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40022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活动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活动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活动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资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实践活动课课改实施中发现的问题与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让学生走出课堂,教本,校门进入现实社会生活,通过自主的丰富的实践活动及反思实现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的课程。但是,在实践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没有取得预期的进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理想上无疑是完美的,但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的特点和要求致使对传统的课程理念、管理制度、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师生关系、学校和家庭、社会关系的等方面的冲击的力度、广度和深度皆超过了学科课程改革,所以在由理论上的课程和官方文本性的课程, 转化为合乎要求的现实意义上的课程时,暴露出诸多的问题:有名无实,使其虚无化。在实践中有许多学校做的工作是按照要

2、求列入课程表, 但在组织上是没有机构,在实践上没有具体的行动。有的干脆让位于学科课程的学习, 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像音乐美术一样,落入有名无实的境地。固守课堂教学, 使其学科化。在实践上有所行为,但这种实施行为却停留在校园里、课堂教学中、课本中,成为自然课、科学常识课或者手工课,结果彻底背离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点带面,不及其余,使其割裂化。割裂化的一种情况是只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而且把研究性学习和核心课程的学习直接挂钩, 由教师布置, 学生作,实际上是核心性课程的课外作业,有的甚至和大学生做论文一样。另一种情况是由班主任带领全班搞一些集体性课外活动,如参观,上街服务等。第三种情况就是变为计

3、算机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三大主轴四大模块构成的内容整体被割裂成碎片,把社会生活和经验这一灵魂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躯体。课程资源建设的非本土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立足于学校所在地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环境资源为活动背景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一种本土化课程,具有地方特色。但是由于惯性的影响,许多学校努力选取外地的现成资源, 把外来的当做标准化教材,致使本土个性、学校特色丧失殆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变形。社会支持乏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社会现实的生活为内容的课程, 教学情景、教学评价与家长、社会组织、公众有直接关系。但是在现实中孩子得不到相应的支持,如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等公

4、益设施不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费。对参加公益服务的学生评价不客观,不认真。有的家长出于安全和升学考试的需要, 干脆就拒绝孩子参加综合实践活动。需要社会公众大力支持的课程得不到支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陷入尴尬之境。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样的, 但归结起来主要的是以下几条:认识不到位。一是地方教育行政干部、学校校长和教师三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主力军认识不到位。校长和教师虽经培训,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和趋向,在新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实施条件和环境缺乏必要的理解和准确解读。二是家长认识不到位,只关心学科成绩。三是当地政府和公众认识不到位。看不到课程改革是一项社会基础性改革,既是社会主义和谐

5、社会发展的要求,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的基础工程, 涉及全局和社会长远发展,事关千家万户的利益。课程实施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课程管理、课程开发能力、实施与评价能力不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的课程,但课程的管理、实施和建设主要在学校,是由学校管理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由于学校在传统上就从没有过校本课程开发的自主权和义务, 学校管理就是教学管理,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学校领导、教师在课程管理、课程意识、角色认同、实践能力上出现了明显的不足。特别是学校领导的教育理念、课程意识、课程管理和开发理念、组织能力直接影响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评价体制不合理。教

6、学评价是课程实施的指挥棒,评价体系是否准确表达该课程的目标和要求,必然直接影响学校、家庭、社会对该课程的重视与否,影响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改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的策略首要的是当地政府领导教育观念和教育管理行为的转变。其次,转变校长和教师的培训方式,促进专业化发展。要实现专业化发展,就必须对现行的教师培训方式进行改革,一是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到全员培训计划,进行专项培训。二是改变培训方式,由单一的理论培训转化为研讨和实践性培训。三是校本培训要以实践为对象开展行动研究, 追求行为的改善。四是必须加强培训者的教育。五是建立培训质量评价和奖惩制度,严防走过场。同时各学校必须定期对家长进行培训,提高

7、家长的认识,争取其支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质决定了当地政府必须建立相应的支持制度。建立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历史遗迹,文化、科技、政治等公共设施向学生免费义务开放制度,以便他们参观、阅览;建立社会其他行业和机构对学生调查、参观、访问的服务和保证制度;建立社会组织对学生公益活动的评价制度, 这是教学评价制度的基本组成, 应当如实客观地记载和评价,以便在学生个人档案袋中公平公正地体现。改革教学评价制度只有在实践上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评价纳入升学评价之中, 才能真正有效地落实和促进该课程的进步。但是,该课程纳入升学评价体系,必然意味着我国现行的升学考试制度的改变, 单一的书面化考试决定一切的方式必

8、然要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而转化为多元化的评价, 一次性考试必然要转化为对个体平常的形成性考核与总结性考核的结合。评价的组织和主体必然面临多元化,社会组织的评价将成为一个重要向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我们来说是一件新兴事物,尽管在国外已有历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成熟的经验。但是,中国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与国外的根本不同,在借鉴的同时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从本地本土的实际出发建立自己的特色, 而不是机械照搬,要达到这一点必须围绕社会生活、个体经验、学生主体、教学做合一的本质特点,在理念、行为、评价方式、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和创新。同时,从深层次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本质上就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课程。课程本身,教和学的双方,课程内容都会随着活动的进行而不断发生新的生成和转化,这种新的生成和转化就是创新。创新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目标, 它建立在学生批判性的感知和认识社会生活的不同对象上, 以个性化的独到的视角观察世界和认识世界, 而不是像学科课程那样只对标准知识理解和掌握, 追求的就是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达成。一个没有生成发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是失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理念的主要承担者,也是我国传统课程体系的突破者和传统课程“三中心”的纠偏者。教学生活化,个性化,完整的人,人的完善的理念的落实和实践只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达到落实和统一。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