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A文】自考《训诂学》复习精华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2780523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A文】自考《训诂学》复习精华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9A文】自考《训诂学》复习精华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9A文】自考《训诂学》复习精华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9A文】自考《训诂学》复习精华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9A文】自考《训诂学》复习精华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A文】自考《训诂学》复习精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A文】自考《训诂学》复习精华(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一、填空1、提出“训诂者,以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观点的是黄侃。2、用来表明某字当读本音的术语是如字。3、对原文的误字误读进行更正的术语是当为(当作)。4、揭示同义词间内在联系及区别的训诂术语是浑言、析言。5、汉代郑玄对诗的注解称为笺。6、关于文选的注解,以注明典故出处来源著称的注解著作是李善著文选。7、将训诂的“训”解释为“说教而教之,必顺其理”的清代学者是段玉裁。8、将训诂的“诂”解释为“旧言也,十口所识前言也。”的清代学者是段玉裁。9、古人最初的注疏式的训诂实践的成果是()。10、古人最初的辞书式的训诂实践的成果是尔雅。11、四书集注是指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庸

2、集注大学集注。12、毛传:“思,辞也。”这里的辞指的是文句中的虚词。13、术语中用来说明虚词的是辞或词。14、为史记作注解的三家注的作者是裴因、司马贞、张守节。15、“四声别义”大体出现的时间是汉魏六朝。16、最早将“训诂”合用是汉代毛亨的毛诗诂训传。17、解释文句包括分析句读、疏通句意、阐明语法等几方面的内容。18、梁代萧统所编的文选在唐代主要的注本有李善注、五臣注。19、汉魏以来的六朝经师利用四声别义的特点为古书注音。20、十三经注疏本毛诗正义收录了汉代毛亨的传、汉代郑玄的笺、唐代陆德明的释文、唐代孔颖达的正义。21、传统训诂学中古人最早的训诂实践的成果是毛诗古训传尔雅。22、古书中用来声

3、训的术语是之言(之为言)。23、训诂学的核心内容是解释词义。24、史记三家注包括了刘宋裴因的史记集解、唐代司马贞的史记所隐、和唐代张守节的史记正义。25、朱熹四书集注包括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庸集注大学集注。26、俞樾所著的训诂学著作有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等。27、“句读”一词最早见于何休所著的公羊转注.序。28、说文解字中最常用的训诂方法是形训。29、运用以形索义的原则必须以笔意为据。30、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这段话揭示了音义关系的偶然性、约定性。31、“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中的“成败”是一个偏义的合成词。32、训诂的方法有以形索

4、义、因声求义、据文正义。33、笔意是指能反映造字意图的字形。34、王念孙说:“凡连语之字皆上下同义,不可分训。”他所说的连语指的是连绵词。35、用反义词解释词义的现象称为反训。36、“右文说”是由王圣美最早提出来的。37、对于音义关系的探求,宋代王圣美提出了右文说。38、“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使用的训诂方式是义界。39、“盗,逃也。”使用的训诂方式是推因。40、训诂的方式除了有互训、义界之外,还经常使用的有推因。41、说文:“蛊,腹中虫也。”使用的训诂方式为义界。42、“负,背也,置项背也。”使用的训诂方式为推因。43、近代对右文说进行系统总结的学者是沈兼士。44、用一句话或几句话对概念

5、内涵作出阐述的方法称为义界。45、提出“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说法的是王引之。46、“蓑,草雨衣也”的训诂方式是义界。47、“盗,逃也。”的训诂方式是推因。48、“考,老也”“老,考也”使用的训诂方式为互训。49、探求语源主要依据的线索是声音。50、段玉裁经韵楼集说:“凡字有本义,有引申、假借之余义焉。守其本义而余义着,其失也固;习其余义而忘其本义者,其失也蔽。蔽与固皆不可以治经。”51、引申义指一个词由本义推演而形成新的意义。52、下列词语中不是来自西域的词语是沙门。53、下列词语中来自西域的词语是蒲桃。54、下列词语中不属于佛教词汇的是当今。55、下列词语中

6、属于佛教词汇的是庄严。56、下列词语中不属于佛教词语的是金丹。57、上林赋:“仁频并闾。”仁频即宾粮。频,或作宾。“仁频”来自爪哇语。58、哈尔滨一词来自满族语言,是晒网场的意思。吉林是吉林乌拉的简称,来自满语,是沿江的意思。齐齐哈尔来自达斡尔语言,是天然牧场的意思。乌兰浩特义为红色城市,呼和浩特义为春色之城,都来自蒙古语。拉萨义为圣地,来自藏语。乌鲁木齐义为美丽的牧场,来自维吾尔语。59、和尚本来是印度对有学问人的通称,寺庙里的佛教徒另有名称:男僧人叫比丘,女僧人叫比丘尼。中国则专用和尚称呼男僧人,而以尼姑称女僧人。60、礼记.月令:“孟夏行春令,则蝗虫为灾;仲令行春令,则蝗虫为败。”王引之

7、云:“蝗虫,皆当为虫蝗,后人不知,而改为蝗虫,谬矣!”61、段玉裁说:“凡字有义,有行,有音。尔雅以下,义书也;声类音书也;说文,行书也。”62、黄侃专从训诂角度举出“现存完全切用的十种根柢书,”即尔雅小尔雅方言说文释名广雅玉篇广韵集韵类篇。63、黄侃将“现存完全切用的十种根柢书”的前六种又分为四类,并以为“四类之中,又当以说文尔雅为本。”64、释名成书于东汉时期,作者是刘熙。65、先秦有六经,秦以后只有五经,亡佚的是()。66、孔颖达撰五经正义以融合南北经学。五经正义包括周易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尚书正义。67、孟子章句的作者是赵歧。68、唐以前常把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和范晔的

8、后汉书合称“三史”。后来又加上陈寿的三国志,称为“四史”。69、史记的注释历来颇受重视,现存最早的旧注是刘宋时裴因的史记集解。70、清人焦循的孟子正义,对后世孟学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71、说文解字作者许慎,共收字9353,重文1163,分为540部首。72、尔雅中解释普通语词的三篇是释诂、释言、释训。73、尔雅本为儒学经典之一,一共19类,是研究先秦词汇和阅读书籍的重要参考书。74、流传至今最早为尔雅作注的,是晋人郭璞的尔雅注。75、宋代邢为郭璞尔雅注作疏,合编为尔雅十三经注疏本。76、清代研究尔雅的人很多,其中成就较大的分别是尔雅正义与尔雅义疏,作者分别是邵晋涵、郝懿行两人。77、邵晋

9、涵的尔雅正义,着重校正文字,采录古注,以古书证尔雅,对郭注邢疏有所补正。78、郝懿行的尔雅义疏着重以声音贯串训诂,用因声求义的方法破除文字障碍,探求词源,注解尔雅,成就大大超越前人。79、增补或仿照尔雅而较著名的有魏代张揖的广雅。80、方言是中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的专书,也是一部方言词典。方言的全称是酉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十三卷,作者杨雄。81、方言的注本流传至今的,以晋代郭璞的方言注为最早。82、东汉刘熙著释名,目的是推寻事物的得名之由。83、广雅十卷,魏人张揖撰,是尔雅的续书,是为增广、补辑先秦两汉的训诂而作。84、广雅在训诂学上价值很高,清代著名学者王念孙作广雅疏证加以疏通。85、说文

10、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子书。86、南唐徐锴研究说文解字,撰说文系传,被称为“小徐本”。87、宋初徐铉校订说文解字,并加反切注音与新附字,被称为“大徐本”,即今天通行的版本。88、经典释文三十卷,唐人陆得明撰。89、从先秦到晚清,训诂学的发展经历了五个时期,分别是萌芽期(先秦)、兴盛期(两汉)、保守期(魏至唐)、中落期(宋至明)、复兴期(清)。90、魏晋六朝注解流传到今天的有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范宁的谷梁传集解、何晏的论语集解,宋裴因的史记集解、吴韦昭汉书音义、宋裴松之三国志注、晋郭璞山海经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等。91、我国训诂学经历了萌芽、兴盛、保守、衰落、复兴这样的历史进程;其中最重要

11、的两个时期是两汉和清代。92、汉朝人注释经籍,为训诂学奠定了基础,其中的代表人物有毛亨、郑玄、许慎、马融。93、南梁刘孝标完成的训诂著作是世说新语注,东晋皇侃完成的训诂著作是论语义疏,唐代释慧琳完成的训诂著作是一切经音义。94、清代的训诂学分为三派:一是篡集派,其代表是阮元和他的经籍篡诂;二是注释派,其代表是段玉裁和他的说文解字注;三是发明派,其代表是章炳麟及其文始新方言。95、在上古韵部研究方面,章炳麟分古韵为23部,黄侃分28部,王力分29部。96、清朝乾嘉年间惠栋、戴震继承并发展了汉儒学风,分为两派。吴派以惠栋为代表,江声、钱大昕等属于这一派,主张搜集汉儒经说,加以疏通,并旁及文史;皖派

12、以戴震为代表,段玉裁、王氏父子等属于这一派,主张以字学为基点,从训诂、音韵、典制等方面阐明经义。存最早的目录学著作是汉书.艺文志。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法是七略。古籍在刻印、传抄过程中出现的添加字的现象叫衍文。100古籍在刻印、传抄过程中出现的失落字的现象叫脱文。101古籍在刻印、传抄过程中出现的错别字的现象叫讹文。102古籍在刻印、传抄过程中出现的错简现象叫倒文。103先选定一种较完善的版本作为底本而后用不同的版本进行互校的校勘方法叫对校法。104用他书来校勘本书的校勘方法叫他校法。105利用出土的古代文物来校订古书的校勘方法叫文物校书法。106从事理或文理上去分析、判断而加以订正的校勘方法叫理

13、校法。107下列书籍属于丛书的是二十四史四部丛刊四库全书四部备要。108下列书籍属于类书的是艺文类聚永乐大典初学记册府元龟。109“衍、脱、讹、倒”是校勘时必须指出的古籍错落的四种现象。110对古书进行校勘的具体方法,大致说来有对校法、他校法、文物校书法、理校法四种。111汉书艺文志是现存最早的目录学著作。112最早的图书分类是“七略”。113(衍、脱、讹、倒)是古籍错落的四种现象。114校勘有(对校法)、(他校法)、(文物校书法)、(理校法)四种。115“训诂”合称始于汉代的毛诗训诂传。116古人训诂实践最早的成果是诗经训诂传。117黄侃对“训诂”的总的解释是:“训诂者,以语言解释语言之谓也

14、。”118我国传统语言学有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等,曾统称为“小学”。119汉代郑玄给诗经做的解释叫(笺)。唐代陆德明给诗经做的解释叫(音义)。唐代孔颖达给诗经做的解释叫(疏)。120以注释典故出入著称的是(李善)。121揭示近义词的共同义和区别义时所用的术语是(浑言、析言)。122分析字的形体结构必须以推求字的本义。123运用以形索义原则需以笔意为据。124因声求义的重要轨道有通假借,明方言,寻语源。125有人把连绵词说成是连词,并引王念孙“凡连语之字皆上下同义,不可分训”的说法。126解释词义的方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即:互训,义界,推因。127毛亨的传说:“盗,逃也”采用了推因训词的方法。“负,背也,置项背也。”采用了推因训词的方法。128沈兼士对右文说做了全面分析和总结。129词义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概括。具有概括性、客观性和民族性的特点。130方言的全称是酉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131汉语外来词:“哈尔滨”来自满语,“吉林”来自满语,“齐齐哈尔”来自达斡尔族语,“锡林浩特”“呼和浩特”来自蒙古语,“多伦”来自蒙古转音,“拉萨”来自藏语,“乌鲁木齐”来自维吾尔语。132汉语的外来词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来自国内各兄弟民族的,另一种是来自国外的。133注释尔雅的有:郭璞尔雅注与邢丙尔雅疏和为尔雅注疏,邵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