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_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682985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_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2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高中地理_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2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高中地理_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2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高中地理_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2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高中地理_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2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_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_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2(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二,三,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一,二,三,1.大气热源 (1)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主要来源:地面辐射。,2.受热过程,一,二,三,3.主要影响 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大气的运动状态。 思考讨论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你能说出“高处不胜寒”是如何形成的吗? 提示: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越往高处离地面越远,接受到的地面辐射就越少。,一,二,三,二、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2.热力环流 (1)

2、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2)形成过程:在图中填出近地面气压高低,并用箭头标出气流的运动方向。,一,二,三,思考讨论 不论是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气流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吗? 提示:不是。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在垂直方向上,产生的是上升或下降的对流运动。,一,二,三,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1.风形成的过程 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由高压区向低压区作水平运动风 2.风形成的原因 (1)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根本原因:地表受热不均。,一,二,三,3.三种作用力与风向(以北半球为例),一,二,三,(1)图中A是水平气压梯度力,B是摩擦力,C是地转

3、偏向力。 (2)高空风只受A和C的作用,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受A、B、C三种力的作用,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一热力环流的形成和常见形式,问题导引,电视剧三国演义第76集“火熄上方谷”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公元234年春,诸葛亮在上方谷设伏兵,安排大将魏延诱敌深入。当司马懿等人追进上方谷时,山上士兵即投下石块堵塞谷口,同时引燃谷内干柴,顿时火海一片。正当司马懿父子以为必死无疑时,天空竟然下起了大雨,司马懿趁机逃脱。打扫战场时发现四周山顶都覆盖着未烧尽的衣服和草木灰。 结合材料探究: (1)用热力环流知识解释,为什么会“火熄上方谷”? (2)为什么打扫战场时发

4、现四周山顶覆盖着未烧尽的衣服和草木灰?,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提示:(1)谷内干柴被引燃后,空气强烈受热上升,易凝结成雨,导致“火熄上方谷”。 (2)谷内气流上升时,将未烧尽的衣服和草木灰带至空中,然后随热力环流在气温较低的四周山顶落下。,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1.热力环流的形成,(1)形成过程图示:,探究点一,探究点二,(2)形成过程剖析:,探究点一,探究点二,(3)形成过程规律总结: 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探究点一,探究点二,2.常见的热力环流 (1)海陆风:,探究点一,探究点二,(2)城市风:,探究点一,探究

5、点二,(3)山谷风:,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典例剖析,【例题1】下图是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探究点一,探究点二,(1)图中点,气压最高的是 ,气压最低的是 。 (2)A、B两地受热的是 地,空气 ;冷却的是 地,空气 。 (3)用“”画出图中的热力环流。 (4)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中代表城区的是 ,说明判断依据。 (5)若图中A处为海洋,B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 (白天或夜间)。,探究点一,探究点二,解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逐步突破,具体分析如下。,探究点一,探究点二,答案:(1)

6、(2)B 膨胀上升 A 收缩下沉 (3)图略(其热力环流的画法应是近地面AB,高空由BA,垂直方向A地下沉,B地上升)。 (4)B B地温度高,空气上升。 (5)白天,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二等压线图中风向与风速的判定,问题导引,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一般用8个方位表示,分别为: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风力是指风的强弱、风的速度的大小。用风级表示风的强度。风力越强风级越大。 风的形成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三种力的共同作用。 结合材料探究: (1)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的力是哪一个? (2)台风登陆后,为什么会慢慢变弱直至消失?,探究点一,探究

7、点二,提示:(1)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的力是地转偏向力。 (2)影响风力大小的最根本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摩擦力的影响。台风登陆后,地面障碍变多,阻挡作用变强,摩擦力变大,则台风的势力会越来越弱,直至消失。,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1.影响风的三种力对比分析 风的形成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三种力的共同作用,三种作用力的大小、方向和对风速、风向的影响各不相同,具体如下所示:,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2.三种受力情况下的风向特点(以北半球为例) (1)受单一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风向垂直于等压线。,探

8、究点一,探究点二,(2)高空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风向平行于等压线。,探究点一,探究点二,(3)近地面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成一夹角。,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典例剖析,【例题2】 下图横实线为等压线,虚线为近地面风向轨迹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探究点一,探究点二,(1)试比较两地的风力大小( ) A. B. C.= D.不能确定 (2)此时地的风向为( ) A.西风 B.东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探究点一,探究点二,解析:第(1)题,风力的大小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有关,

9、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图中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较大。第(2)题,从风向轨迹看,风向不断右偏,可判断图示为北半球近地面。面向点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右偏3045角即为实际风向。风向指风的来向,判断地风向为西南风。 答案:(1)A (2)C,1 2 3 4 5 6,1.下面为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A B.B C.C D.D,1 2 3 4 5 6,解析:A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B是被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C是地面辐射,大部分被大气吸收,使大气增温。D是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的能量。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它是近

10、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 答案:C,1 2 3 4 5 6,2.在下图所示的热力环流中,四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A. B. C. D.,1 2 3 4 5 6,解析:处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处气流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因此四处气压。 答案:D,1 2 3 4 5 6,3.(2015山西太原高一检测)下列四幅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画法正确的是( ),1 2 3 4 5 6,解析:白天,陆地升温快,受热多,气流上升,海洋相反,气流下沉,夜间和白天相反,因此A项、C项错误;城市车辆、工厂等较多,排放温室气体多,气温高于乡村地区,城市中气流上升,B项错误,D

11、项正确。 答案:D,1 2 3 4 5 6,4.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1 2 3 4 5 6,解析:近地面的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高空中的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和等压线平行。 答案:D,1 2 3 4 5 6,5.下图为某气压场中的受力平衡风向图,图中字母a代表的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地转偏向力 C.摩擦力 D.近地面风向,1 2 3 4 5 6,解析:在气压场中的受力平衡图中,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对应图中箭头d;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风向右偏,南

12、半球风向左偏,对应图中箭头a;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对应图中箭头b;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对应图中箭头c。 答案:B,1 2 3 4 5 6,6.读北半球某地区等压线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中标出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的位置。 (2)图中甲地的风向是 风,乙地的风向是 风。 (3)甲地的风力较乙地的风力 ,原因是什么? (4)若丙与丁之间形成热力环流,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 ,垂直方向上为下沉气流的是 。,1 2 3 4 5 6,解析:风向判定应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然后结合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分析。风力大小在题图中主要取决于等压线的疏密情况。在热力环流中,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气流上升,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气流下沉。 答案:(1)标注略(丁处为高压中心,丙处为低压中心)。 (2)西北 偏南 (3)大 甲地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 (4)丙 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