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红树林》说课稿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2781369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AA】《红树林》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AAA】《红树林》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AAA】《红树林》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AAA】《红树林》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AAA】《红树林》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AA】《红树林》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红树林说课稿一、说教材红树林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奇观”为主题的一篇主体课文。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在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巩固精读的方法。文章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红树林:远观,近赏,繁殖,精神。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堪称写景佳作,所以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多积累。二、根据以上分析以及学生特点和课标的要求,我把教学目标制定如下: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新词。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树林被称为“奇观”的原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进而形成整体感知课文

2、的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培养民自豪感。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三、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难点设置如下:教学重点:1了解红树林的壮观、美丽、奇特,体会红树林对大自然不求索取,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2能继续独立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和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四、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教法确定为:1、以学生为主,以自读自悟、合作学习为主,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2、引导学生“精读”“略读”交互进行,相互配合,努力促进学生阅读策略和阅

3、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3、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连,进行语文课外拓展性学习与综合性实践。根据学生的学情,将学法确立为:1、继续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文章内容,进而形成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2、培养学生边读边想、作点批注的习惯。五、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巧设情境,激趣导入。1出示红树林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认为红树林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然后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地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小组内互相提醒易错的字。2.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笔下的红树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从而引导学生说出红树林是海上奇观。3

4、.引导学生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找找红树林被称为“奇观”的原因,找出“大海里”和“梦幻般的”两个词语。并明确这是全文的核心。4.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25自然段,明确红树林被称为“奇观”,“奇”体现在哪里,并用列提纲的方式给每一个自然段加一个小标题。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1.从第二自然段开始,深入探究文本。(1)指名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景象?(2)哪些词语表现出红树林的特点?(引导学生从涨潮时和退潮时的形态:密密麻麻婀娜、颜色:青翠、味:芳馨三个方面点出红树林的特点,并深刻体会到红树林的(绚丽多姿),明确这一自然段是远望,写其外观,并扣住第一自然段“大海里”和“梦幻般的”两个

5、词理解“外观”的含义)(3)最后齐读,在读中感悟美景。2.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明确这是对红树林的近赏)(1)思考:作者说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世外桃源”,你在这“世外桃源”中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2)体会“立体栅栏”,“绿色之网”想象一下,并从“一株株”、“一张张”“纵横交错”“盘根错节”读出自己体会到的树木的繁多。(重点突出这一“世外桃源”的幽静、神秘,引导朗读时适合用舒缓的语调来表现。但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感受。)(3)读后简要指导作者的写作顺序:从概括到具体,再到概括,并使学生明确这是从红树林深处来描写的。3.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 回忆上节课所学知识,以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2、

6、 红树林的“奇”,还“奇”在它的繁殖方式上,读读第四自然段,说说它是怎么繁殖的?(引导学生了解红石林是胎生的,并伴有啪啪的响声)3、 体会红树林“胎生”的繁殖特点,理解红树林形成“栅栏和网”的原因。并从“飘落于地,扎根于土”“两三个月,遇到海滩照样能生长”等词句体会红树林顽强的生命力。4、 为学生播放红树林繁殖的视频,使学生直观感知红树林顽强的生命力。5、 指导学生朗读,在读中感悟。6. 齐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从语句中体会到红树林奉献、团结、顽强的精神品质)7. 指导学生明确在写景状物的同时歌颂了具有奉献精神的人的这种写法就是借物喻人。8. 试着让学生从生活中举些例子来体会。9. 课堂小结,升华主题。10.布置作业(1)学习作者的写法,观察一种你了解的植物,由对这种植物的介绍,进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背一背。六、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可以在学生脑中构建文本结构,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课文内容)红树林外观远观奇观世外桃源近赏胎生繁殖奉献精神【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