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上杭县初中2018_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学段水平测试试题

上传人:我在 文档编号:9250173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89.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上杭县初中2018_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学段水平测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省上杭县初中2018_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学段水平测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省上杭县初中2018_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学段水平测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建省上杭县初中2018_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学段水平测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建省上杭县初中2018_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学段水平测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上杭县初中2018_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学段水平测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上杭县初中2018_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学段水平测试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上杭县初中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学段水平测试试题 (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提示:答案要写在答题卷上,使用黑色签字笔工整书写,不超位、错位、越界答题。一、积累与运用 (20分)1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空缺部分。(12分)(1)_,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2)念天地之悠悠,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3)不畏浮云遮望眼,_。 (王安石登飞来峰)(4)莫笑农家腊酒浑,_。 (陆游游山西村)(5)落红不是无情物,_。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6)_,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 (周敦颐爱莲说)(8)黄梅时节家家雨,_

2、。 (赵师秀约客)(9)_,关山度若飞。 ,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10)陋室铭以类比的方式开头,引出“_,_”的主旨,同时也为下文的赞颂埋下了伏笔。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创作,后经聂耳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B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乐府民歌,写的是一位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 C“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人,他们因为在散文创作上成就突出而获此称号。D伟大的悲剧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作者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其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

3、故事、传记三位大师等。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6分)“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吟诵这首诗,你眼前是否出现了风筝伴着莺燕飞舞的场景?你是否感受到了童年纯cu( )的快乐?中国是风筝的故乡。风筝又名纸鸢、纸鹞。据史料记载,风筝的发明人是汉朝的韩信。传说垓下之战,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面系缚竹笛,迎风作响,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 甲 (A. 诞生 B.由来)。早期的风筝多与军事有关,后来风筝进入民间,成为人们的玩具。每年清明前后、重阳时分,风和日丽,碧空澄澈,家家户户都

4、 乙 (A.扶老携幼 B.尊老爱幼),兴高采烈地来到空旷之地放风筝。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不但是一种娱乐游戏,而且是人们享受大自然恩赐( )的一项体育运动。(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纯cu( ) 恩赐( )(2)在文中甲、乙两处选择后面括号中符合语境的词语填空(填序号)。(2分)甲:_ 乙:_(3)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关联词使用不当,请写出修改意见。(不必写原句)(2分)二、阅 读 (70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4-5题。(5分)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 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

5、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从远望的角度写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岱宗”指泰山。B.“割”字描绘了泰山分割天色,山南山北明暗不同的画面,突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C. 颈联对仗工整,描绘层云变幻,归鸟翱翔,表现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D.前六句写诗人仰望泰山,欣赏其高大雄奇之美,末两句则写登上泰山顶峰后的内心感慨。5. 诗的尾联常被后人引用并赋予其新的意义,请问新的意义是什么?(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

6、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乙】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

7、,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刘元卿南岐之人)【注释】瘿:读yng。颈瘤,俗称大脖子病。 焦:细瘦干枯。6.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湮于沙上 湮: (2)转转不已 已: (3)及见外方人至 至: (4)焦而不吾类 类: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B.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C.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D. 南岐在秦蜀

8、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9. 甲、乙两文揭示的共同道理是什么?(3分)(三)阅读课文老王选段,完成10-12题。(12分)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

9、老王,你好些了吗?”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他只说:“我不吃。”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

10、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10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语言质朴,描写细腻而真实,平和的语调中,时时流露出真挚的感情。B第段中的“镶嵌”是比拟、夸张的写法,形象地写出了老王当时身体僵直的形态。C老王给作者送鸡蛋,一是因为他不吃鸡蛋,二是他想用简单实在的方式来表达谢意。D第段中画线部分是心理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善良,对不幸者的关爱和同情。11对老王的外貌描写用了“面

11、如死灰”“僵尸”“骷髅”“白骨”等词,让人感到可怕。作者什么要这样写?(4分)12选段中,作者的善良具体表现在哪些行为上?请用自己的话分点概括回答。(5分)(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22分)向一棵树鞠躬王崇亚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每天从它跟前走过,竟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我不由自主地站在那里,仰视着这棵不同寻常的树。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砖垛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

12、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做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 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非分的妄想只能毁灭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

13、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背负着一棵树蹒跚而行,正是砖垛上的那棵树。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垛了十八

14、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老人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竟活了十八年。若不是砖垛,要活成精呢!”我看见负在老人背上的那棵榆树,竟然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几十条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老人背负着那棵老榆树走了,一个自言自语的老人背负着另一个不言不语的老人,走了。一种热热的液体,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背上的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13. 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开头有总领全文、设置悬念、激发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