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第17章色谱分析概论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704524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化学第17章色谱分析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分析化学第17章色谱分析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分析化学第17章色谱分析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分析化学第17章色谱分析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分析化学第17章色谱分析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析化学第17章色谱分析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化学第17章色谱分析概论(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七章 色谱分析法概论 chromatography,色谱法是最重要的分离技术,篇幅约占书的三分之一,色谱法概述 色谱过程和术语 色谱法基本理论 基本类型色谱的分离机制,第一节 色谱法概述,一、色谱法(chromatograph)的起源和发展 11906年由俄国植物学家Tsweet创立 植物色素分离见图示 2、1931年胡萝卜素异构体的分离 3、3040年代TLC、PC平板色谱法的出现 4、40年代瑞典科学家Tiselius等在分配液相色谱、 吸附色谱和电泳领域取得了成果 5、50年代英国Martin和Synge建立GC色谱 6、60年代GC-MS联用 7、70年代HPLC崛起,图示,固定相

2、CaCO3颗粒 流动相石油醚 色谱柱玻璃柱,植物色素混合物,Chroma + to + graph,2现在:一种重要的分离、分析技术 分离混合物各组分并加以分析 固定相除了固体,还可以是液体 流动相液体或气体 色谱柱各种材质和尺寸 被分离组分不再仅局限于有色物质,色谱学的重要作用,应用的科学领域: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 药学: 1、教材内容多,约占全书的三分之一。 2、药学各个专业都会用到色谱分析法 药典 2005年版 2000年版 部 药品 1967种 1699种 HPLC分析 848种 567种 3、考研 大综合包括分析、有机、生理、生化 其中分析75分约近一半是色谱内容,二、色谱

3、法定义、分离基础和目的,定义:利用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在流动相流 经固定相时,由于各组分在两相间的吸附、分 配或其它亲和力的差异而产生不同速度的移 动,最终达到分离的目的。图例 分离基础:差速迁移 (例:赛跑) 目的:多组分分离,实现定性定量分析,图示,分离机制: 各组分与流动相分子争夺吸附剂表面活性中心 利用吸附剂对不同组分的吸附能力差异而实现分离,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无数次洗脱分开,碳酸钙 吸附剂,石油醚 流动相,色素,三、色谱法分类: 1按两相的态分:,Mobile phase stationary phase Liquid Solid L-S色谱 LC Liquid Liquid

4、 L-L色谱 Gas Solid G-S色谱 GC Gas Liquid G-L色谱,2按固定相的固定方式分:,吸附色谱:利用物理吸附性能的差异(固定相固体) absorption chromatography L-S(液固吸附法) G-S (气固吸附法) 分配色谱:利用分配系数的不同(固定相液体) partition chromatography L-L(液液分配附法) G-L(气液分配附法) 离子交换色谱:利用离子交换原理(固定相离子交换树脂) 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空间排阻色谱:利用排阻作用力的不同(固定相凝胶) size exclusion chrom

5、atography,3按分离机制分:,色谱法简单分类,四、色谱法的特点,优点:“三高”、“一快”、“一广”,缺点:,第二节 色谱过程与术语,一、色谱过程 二、基本术语,1、流出曲线和色谱峰 2、基线、噪音和漂移 3、峰宽柱效参数 4、峰高和峰面积定量参数 5、保留值定性参数 6、分配系数和容量因子相平衡参数 7、分离因子和分离度分离参数 8、等温线,一、色谱过程,色谱过程:指物质分子(被分离组分)在相对运动的 两相(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分配”平衡过程,以吸附色谱为例见图示 色谱过程: 吸附 解吸再吸附 再解吸 反复多次洗脱被测组分分配系数不同 差速迁移 分离,图示,吸附能力弱的组分先流出 吸

6、附能力强的组分后流出,组分的结构和性质微小差异 与固定相作用差异 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不等 差速迁移 色谱分离。,二、基本术语,1流出曲线和色谱峰,流出曲线(色谱图 chromagtogram):电信号强 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色谱峰(peak):流出曲线上突起部分,包括:定性参数、定量参数、柱效参数、分离参数等,2基线、噪音和漂移 base line, noise and drift,基线:仅有流动相通过检测器时产生 的信号曲线。反映检测器噪音 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稳定平直直线) 噪音:仪器本身所固有的,以噪音 带表示(仪器越好,噪音越小) 漂移:基线向某个方向稳定移动 (仪器未稳定造成),3峰宽

7、 peak width:色谱柱效参数,峰宽W:色谱峰两侧拐点切 线与基线相交的截距,标准差:为正态分布曲线两拐点间距离的一半。对应 0.607h处峰宽的一半 注:小,峰窄,柱效高 半峰宽W1/2:峰高一半处所对应的峰宽,注:除了用于衡量柱效, 还可以计算峰面积,峰高(peak height;h):组分在柱后出现浓度 极大时的检测信号,即色谱峰顶至基线的 距离。 峰面积(peak area;A):色谱曲线与基线间 包围的面积。,4峰高和峰面积:色谱定量参数,5保留值:色谱定性参数,保留时间 retention time, tR:从进样开始到组分出现浓度极大点时所需时间,即组分通过色谱柱所需要的时

8、间 死时间dead time, t0:不被固定相滞留组分的保留时间,相当于流动相到达检测器所需要的时间,调整保留时间tR:组分由于和固定相作用,比不作用的组分在柱种多停留的时间,即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的时间。等于组分的保留时间与死时间之差值,表示组分在色谱固定相内滞留状态的参数,(1)时间表示的保留值,图示,续前,保留体积VR:从进样开始到组分出现浓度极大点时所需要的 流动相的体积。 VR与tR和Fc(流动相流速mL/min)的关系,死体积V0:由进样器至检测器的流路中未被固定相占有的空间 体积。包括从进样器到色谱柱导管的体积、固定相的孔隙及颗 粒间隙、 柱出口导管及检测器内腔体积的总和。,(2

9、)用体积表示的保留值,续前,调整保留体积VR:保留体积与死体积之差,即组分 停留在固定相时所消耗流动相的体积,V0 和 Vm、t0 和 tm 的区别,V0 :由进样器至检测器的流路中未被固定相占有的空间体积 ; 流定相充满死体积所需的时间为t0 。 Vm :平衡时流动相在色谱柱中占有的体积,流动相经过色谱柱所需时间用tm 表示。 Vm V0,tm t0 的物理意义有区别。在多数情况下,可忽略导管和检测器内腔的容积,Vm 和 V0视为近似相等。,6分配系数和容量因子:相平衡参数,1)分配系数K(partition coefficient , 平衡常数) 定义: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色谱柱中

10、达分配 平衡后,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的浓度比,与组分性质、固定相性质、流动相性质及温度有关 实验条件固定,K仅与组分性质有关,不同分离机理的色谱中,K名称虽有所不同,但物理意义都 一样,表示平衡状态下两相中浓度之比 分配系数K不容易获得,不常用,K为热力学常数,2)容量因子(capacity factor, 容量比,分配比)k: 定义:在平衡状态下,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的质量比 相当于组分被固定相滞留的时间和流动相通过系统所需时间比,分配系数和保留时间是本质与现象关系,组分 吸附力 Cs K tR VR B 强 大 大 长 大 A 弱 小 小 短 小,3)保留行为和分配系数关系(P442),色

11、谱过程方程:,应选择合适分离条件使得难分离的组分K不等,2)色谱条件(s,m,T)一定时,K一定 tR一定,1)K或k的影响因素:固定相、流动相和柱温,结论:K 或k不等是分离的前提,例:分离A、B两组分,7.分离因子和分离度:分离参数 描述相邻组分分离状态的指标,(1)分离因子(分配系数比或选择性系数) 定义:两种物质调整保留值之比,分离因子1是色谱分离的必需条件,(2)分离度(resolution, R):衡量分离条件优劣的参数 定义:相临两组分间峰顶间距离是峰底宽平均值的几倍,讨论,设色谱峰为正常峰,W1W2= 4,8、等温线,定义:指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中分配达平衡时,在两相 中的浓

12、度关系曲线,即cs对cm的关系曲线 图示,(1) 线性等温线(理想)对称峰 (2)非线性等温线 凸形拖尾峰(常见) 凹形前沿峰,固定相表面活性吸附中心未达饱和,K一定,与溶质浓度无关,固定相表面吸附中心活性不均,溶质分子先占据强吸附中心再 占据弱吸附中心,K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溶质与固定相作用,改变其表面性质,K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加 而增加,斜率=K,线性:对称峰,凹形:前沿峰,凸形:拖尾峰,低浓度为正常峰,对称因子:(拖尾因子),fs在0.951.05之间,fs小于0.95,fs大于1.05,3)对称因子(symmetry factor) 衡量色谱峰对称性,第二节 色谱过程与术语,一、色

13、谱过程 二、基本术语,1、流出曲线和色谱峰 2、基线、噪音和漂移 3、峰宽柱效参数 4、峰高和峰面积定量参数 5、保留值定性参数 6、分配系数和容量因子相平衡参数 7、分离因子和分离度分离参数 8、等温线,第三节 色谱法基本理论,要使R大,必须: 1、tR大- k大-热力学 2、W小-峰展宽小-动力学,分离度:,色谱理论包括两方面: 热力学理论:研究分配(分离)过程,塔板理论(plate theory) 动力学理论:研究各种动力学因素对峰展宽的影响,速率理 论(rate theory)。,一、塔板理论 plate theory,始于马丁(Martin)和辛格(Synge)提出的塔板模型。 分馏

14、塔:在塔板上多次气液平衡,按沸点不同而分离。,色谱柱每个H高度内有一块塔板,共有若干块塔板。组分在每块塔板两相间分配达平衡,K小的先出柱。多次分配平衡,K有微小差异组分仍可获较好分离,假想:,(一)塔板理论的四个基本假设,1柱的组成为多个连续、等距塔板,每塔板内组分分配瞬间达 平衡(H理论塔板高度) 2流动相间歇式进入色谱柱,每次进一个塔板体积 3样品和载气均加在第1号塔板上,沿柱方向纵向扩散忽略 4分配系数在各塔板上是常数,结果:当塔板数很大时,组分色谱流出曲线为趋于正态分布,(二)理论板数和理论塔板高度,L :柱长,色谱柱效参数,有效理论塔板数和有效理论塔板高度,理论塔板数和理论塔板高度,

15、塔板理论的贡献:从热力学角度,解释了色谱流出曲线的形状和浓度极大点的位置 提出了评价柱效高低的n和H的计算式,须在给定条件,指定组分测定时才有意义 缺点:,1.柱效不能表示被分离组分的实际分离效果。 2.塔板理论无法解释同一色谱柱在不同流动相流速下柱效不同的 结果,无法指出影响柱效的因素及提高柱效的途径。,练习,例: GC法,柱长为2m,固定相5%的OV-17、柱温为1250C,记录纸速度为2.0cm/min的色谱条件下,测定萘的保留时间为2.35min,半峰宽为0.20cm,求理论塔板数和板高。若用甲烷测得死时间为0.20min,求有效理论塔板数和板高。(见书上P444例),解:,二、速率理论 rate theory,塔板理论成功处: 解释了色谱流出曲线的形状和浓度极大值对应的tR 评价柱效(n,),塔板理论存在问题: 1)做出了四个与实际不相符的假设 忽略了组分在两相中传质和扩散的动力学过程 2)只定性给出塔板高度的概念,却无法解释板高的 影响因素 3)排除了一个重要参数流动相的线速度u, 因而无法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