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物课件第7章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675249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7.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物课件第7章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大物课件第7章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大物课件第7章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大物课件第7章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大物课件第7章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物课件第7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物课件第7章(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波动就是振动的传播过程。 激起波动的振动系统称为波源。 机械振动经一定的弹性媒质而在空间的传播过程称为 机械波。 例如:水波、声波、地震波等等。,1、机械波简介,(1)、机械波产生的条件: (a)有作机械振动的物体波源 (b)有传播振动的媒质,(2)、机械波的分类: 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纵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平行。,(3)、机械波的几何描述: 波线(波射线):波的传播方向。 波振面:某时刻波动所到达的各点所连成的同相面。,平面波:从平面波源发出的波动,向一定方向传播,相 应的波面为一系列平行于波源的平面。 球面波:从点波源发出的波动,向四面八方传播,在均 匀媒质中,相同时间内波

2、传播的距离相同,相 应的波面为一系列以波源为中心的球面。,2、描述波动的物理量:,(1)波速u:单位时间内振动状态传播的距离,其决 定于媒 质的性质。,波的空间频率-在波线上,单位空间长度内完 整波的个数( ),波的空间圆频率( ),1、沿X轴正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描述波动过程的数学函数称为波动方程式。,在均匀、无吸收媒质中沿X方向传播的平面波,其波源 作简谐振动,称为平面简谐波。,可见:每个质点依次作谐振动,各质点振动的 先后有不同,不同时刻、不同位置的质点振动 状态不同。,设波源的振动方程:,质点a的振动比S晚,质点a的振动的方程为,此式实际上给出了任一时刻、任一位置质点振动 的位移,即为

3、波动方程。,平面简谐波波动方程的另一表达式:,讨论:,(1)若t是变量,而x取一定值( ),则,可见,y仅随t变化,表示 处(p点)不同时刻的振动 位移,此时波动方程转换为p点的振动方程。且初周 相落后o点,(2)若x是变量,而t取一定值( ),则,可见,y仅随x变化,表示在时刻 这一瞬间沿波线上 各质点的振动位移。即波动方程转换为某时刻波形方程,(3)若x和t均为变量,得:,可见,在 时间内, 时刻波形沿X方向 传播了 距离,移动的速度就是波速u,2、沿X轴负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非反射波),当波沿X方向传播,同前理得:,例1:有一横波(简谐波)沿X轴正向传播,已知t=0时的 波形曲线是I,当

4、t=0.5s时,波形曲线是II,根据图中给出 的条件求: (1)O点的振动方程。 (2)写出A点(x=2cm)的振动方程。 (3)写出波动方程。 (4)写出B点(x=3.5cm)的振动方程。 (5)求A点、B点的初相及A、B两点的周相差?谁超 前?,解:由图可知:,则,由曲线I求O点初相:,设O点的振动方程为:,所以是,(1)O点振动方程:,(2)A点的振动比O点的振动在时间上滞后了,t时刻A点实际振动时间为:,所以A点的振动方程为:,(5)A点的初周相:,B点的初周相:,可见,A点比B点超前,波动能量的特点: (1)随着波动时间的延长,波动将传播到更远的空间, 即波动的能量会分散到更为广阔的

5、区域 (2)要维持波动的连续,则波源处必须有策动力连续的 作功输出能量,1、波的能量密度,则有:,设一平面简谐波:,各质点相应发生纵向振动,由于dx足够小,可认为在 dV内所有质点的振动速率相同,即,体积元dV内波动的动能,体积元dV内波动的势能,考虑dx纵向形变而具有弹性势能。 体积元dV的沿杆的伸长量应是BB的位移 与AA的位 移 之差,即,弹性势能:,杨氏弹性模量,在体积元dV内波动总能量为:,波动能量的特点: (1)波的动能和势能均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变化的周 期为波动周期之半,即T/2 (2)波的动能和势能是同周相地变化,即动能和势能同时 为零,又同时达到最大值 (3)单位体积内的能

6、量称为波的能量密度:,一周期内的能量密度的平均值称平均能量密度:,2、波的能流密度(或波的强度),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S面的平均能量,称通过S面的平均 能量。,单位时间内通过S面的能量等于uS体积内的能量,所以 波面通过S面的平均能流为:,波通过某个截面的平均能流也就是垂直通过该面的平均 功率。,单位面积所通过的平均能流,称为能流密度(或波的 强度),可见,波动能量是沿波线并以波速u流动。或说,波动 过程实质就是波源处策动力输出的能量,源源不断地籍 着媒质内部的弹性作用,从一点传输至另一点。,1、惠更斯原理,对现象的解释,从某时刻的波阵面得到下一时刻的波阵面,球面波,平面波,t 时 刻 的 波

7、阵 面,2、衍射现象,衍射(绕射)-波动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 能绕过障碍物的边缘前进的现象,“室内讲话,墙外有耳”,水波的衍射,对于一定波长,缝越窄,衍射 现象越显著;缝越宽,衍射现 象越不显著。,1、波的叠加原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波动在传播过程中相遇时,每一相 遇点的振动是各个波动在该处振动的合成;相遇以后 每一个波又按各自的特性继续向前传播。,2、波的干涉,相干波源-两个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周 相相同或周相差恒定的波源。,相干波-由相干波源产生的两列能产生干涉现 象的两列波。,干涉现象-满足一定条件(相干条件)的两波源 发出的相干波,在相遇的空间,有的地方振动 始终加强,有的地方振

8、动始终减弱或相消的现 象(波动的特征之一)。,相干条件:同频率、同振动方向、周相相同或 周相差恒定。,设有两相 干波源,则两波在P点引起的振动:,两波在空间某点P处相遇,若,可见,P点同时参与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振动。,合振幅:,讨论: (1)合成振幅最大,即P点振动始终加强,则:,合振幅最大:,(2)合振幅始终最小,即合振动始终减弱,则:,(3)当,波程差为半波长的偶数倍时,P点合振幅达到最大值; 波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P点合振幅达到最小值。,干涉现象和衍射现象一样,也是波动的基本特性。,3、驻波,驻波是一种特殊的干涉现象。 驻波:两个振幅相同、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传播的 相干波相互

9、叠加而成的干涉现象。,由于前进波与反射波是沿相反方向通过弦线上任一点 (设无能量损耗),则波的能量密度为零,并没有能 量沿弦线传播。,(1)、驻波形成的条件:同振幅相向传播的两列相干波 的合成。,(b)波线上以波节为界分段各自振动,合成波波形不沿 弦线移动。,(c)同一段振动的周相相同,相邻两段周相相反。,(2)、驻波的特点: (a)存在波腹、波节 波腹:振动始终加强的点 波节:振动始终减弱的点,(3)、驻波的波动方程:,设两相干波在X轴上传播,振幅,初相,叠加结果:,方法一:,方法二:,(但不能准确解释其物理意义!),a、 腹点,取极大值处,相邻两腹点间距离为:,b 、 节点,取极小值处,相

10、邻两节点间距离为:,4、反射波的相位变化,沿弦线传播的振动到达线的端点,就会发出反射波。若 端点是固定端,则反射波的相位与入射波相位差 , 若是自由端,则相位一致。,反射波在反射点处有相位 突变的现象称半波损失。,反射波,透射波,若,称为半波反射,若,称为全波反射,(从波疏介质进入波密介质),(从波密介质进入波疏介质),例2:有一平面简谐波沿X正向传播,t=0时波形如图 (1)写出此波的余弦表达式 (2)此波穿至x=105cm处遇到一反射壁,(若反射时有 半波损失),但能量不损失,写出反射波的余弦表达式,解:由图可知,所以,取,(1)波动方程:,(2)x=105cm壁处的振动方程:,因有半波损

11、失,壁处反射波波源的振动方程:,所以反射波波动方程:,另解: 反射波是沿X轴负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所以由第(1)问的答案直接可得反射波波动方程:,对吗?,若反射时无半波损失,反射波波动方程是怎样的?,求入射波和反射波的合成波波动方程。,多普勒效应-因波源或观察者相对波传播 的介质运动,致使观察者接收的波的 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波源的速度为,周期频率分别为,观察者速度:,接收者接收到的频率,多普勒效应的定量研究,1)波源与观察者均相对媒质静止,接收的频率就是 接收者单位时间内 接收到的波的个数,启示:,2)波源不动,观察者以速度 相对媒质运动,接收频率 提高!,A)观察者朝向波源运动,B)观察

12、者远离波源运动,接收频率 降低了!,3)观察者静止,波源以速率 运动,A)波源朝向观察者以速度 运动,接收频率 增高了!,B)波源远离观察者以速度 运动,接收频率 降低了!,.(4),A)波源与接收者相互靠近,接收频率 增高了!,4)波源及观察者同时运动,.(5),B)波源与接收者相互远离,接收频率 降低了!,.(6),公式归一:,其中:波源静止,观察者静止,二者相对靠近,二者相对远离,取正值代入,取负值代入。,注意:默认的前题:,5)冲击波(激波),如果波源的速度等于波的速度,波源总在波阵 面上,如果波源的速度大于波的速度,波源总在波阵 面前面,思考:当观察者的速度大于波速时又如何?,飞机冲破声障时将发出巨大声响,造成燥声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