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4月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l****y 文档编号:9248378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4月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4月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4月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4月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4月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4月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4月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年第二学期岳汨高一第一次联考试题历 史分值:100分 时量:90分钟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1.5分)1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在描述奴隶社会时说:“各种故事讲到,贵族当众责备君主,并吐口水,却没受到他的训斥或处罚;未获邀请而坐上他的桌子;上门邀请他分享晚餐,却发现他在外射鸟。”此材料表明A君主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B君主和臣民民主协商国事C君主专制下的腐败现象 D君主与贵族矛盾尖锐2有位学者在论及三公九卿时说:“论其性质,均近于为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国家之政务官,非政府正式之官吏”,政府“有几处亦只是一个家庭规模之扩大”。此材料表明A王室与政府已完全分开 B

2、分工结构体现原始色彩C三公九卿均是国家政务官 D三公九卿之间互相牵制3汉初,刘邦以春秋战国以来的各国为基础分封诸王。九个同姓王和长沙王吴芮的封地,约相当于关东六国故地,中央管辖的十五个郡主要在关中地区,大致相当于秦国范围。这反映了汉初郡国并行制A尊重各地原有传统 B阻碍社会经济发展C实现中央垂直管理 D迅速形成地方割据4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

3、诏令的定制5明万历中后期,皇帝长期怠政,内阁缺员也不及时补缺,此时的内阁已经“无可为之事”,有抱负的内阁成员以启休的方式保其志节,然而对此皇帝也“不允所辞”。这反映了明代内阁A对皇权具有依附性 B辅佐功能无法发挥 C权力大小极不稳定 D较少参与政治决策6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说:“民主政体是进一步的退化,因为它的平等和自由的原则反映了人类品质的退化;人性的一切欲望都可以被同样自由地去追求。”这段话意在说明A当时的雅典不具备建立民主政体的条件 B雅典公民具有自由平等精神C雅典民主政治存在一定弊端 D平等和自由是雅典民主政体的基本原则7罗马法规定:丈夫对妻子嫁妆里的不动产,即使征得妻子的同意,也不

4、得出让或抵押。这表明在古代罗马A强调对公民的人文关怀 B个人权益受到严格限制C关注对个人利益的保护 D注重规范社会公共秩序8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一切保障人民权利和自由的法律和法令,由国王陛下商得贵族院和平民院议员的同意,以他的权力加以批准和确认。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A议会权力超过了王权 B国王与议会相互制约 C 王权重新得到加强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9.1714年起,辉格党领袖沃波尔在内阁中总揽一切。政敌称他为“首相”,讽刺其不适当地突出自己。沃波尔从来没有组织过内阁,也没有在下议院领导过一个多数派。1742年他下台时,其同僚也并未因此而一齐解职。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光荣革命的成果遭到侵

5、蚀 B内阁政策受制于政党斗争C议会的主权地位开始确立 D责任内阁制尚未完全定型10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写到:“美国不仅是一个共和国,而且是一个联邦。但是在美国,国家权威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当时欧洲一些君主专制大国还要集权。”作者意在说明A美国民主共和制度名存实亡 B美国政治制度存在巨大缺陷C美国有效地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D美国与欧洲君主国家都有专制11鸦片战争之后产生的三部著述道光洋舰征抚记夷氛闻记中西纪事,皆谓林则徐在广东防备严密,英军无隙可乘,于是北犯定海。“他们把后来广东战事的失败,归结于林则徐的去职;他们将各地战事的受挫,归结于当地没有林则徐。”对材料的理解符合史实的是A人们已经

6、开始接受平等的外交理念 B林则徐能够决定战争的最终胜负C 是基于中英两国实力对比的认识 D当时人没能正确认清战争失败的根源121867年,在讨论修约问题时,李鸿章说,此“系条约而非议和”,修约是双方的权利,“有一勉强,即难更改”“其有互相争较,不能允从之处,尽可从容辩论,逐细商酌,不能以一言不合,而遂责其违约”。李鸿章这一认识A仍然抱有天朝上国的想法 B争取到了对外交往的平等C具有了一定的近代外交观 D提高了清朝的国际地位13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就越是孤独。这种情况得以转变是在 A. 鸦片战争

7、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41921年中共“一大”通过党的纲领指出:“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1922年中共“二大”决议强调: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打倒本国的封建军阀及国际帝国主义。对这一变化认识正确的是,中国共产党 A. 犯了右倾错误 B. 维护了国共合作C初步分析中国的国情和革命任务 D没有认清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15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的提法是“公社的属于公社,国家的属于国家。”公社有的委员甚至认为巴黎不是全法国的政权,充其量只是一个自治市而已,认为法兰西银行是全国性的金融机构,公社无权过问。巴黎公社这些主张A混淆了公社与国家之间的区别 B折

8、射了巴黎公社失败的必然性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 D肯定当时法国的国家政治体制16“(俄国)既然国家落后、战争和经济破坏已经把国家推向灾难的边缘,而在社会中又蕴藏着巨大的革命潜力,就应当以革命的方式改变通常的历史发展顺序。首先要推翻不能保证国家进步的资产阶级,建立工农政权,”列宁在这里论证的是A十月革命爆发的必要性 B十月革命爆发的偶然性C二月革命爆发的必要性 D高度集中体制的必然性17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9、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 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C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18中国新时期外交战略和政策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不断调整,下列符合“选项二”的是战略选项战略重点实现手段选项一大国协调战略处理与大国关系伙伴关系选项二区域整合战略处理与周边关系一体化外交选项三政治联合战略处理与发展中国家关系论坛外交A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B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实行“一边倒”战略19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方面拒绝了台湾民党当局提出的让美军“协防(金门、马祖、大陈等)外岛”的要求,另一方面建议国民党政府弃守外岛,退守台湾、澎湖。美国这一政策A有助

10、于缓和海峡两岸的紧张局势 B企图造成台湾与大陆分裂的事实C表明其无意于插手台湾地区事务 D客观上有利于大陆武力解放台湾20修昔底德陷阱指的是,当一个崛起国取代守成国时,自然会出现不可避免的混乱。但是,二战后美苏争霸以“冷战”形式避免了军事冲突;德国通过同英国、法国合作和平地实现了复兴。这说明A世界各国可以完全避免战争 B修昔底德陷阱已经丧失作用C国际冲突能以和平方式解决 D经济与科技实力可取代战争21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C农

11、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22唐代前期均田制关于百姓部分受田状况如下表是所示。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均田制A反映了妇女地位的提高 B加强了政府对人民控制C缩小了土地买卖的范围 D触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23民间有许多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如“节气不等人,春曰胜黄金”、“清明前后,点瓜种豆”、“过了芒种,不可强种”等。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农耕文明A以天人感应理论为基础 B注重协调南北方社会生产节奏C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D是统治者重视发展科技的结果24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A

12、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C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25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A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C反封建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D西学东渐,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26明清时期,为解决外地经商困难,以地缘为纽带的“商帮”兴起,尤其以微商、晋商等商帮最为著名.他们在各都市建立“会馆”,而构筑严密的商业网。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历史背景是A商业竞争异常激烈 B跨区域贸易日益繁荣 C地缘意识更

13、加强烈 D重农抑商政策加强27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A“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D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28有学者认为,15、16世纪世界首次出现了“南北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的现象。这表明当时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C殖民战争被经济贸易活动取代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29新

14、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这说明新航路开辟A未给殖民地造成任何的打击和破坏 B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C带来的物种交流助推新旧大陆发展 D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而共同发展30甘蔗种植需要猛烈的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且甘蔗园往往疟疾肆虐,因此,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15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公斤,蔗糖不再是奢侈品。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增长与医疗水平的提高 B新航路开辟使东西方贸易更加便捷C殖民扩张与黑奴贸易的兴盛 D工业革命大幅提升民众的消费能力 31鸦片战争前,烟叶已经成为商品性的农作物,1844年,烟叶的出口数量为24443万担,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