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的机理幻灯片

上传人:爱****1 文档编号:926785 上传时间:2017-05-22 格式:PPTX 页数:31 大小:2.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染的机理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感染的机理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感染的机理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感染的机理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感染的机理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染的机理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染的机理幻灯片(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Veterinary Microbiology,兽医微生物学,宋 厚 辉,博士 教授浙江省临安市环北路88号浙江农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学二109Tel/Fax: +86-571-63741392,第四章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第二节 细菌的毒力因子及分泌系统,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1.致病性(pathogenicity) 一定种类的病原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在宿主体内引起感染的能力称为致病性。 致病性是细菌种的特征之一 2.毒力(virulent) 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程度,是量的概念,同一细菌的不同菌株,其毒力不一样,因此,毒力是菌株的特征。,利用柯赫法则 1.

2、经典柯赫法则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查见,在健康者不存在 此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而得到纯种 此纯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 自实验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原菌的纯培养,一、细菌致病性的确定,柯赫法则的局限性,在确定细菌致病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鉴定一种新的病原体时非常重要。但是,它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某些情况并不符合该法则。如健康带菌或隐性感染,有些病原菌迄今仍无法在体外人工培养有的则没可用的易感动物。该法则只强调了病原微生物一方面,忽略了它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是不足之处。,基因水平柯赫法则,1.应在致病菌株中检出某些基因或其产物,而无毒力菌中无。2.如有毒力菌株的某个基因被损坏

3、,则菌株的毒力应减弱或消除。或者将此基因克隆到无毒菌株内,后者成为有毒力菌株。3.将细菌接种动物时,这个基因应在感染的过程中表达。4.在接种动物中,能检测到这个基因产物的抗体,或产生免疫保护。(该法则也适用于细菌以外的微生物,如病毒)。,1.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 是指能使接种的实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死亡一半所需的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2.半数感染量(median infectious dose, ID50) 某些病原微生物只能感染实验动物、鸡胚或细胞,但不引致死亡,可用ID50来表示其毒力。3.细菌载量(Bacterial Load) 感染动物不同组

4、织脏器的细菌数量。优点是克服了LD50和ID50的缺陷(需要大量动物),可以精确定量,还还以比较不同菌株毒力的差异。,二、细菌毒力的测定,粘附因子(菌毛等) 菌体表面结构 侵袭力 荚膜、微荚膜或类似结构 血浆凝固酶 侵袭性酶(胞外酶) 透明质酸酶 毒力 链激酶 外毒素 毒 素 内毒素,第二节 细菌的毒力因子,毒力: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程度。毒力因子:构成细菌毒力的因子,(一)定殖(colonization) 细菌感染的第一步。 1.粘附素(adhesin):凡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成份。 2.受体(receptor):细胞或组织表面与粘附素相互作用 的成份。,一、侵袭力(invasiveness

5、),定义:是指病原菌在机体内定殖、突破机体的防御屏障及内化作用,在体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侵袭力可以导致病原菌在体内定殖、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内化、在体内增殖、在体内扩散。,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与细胞受体,E. coli with fimbriae,黏附素受体(Receptor),定义:细胞或组织表面与黏附素相互作用的成分。1.细胞表面糖蛋白:其中的糖残基往往是黏附素直接结合部位,如大肠杆菌1型菌毛结合D甘露糖、霍乱弧菌的4型菌毛结合岩藻糖及甘露糖、大肠杆菌的F5(K99)菌毛结合唾液酸和半乳糖。2. 蛋白质: 最有代表性的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

6、)等,如胶原蛋白(Collagen)、层黏蛋白(Laminin)、纤黏蛋白(Fibronectin)等。,(1)不与吞噬细胞接触(如链球菌,通过外毒素破坏细胞骨架) (2)抑制吞噬细胞的摄取(如荚膜、菌毛) (3)在吞噬细胞内生存 (如结核分枝杆菌、单增李斯特菌) (4)杀死或损伤吞噬细胞 (细菌分泌外毒素或蛋白酶破坏宿主细胞的细胞膜),(二)微生物的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1.抗吞噬作用,(1)抗原伪装或抗原变异 (如金葡菌的SPA伪装成抗原与抗体结合) (2)分泌蛋白酶降解免疫球蛋白(如嗜血杆菌可以分泌IgA蛋白酶,破坏黏膜表面的IgA) (3)逃避补体,抑制抗体产生 (如脂多糖LPS、

7、荚膜、S-layer)。,2.抗体液免疫机制,补体(complement):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可辅助和补充特异性抗体,介导免疫溶菌、溶血作用,故称为补体。,某些细菌粘附于细胞表面之后,能进入吞噬细胞或非吞噬细胞内部的过程(如单增李斯特菌、结核分枝杆菌等)。意义 :宿主细胞为进入其内的细菌提供了一个增殖的小环境和庇护所,使细菌逃避宿主免疫机制的。也可随吞噬细胞的游走而扩散至其他部位,造成广泛病变。,(三)内化作用,Molecular Microbiology & Food Safety Laboratory,李斯特菌的内化作用,plcA,plcB

8、,(五)在体内扩散 细菌分泌的胞外蛋白酶(外毒素的一种),破坏宿主细胞膜。如:透明质酸酶 、胶原酶、神经氨酸酶、磷脂酶、卵磷脂酶、激酶、凝固酶。,(四)在体内增殖 是感染的核心问题,增殖速度对致病性极其重要。(宿主内无游离铁、细菌需要特殊的获铁系统摄取。赤藓醇为布鲁氏菌生长所必须,但在体内只存在生殖系统,所以感染.),(一)外毒素(exotoxin) 某些病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对宿主细胞有毒性的可溶性蛋白质。大多数外毒素在菌体内合成后必须分泌于胞外 。1.化学性质:蛋白质2.产生:G+、G-均产生,分泌至胞外,二、毒素(toxin),(1)毒性作用极强 (2)有高度的特异性 (3)不耐

9、热,多数在6080经1080min即失去毒性 (4)对宿主不致热 (5)抗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抗毒素 :外毒素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可用于紧急治疗和预防。 类毒素 :外毒素在0.4%甲醛溶液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可以脱毒,但仍保留原有抗原性 。,3. 特性:菌种特异性,A亚单位:毒素的活性中心,决定毒素的毒性效应。 B亚单位:结合单位,协助A亚单位。 B亚单位可单独与细胞膜受体结合,从而阻断完整毒素结合细胞。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可作为良好的亚单位疫苗。 如:霍乱毒素,4. 外毒素组成,(二)内毒素(endotoxin) 内毒素:指革兰氏阴性菌外膜中的脂多糖(LPS)成分,细菌在死

10、亡后破裂或用人工方法裂解菌体后才释放。 1.化学性质:脂多糖(LPS) 2.特征:革兰氏阴性菌 产生、不能产生类毒素。,3. 特性(1)毒性弱,很少致死(2)致发热、腹泻、呕吐 (3)耐热,加热100经1h仍不被破坏,必须加热160经24h,或用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煮沸30min才失活。 (4) 抗原性较弱,免疫应答不足以中和毒性,(1)O特异性多糖侧链(O抗原)(2) 非特异性核心多糖(3) 类脂A :主要的毒性部分,由磷酸化的N乙酰葡萄糖胺双体和6-7个饱和脂肪酸组成,它将LPS固定在外膜上。检测方法:鲎试验(内毒素激活鲎变形细胞溶解物,使凝固蛋白聚集成凝胶状态),4. 内毒素组成,内毒素

11、在革兰氏阴性菌上的分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比较,肉毒素(肉毒杆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的内毒素),生物武器(能破坏生物的神经系统,使人出现头晕、呼吸困难、肌肉乏力等症状)。美容制剂(能阻断神经和肌肉之间的“信息传导”,使过度收缩的肌肉放松舒展(麻痹),皱纹便随之消失),三、细菌的型分泌系统,型分泌系统(type secretion system,T3SS)是一个由多组分蛋白复合体形成的跨膜通道T3SS与动植物的许多革兰氏阴性病原菌毒力因子的分泌有关编码T3SS的基因通常位于毒力岛上,约有2030个,Secreted proteins in diderm (Gram-negative) bacteria

12、,Desvaux M., Hebraud M., Talon R. and Henderson I. R. (2009). Secretion and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s of bacterial proteins: a semantic awareness issue. Trends Microbiol 17(4): 139-145.,Standardized nomenclature for secretion systems from type I to type VIII is for Gram-negative bacteria only.,机会致病菌

13、(条件致病菌),机会致病菌(Opportunistic pathogen):某些细菌通常不主动入侵宿主,但当宿主的免疫屏障被打开或免疫功能异常时,这类细菌的就会进入机体的血液或组织,造成感染并致病。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正常菌群之间,通过营养竞争,代谢产物的相互制约等因素,维持着良好的生存平衡。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平衡关系被打破,原来不致病的正常菌群中的细菌可成为致病菌,称这类细菌为机会性致病菌,也称条件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又称为机会致病菌,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可致病的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条件致病菌是人体的正常菌群,当其集聚部位改变、机体抵抗力降低或菌群失调时则可致病,细菌毒力的增强和减弱,细菌毒力减弱的方法(疫苗的制备):长时间体外连续培养传代(如:巴氏杆菌)在高于最适生长温度条件下培养(如:炭疽疫苗)在含有特殊化学物质的培养基中生长(如:卡介苗在含有胆盐的培养基上传代13年)在特殊气体条件下培养(如:无荚膜炭疽芽胞苗)通过非易感动物传代(如猪丹毒疫苗-豚鼠/鸡)基因工程(毒力基因突变和敲除)细菌毒力增强的方法:回归易感动物基因工程,复习重点,1. 致病性与毒力的概念。2. 经典的柯赫法则的内容。3. LD50的概念。4. 何谓内化作用?其意义何在?5. 外毒素与内毒素的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