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语文_专题三 历史的回声 文本11-12 念奴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682511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9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语文_专题三 历史的回声 文本11-12 念奴娇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语文_专题三 历史的回声 文本11-12 念奴娇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语文_专题三 历史的回声 文本11-12 念奴娇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语文_专题三 历史的回声 文本11-12 念奴娇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语文_专题三 历史的回声 文本11-12 念奴娇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语文_专题三 历史的回声 文本11-12 念奴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语文_专题三 历史的回声 文本11-12 念奴娇(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本1112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专题三 历史的回声,1.学习词作的内容,把握词人的情感。 2.学习对比、衬托、用典等修辞手法。 3.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词。,【学习目标】,预读先学,多读厚积,品读研析,内容索引,预读先学,1.字音辨识 (1)纶巾( ) (2)酹江月( ) (3)封狼居胥( ) (4)佛狸祠( ), 语言知识强化,un,li,x,b,2.通假举要 (1)早生华发:_ (2)一尊还酹江月:_ 3.词语解释 (1)酹江月:_ _ (2)烽火扬州路:_ (3)赢得仓皇北顾:_ (4)可堪回首:_,同“花”,花白,同“樽”,酒杯,古人祭奠时把酒洒在地上祭神。文中指洒

2、酒酬月,寄托,词人的感情。,宋代行政区划名。,落得。,岂堪,哪能。,4.古今异义 (1)大江东去 古义:_ 今义:江河。 (2)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古义:_ 今义:有才学而不拘礼法;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轻浮放荡。 (3)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古义:_ 今义:有才学而不拘礼法;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轻浮放荡。,长江。,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5.一词多义,(1)故,故垒西边:_ 既克,公问其故:_ 故木受绳则直:_,(2)道,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_ 会天大雨,道不通:_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_,形容词,旧时的,名词,原因,连词,所以,动词,说,名词,道

3、路,名词,风尚,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 土地之大,封内千里:_ 封来江渺渺,信去雨冥冥:_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_ 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_ 乃遂收盛樊於期首,函封之:_,故国神游:_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_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_,(3)国,名词,地方,(4)封,名词,诸侯国,名词,国都,古代帝王筑坛祭天,国土,土地,书信,封赏,帝王把爵位及土地赐给臣子,封闭,望中犹记:_ 七月既望:_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_ 诸人持议,甚失孤望:_,(5)望,回望,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盼望,希望,6.词类活用 名词的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尚能饭否:_ (2)名词作状语 大江东去:_ 灰飞烟

4、灭:_ 赢得仓皇北顾:_,吃饭,向东,像灰一样,像烟一样,向北,7.翻译句子 (1)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译文:_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译文:_ _,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劲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刘义隆(刘裕的儿子)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却落得向北回望,仓皇败还。,8.名言警句 (1)课文名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凭谁问:廉

5、颇老矣,尚能饭否?,(2)课外名句苏轼作品名句 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苏轼临江仙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苏轼鹧鸪天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苏轼浣溪沙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文本常识积累,一、作者简介 1.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6、,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2.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他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

7、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著名词作有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二、背景展示 1.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1082年,苏轼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赤鼻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仍未实现,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开禧元年(1205),这之前,辛弃疾在福建

8、安抚使任上,因政敌的弹劾而被罢官。他先居上饶,后徙铅山,先后被闲置达八年之久!直到嘉泰三年(1203)又被朝廷召入京师,并派他出任镇江知府,这首词便是在镇江任上所作。这时宰相韩侂胄想用北伐做幌子来笼络时人,以提高自己的威望,扩大自己的权势。辛弃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65岁的高龄来到镇江任职的。镇江是一个地势险要的军事重镇,他本以为到这里能有所作为,可以积极备战练兵,积蓄军事实力,准备北伐。但很快他便发觉韩侂胄是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而朝廷则毫无北伐复国之意。于是他深感失望和气愤!他登上了北固亭,联想起历史上这里的人和事,再回忆自己的经历,并对照自己的现实处境,更加感到悲愤不平!于是便以怀古为

9、名,借用历史典故,把自己的一腔怒气和怨恨尽情地在这首词中发泄出来。,三、文学常识 豪放派是相对婉约派而言的。词原来是从民间小调发展来的,多以艳情为题材,语言清丽,音律严谨,表现婉转含蓄,就用“婉约”二字来形容它的风格。后来慢慢有了变化,到了苏轼的笔下,词的题材被大大拓宽了,所谓“以诗入词”,形式上也不再严格遵守腔调韵律,词境更壮阔了,确立了豪放派的风格。豪放派词人中,辛弃疾是集大成者。,品读研析,念奴娇赤壁怀古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轮明月,放射出悲天悯人的光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一排短松,守候着生死离别的深情;“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杯浊酒,凝结着壮志难酬的感

10、慨;“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片沙洲,见证了孤苦无依的飘零;“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只小舟,带走了蝇营狗苟的烦懑;“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袭蓑衣,织就了风吹雨打后的宁静。这,就是苏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导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是辛弃疾墓前的一副对联,上联谈辛弃疾的豪放词风,下联写辛弃疾的黍离之悲、爱国情怀和爱国抱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受他的豪放词风和爱国情怀。, 通读整体感知,下面是本文内容结构思维导图,读后回答图后问题。,答案,(1)念

11、奴娇赤壁怀古思路明晰,请根据图中提供的内容进行概括,并在图中处填上相应的三字词语。,答案 绘奇景 颂英雄 发感慨,答案,(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充分用典,并且典故的用意各不相同,请仿照孙权和刘裕典故的形式,在图中处填写相应的内容。,答案 评古论今 壮志难酬,答案 (1)用词很有表现力。“乱”写出了山石的高低错落,“惊”写出了巨浪的声势,“拍”写出了波涛的力量,“卷”写出了波涛的翻滚,“雪”写出了波涛的色彩。寥寥数语,绘形绘声绘色,蔚为壮观。 (2)借景抒情。用眼前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词人内心的波涛起伏。,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回答问题: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写景的千古名句,它好

12、在哪里?,答案, 深读重点探究,答案 (1)原因:词人用周瑜来与自己作对比。周瑜年轻有为,江山美人兼得,春风得意,且有儒将风度,指挥若定,胆略非凡,气概豪迈。词人联想到自己功业无成、早生华发、坎坷不遇,徒有报国之志,因此就发出了“多情应笑我”的感慨,语似轻淡,意却沉郁。 (2)抒发了词人渴望报国却报国无门的惆怅,对自己年近半百却功业无成的感伤。,2.登临赤壁,词人为什么会想到周瑜?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答案,答案 上片:为了引出赤壁古战场,先从眼前的长江着眼,用长江作赤壁的陪衬。长江之水淘尽了千古风流人物,也见证了英雄豪杰的辉煌业绩。不仅用大江的磅礴气势来为心中的周郎赤壁壮威,还以千古的英

13、雄豪杰作陪衬。一时多少豪杰,大都被无情的历史长河荡涤干净了,只有青春年少、英姿勃发、干练儒雅的周郎立于词人心中。 下片:用美人衬托英雄,英姿勃发的风流俊才周郎刚刚迎娶了国色天香的美女小乔,更见出周郎的丰姿潇洒、年轻有为,令人羡慕。周瑜装束儒雅,风度翩翩的仪态装束衬托出周郎大战时成竹在胸、稳操胜券的形象。周郎在谈笑之间就让曹军灰飞烟灭,衬托了周郎用兵如神、战功卓著的形象。,3.本词运用了衬托手法,请结合词作内容简要赏析。,答案,答案 (1)这是词人以廉颇自况,仍希望为国效力。 (2)这一年词人已经65岁了,然而韩侂胄不接受他的缓进建议,又有小人从中挑拨,这不能不使词人感到悲愤自己很可能会像当年的

14、赵国名将廉颇一样,被当政者弃之不用。,阅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回答问题: 4.词人在词作的结尾写“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有什么用意?,答案,答案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怀念英雄,表现了词人收复失地的决心。 (2)“人道寄奴曾住”:怀念古人,表现了词人北伐的决心。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 (4)“烽火扬州路”“佛狸祠下”:今昔对照,不堪回首。 (5)“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这些典故的使用使词情思隽永,含蓄深刻。,5.找出词中的典故,并分析其作用。,答案,6.“用事”指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于辛弃疾词中的“用事”,众人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辛弃疾词中的“用事”太多,影响了语言的流畅;有人认为辛弃疾词中的“用事”用得很成功,能帮助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有人认为辛弃疾词中的“用事”是为了躲避当朝政治,能免遭迫害。对此,你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