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显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地理思维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234219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显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地理思维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突显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地理思维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突显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地理思维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突显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地理思维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突显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地理思维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突显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地理思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显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地理思维(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突显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地理思维长寿中学 张建国面对经济日益全球化,国际竞争空前激烈,综合国力竞争决定国家地位的新形势,中学地理在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阵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充分肯定了地理学科的重要地位和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但由于现有课程体系的弊端和传统的教学思维定势,以及地理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理科性、知识点多、跨度大,体系庞杂(自然人文、时间空间),造成教学难度大,成为文科教学的瓶颈,文科高考成败的关键。为此,在高中阶段,选择科学可行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正确的地理思维,就更为重要、迫切。本文试从这方面探讨教学体会。一、把握地理学科特点是搞好中学地理教学的前提地理学是研

2、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包括四大圈层,是由各种自然要素、人文环境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性质;而每一个特定地理区域的环境特征也是由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环境要素综合决定的。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第三、时空性。时间演变和空间分布就成为了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两条主线,这就使地理学科有别与历史学科的时

3、间主线,也有别于政治学科的逻辑思维轴线,显得不可琢磨。新的地理课程标准确定了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方向,其核心是全面实施地理学科的素质教育,培养鲜明的地理学科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必备的地理知识,树立起正确的地理观点,解决一定的地理问题,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野外实践能力。这就为中学地理教学的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地理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现代社会必备的地理素养,地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角色的正确转变,教学方式、手段的更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们的教学效果,未来人才质量。显著的学科特点赋予了地理教学鲜明的个性,突出地理知识的综合性,地域性,时空性,有利于

4、完成地理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形成地理技能,完善地理素养。二、培养地理思维是实施中学地理素质教育的核心地理思维是指概括地反映地理事象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关系的过程。它有三个重要特征:第一、综合性(即思维范围的复杂性)。地理学科既是边缘学科,又是综合学科,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特征及其彼此间的有机联系和关系是所有的自然要素、因素和一切人文素养、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关系,故地理思维具有复杂性。第二、时空性(即思维对象的直观性)。地理思维总是在具体的空间地域上进行,他与空间位置、时间变换相联系需要依托地图落实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地理判断、地理推理。地图作为重要的地理语言,是地理知识、地理原

5、理、地理规律、地理空间的综合载体,也是地理思维的重要载体,任何一幅地理都融合了许多知识,读懂地图的过程,就是训练直观落实分布、抽象概括原理、分析总结规律的思维发展过程,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和辐集(散)思维,并最终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第三、数理思维(思维方式的理科性)。地理学科是文科综合中的文科学生专修课,但教学中常常遇到一些理科问题,有数学的、有物理的有化学的有生物的,对这些问题的准确熟练透彻地分析和掌握无疑会有利于地理学科教学,而且对学生全面发展更为有利,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其中有关的数学计算往往成为地理教学难点,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比如在

6、太阳高度地方时区时昼夜长度日界线气温垂直递减率计算等问题的计算中数学问题的解决成为关键。巴甫洛夫曾说过:“有了良好的思想方法,即使是没有多大才干的人也能做出许多成就。如果思想方法不好,即使有天才的人也将一事无成” 。因此,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传授地理知识、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更为必要。三、科学对策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保证 纵观现有地理课程和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教材的必修、选修内容,地理学科总的包括三大知识结构块:工具地理即地图地球知识;系统地理即涉及四大圈层的基本地理原理、规律、成因、演变等,又分为自然、人文地理两大部分;区域地理即中国、世界地理。知识内容不同、结构各异,教学方法也应有别,对学生的思维

7、训练侧重点也有差异,工具地理是解决地理入门的问题,地球经纬网的空间性,思维过程的抽象性早早地把许多地理爱好者阻挡在地理门槛之外,也使许多处在文综围城里面的迷途者找不到高考决胜的捷径,从而最终使地理成为了“学科罪人”,自然地理的深奥难懂再一次把进入门槛的羔羊困住,成为了高一年级学生难以逾越的鸿沟;人文地理虽然浅显易懂,但知识庞杂,“博大精深”,又把高二学生弄得无所适从;区域地理的大箩筐,简直鱼龙混杂,使高三学生不知所措而不得要领。为此,高中各年级的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的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就很重要。客观上,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紧紧抓住最本质的东西,才能更贴近素

8、质教育。 在地理教学中,紧抓地理思维特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地理教育,从根本上讲不仅仅是传授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运用地理的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思维是地理素质最本质的东西,只有把握住了这种思维的特征,才能使分析问题的过程更好地体现出地理性和“地理味”,也才能更为全面、彻底地贯彻地理素质教育。所以,应该围绕地理的思维特性,把地理教育过程当作一个不断提高学生地理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的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定实践能力的过程,切实改革当前的地理教育。第一、高一年级自然地理教学策略6月22日12月22日6月22日6月22日“地球运动”的原理、特点

9、、地理意义是中学地理学科最大的难点,问题在于地球运动特征的物理学原理和地理意义的时空思维。前者需要学生的相关学科知识储备几乎为零,如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的关系,这些又是地理学科后续知识的前提;后者地理意义最终是在地球经纬网中反映出来,而初中地理的学科地位,使得师生不可能把经纬网知识弄透彻,所以到这里空间思维就成了学生知识过手的困难,因此这块知识需要高三阶段强化训练。在高一阶段,可以充分利用我们长寿中学现代化的网络平台,进行动态演示,观察角度的变化来进行思维训练,同时,利用晨昏仪的直观辅助演示,可以强化形象记忆,加快学生分析相关问题的速度,例如昼夜长短的时空差异可以通过演

10、示得出结论:以北半球为例,直射点在北半球,为夏半年,晨昏线夜摆(如上面侧视图中晨线左摆,昏线右摆)则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北昼越长;冬半年,情况相反。如果转换为极地俯视图则利用极点、自转方向、极区极昼极夜状况等时空信息可以相互推断,这里既反映了地理学科知识的时空性,也强化了地理思维的时空协调统一性。“自然地理”包括宇宙环境、大气环境、陆地环境、海洋环境等四大板块。其中,大气运动知识就涉及地理空间问题,即水平的东西、南北和垂直的上下三维空间,对于地球体来说,三维空间完全打破了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的二维空间,由平面转到球体,由球体转到立体三维,这一点首先在黄赤交角中,反映出平面与球体的关系,地球自转的

11、线速度的纬度差异就反映了球面立体空间,相同纬度的各地参与自转的轨迹相同,故线速度相同;在地质构造,地形起伏学习中,东西南北的水平空间可以判定山脉走向,等高线数值大小,则反映地势高低、起伏大小;大气热力环流也是个立体空间思路,我们把垂直运动叫气流,而不称“风”,三圈环流的分布属球面立体空间,其近地面表现的“七带六风”则属球面水平空间;世界表层洋流分布也属球面水平空间,因此,我们可以为学生成功实现平面空间到立体空间的三维过渡与转换,在无限小的地平面则为二维水平空间,整个地球仪表面则为球面水平空间,考虑地形起伏,则形成立体三维空间,从地球出发,延伸到太空,就形成太空立体,依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直线的无

12、限延伸会回到起点等等。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常见空间方向方位知识我们罗列如下:1、空间方向:水平方向(地图上的方向都是水平方向,即使地形图也是)和垂直方向(分垂直向上和向下)。2、经线方向(南北方向)纬度方向。3、纬线方向(东西方向)经度方向。4、运动方向:河流看去向,风看来向,运动物体(飞机)有时看去向,有时看来向。5、地平方向(仰视):北极星方向为正北,地方时正午12点的太阳方向为正南方向,日出方向大致为东方、日落方向大致为西方(东西方向与地图上的东西左右方位相反)。6、弯曲、延伸方向:针对线形事物而言,如河流、山脉、等值线。“人文地理”包括人类生产活动、居住活动、地域联系、环境问题等板块。核心

13、知识就是区位理论的有关应用尤其区位因素的分析,要从自然、人文方面综合分析,才能全面准确,因此我们总结知识结构如下:1、区位: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指某地理事物的位置或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分为某类地理事物整体的分布和某个具体地理事物的位置两种。 2、区位类型:依据人类活动差异分为:农业区、工业区、城市、商业网点、交通线点。工业方面根据区位条件的差异有煤铁复合型(资源型)、临海型、市场型、临空型的划分类型;根据主导因素的差异分出原料、市场、动力、技术、廉价劳力指向型工业。3、区位因素:人文地理事物在特定地区兴起、发展的影响因素,有主次之分(优主导因素、劣限制因素,如工业污染),它常具有变化性(市

14、场、科技、政策)和可改造性(地形、土壤、水分、光热);具体归纳两大类:自然地形、气候、水文(河流、湖泊、海洋)、土壤、生物、自然资源,人文类:A.经济因素市场、原料、动力、劳力、科技、旅游,B.社会政府政策、个人偏好、政治、文化、军事、宗教,C.环境因素优美环境要求(硅谷)、污染限制。4、区位条件:当地客观具备的区位因素的具体表现(有利主要、不利次要),不同地理事物的区位条件不同;考试中,通常问的“区位因素”,但要把条件答出来,说清楚,头脑中要想到有哪些因素及相应条件;有时题目问的是“区位优势”实质是答优势即有利的“区位条件”5、区位特征:从区位因素出发,结合区位条件归纳总结地理事物明显的与位

15、置有关的特点。如郊区农业(依托城市特色农业),拉萨(高原谷地宗教城市),上海(河口临海长江经济带龙头沿海经济带中端),攀枝花(资源地汇合点山城),郑州(铁路枢纽)。6、区位分析:从区位因素主次出发全面分析区位条件,尤其是主导因素对应的有利条件,有时还看不利条件:如京九铁路由区位因素想到区位条件;在作题时可省去因素,直答条件,但头脑中应有区位因素的概念、它起条理作用。京九铁路可表述为改善南北铁路(交通)运输紧张,激活路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维持香港长治久安(社会);先进(科技)是保证,能解决(自然)条件不利的困难。7、区位选择:a、个人行为:主观分析区位因素:找主导因素,决定何处定点,是个别

16、事物的区位(某工厂、农场);b、政府行为:客观评价区位条件,找有利条件,决定何种事物,是整体事物的区位(如长寿化工园区)。注意:具体作题找工业布局时常常先分析区位因素再看区位条件,综合考虑,先找容易的工业区位,后找较难的工业区位。在进行小城镇工业布局时要全面考察当地地形起伏,河流流向,风向,资源如矿产,经济资源如交通线,农业类型及分布。8、区位评价:从当地区位条件的优劣出发看地理事物的合理性,注重三大效益的全面考虑。农业:城市近郊宜蔬菜瓜果和肉奶蛋等园艺乳畜业,而不必粮食种植业,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农药施用和开荒等要考虑生态效益。工业:食品业宜市区而非远郊,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城市:从各个功能区的评价来具体分析:a商业区宜市中心(方便购买)、交通线附近(有利批发)等,b工业区宜河边、交通线、资源地等,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利润)和环境效益(污染排放的危害性要小),c行政文化区宜交通便利环境洁净清新的开阔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