词称小令。 引 词牌有“引”这一类。词中的引,来源于唐宋大型乐曲的前一部分。 近 近也是词的种类之一。近又称为“近拍

8、”,词中有隔浦莲近拍 慢 是慢曲子的简称,与另一种急曲子相对而言,演奏时速度较慢。,序 是从唐宋大曲散序或中序中摘取一遍制成的。 摘遍 性质和序相同,是从大曲散序或中序中摘取一遍而成。 犯 词在配合乐曲演唱时,每个词牌都要从属一个宫调。凡是曲谱须转调的就叫“犯”。犯又称犯声,相当于现代曲谱中的转调。,转调 由于每一个词牌都属一个宫调,凡是词牌不按原定的格式,而增减字数或改变句式,以致转换宫调的,叫做转调。 促拍 意思是这个词调在演奏时节拍加快 摊破 在某个词调的词句中用增字办法改变原有的句式。 减字 在某个词调中用减字的办法改变原有的句式,以适应乐曲的需要。,偷声 孤调 正体 有的词牌有多种体

9、式,有的只是平仄、字数和句数不同,有的连用韵是平是仄都不同。因此,须得以某一首作品定为标准体式。这个标准体式称为“正体”,又称“正格”。,变体 一个词牌如有多种体式,凡正体以外的其它体式,都称“变体”,又叫“别体”、“变格”。凡属平调改仄调,或仄调改平调的变体词,又称“变调”。,三、关于词的一般用语,阕 片 换头 双拽头 凡是三叠词的前二叠字句相同的,称为双拽头。 三换头 三叠词每段开头一两句的句式不同的,称为“三换头”,意思是每一段换头,共三次,换头 三换头词调,有兰陵王、戚氏等。 过片 词从上片过渡到下片,下片开始,叫做“过片”。 过拍 意义和“过片”相同。拍是指节拍。 歇拍 指词的一段或

10、一首终了,节拍停歇。一般都指一段词或一首词的末句。 煞拍,结拍 断章 指一首词的末几句。 倚声 由于词在最初是配合乐曲写作的,所有作词都是依据某一个乐曲。后来词与音乐分离,作词的人也根据前人作品的声律填写。 依声 寄声,调寄 有的词作者,在词的题目之下写上“调寄”某一词牌,如“调寄浣溪纱”、“调寄清平乐”等等。这个“调寄”就是指所用的词调是依据某一词牌的意思。 自度曲 过去有个词人自制乐曲然后作词,而不是依据前人的词调。这个由自己新制的词调就称“自度曲”。 叠韵 就是将双调词用原韵增加一倍。,词牌,词在最初是先有曲调,然后根据曲调填上词句的。 每一首词的歌谱,就称词牌,牌就是谱。 后来词演变为

11、曲,曲的歌谱也称曲牌。 词是一个词牌一个调子,所以词牌又叫词调。 词牌各不相同,要用某一个词牌写词,就得按照这个词牌的段数、句数、字数、用韵情况和平仄安排等各种规定照样填写,不能差错。 词从唐代开始,就开始有词牌。 词在发展过程中,词人不断创制新的词牌 有些词人,随意写长短诗句,并不用来入乐,也定下一个名称作这首长短句诗的词牌,这种情况也是比较常见的。 从北宋到近代,历代都有词人自制的词牌流传下来。,词牌的产生,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词牌本来是乐府诗题 如乌夜题、风入松、长相思、玉树后庭花等 2、词牌本来是唐代的乐曲名称 崔令钦教坊记所载,在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有名可记的教坊曲就有三百

12、三十多种,其中一部分曲名就被以后写词的,人作为词牌。如荷叶杯、万年欢、菩萨蛮、天仙子、谒金门、浪淘沙、西江月、抛球乐、诉衷情等词牌,都是唐代教坊的乐曲名称。 水调是唐代的大曲,法曲献仙音是唐代的法曲,后来都做为词调。,3、根据词的内容而定词牌 双双燕、临江仙、女冠子、河渎神、催雪 4、取别人的诗句中的几字作词牌 醉春风 丝管醉春风(李白) 看花回 无人不道看花回(刘禹锡) 点绛唇 明珠点绛唇(江淹) 满庭芳 满庭芳草易黄昏(吴融),5、摘取某些历史故事而作为词牌 解连环,出庄子“连环可解也” 华胥引,出列子“黄帝昼寝,梦游华胥之国” 塞翁吟来源于淮南子记塞翁失马等等 6、摘取本词中的几个字作词

13、牌 忆秦娥 秦娥梦断秦楼月,占春芳 “红杏了,夭桃尽,独自占春芳” 人月圆 “华灯盛照人月圆” 7、词人自制的词牌 8、用原有词牌增加字数后改称的 甘州子改为甘州令 浪淘沙改为浪淘沙慢 9、根据词的字数或句式定名,10、有综合两个词牌而定名的 江城梅花引 11、有用人名作词牌名的 西施、虞美人、念奴娇、多丽、师师令 12、有用地名作词牌名的 南浦、湘江静、伊川令、八声甘州,13、有根据乐调而定词牌名的 角招、徵招、四犯令 词在没有和音乐分离以前,词人在写词之前,是要先选择词牌的,过去称为“选调”。 某一类词牌只适宜表现某种内容,不宜混用。比如用来表示激越感情的,常用的词牌多是满江红、六州歌头、

14、水龙吟、永遇乐等。,用来表示友情的,前人常用桃源忆故人、长相思等词牌 用来一般抒发感情的词牌最多。 后来词和音乐分离,词牌和词的内容也逐渐失去联系。 在唐五代的词中,除词牌外,没有另外加题名。从北宋开始,词人在词牌之外往往另加题名或序言以说明词意。,某些词牌有若干种体式,每种体式的字数、句数都不相同,有的连用韵也不同,如少年游这个词调,据清初王奕清等编的词谱统计,就有晏殊、李甲、周密等人作的十四种体式。这是一调多体的情况。 有的词牌又有许多个名称,如念奴娇,还有两首词同一个别名的。少年游、眼儿媚 还有一首词的别名,是另一首词的正调的。 新雁过妆楼别名八宝妆 有的词牌,由于是用平声韵或者是用仄声

15、韵的区别,虽是字数和句式相同,也作为两个词牌。如望江东仄韵双调;如用,平韵,就是醉红妆调,不称望江东平韵格。,词谱,历史上有词谱著作,起于明代。 明代的张綖根据他所见到的前人用的每一个词牌编成词谱,谱中列出词调,旁边以黑白圈标出每个词牌用字的平仄:白圈表示平声字,黑圈表示仄声字,半白半黑表示可平可仄的字。由于词又称诗馀,张綖把他的这部著作取名诗馀图谱。诗馀图谱收集不够广泛,错误的地方也多。,诗馀图谱经稍晚的谢天瑞作了补充,徐师曾又把示意平仄的黑白圈去掉改为谱。随后程明善又加以合并,刊入啸徐谱中。 清朝初年,赖以邠又编成填词图谱六卷、续集一卷,仍仿诗馀图谱用黑白圈来示意平仄。此书较啸馀谱晚出,在考订工作上较啸馀谱精审。到稍晚的万树编成词律以后,啸馀谱和,填词图谱就不再收到重视了。 词律分二十卷,共收六百六十个词牌,一千一百八十多体。万树根据自己所见到的古人的词,分门别类,详加考订,纠正了啸馀谱许多错讹之处,在声律方面也作了许多探索研究。 不足的是,万树不是词人,论点只是从技术性方面着眼,对词的形式与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理解得不够深入;因而有些问题,谈得不够确切,也有些地方显得烦琐,在讨论音律方面也有牵强穿凿之处,在人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