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悲惨世界》看雨果人道主义思想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34022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悲惨世界》看雨果人道主义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悲惨世界》看雨果人道主义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悲惨世界》看雨果人道主义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从《悲惨世界》看雨果人道主义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从《悲惨世界》看雨果人道主义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悲惨世界》看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悲惨世界》看雨果人道主义思想(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悲惨世界看雨果人道主义思想摘要:法国浪漫主义文学领袖雨果所写的悲惨世界是一部情节扣人心弦的长篇叙事小说,同时也是一部研究贫困和贫困生活的社会学作品。雨果的这一传世之作,可谓是一轴辉煌的画卷,创造了一部反映法国现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精神史诗。关键词:人道主义、精神史诗、仁爱、善良正文:雨果作为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运动的首领,法国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创作活动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以爱制恶,而悲惨世界是最能代表他的思想艺术作风的作品,曾多次被拍成电影,在世界上广为流传,成为经典之作。悲惨世界可谓是一轴辉煌的社会画卷。画幅的卷首可上溯到法国一七九三年大反动高潮的年代,卷末直延

2、伸到马吕斯所参与的一八三二年巴黎人民起义。在这里,整整将近半个世纪历史过程中宽广的社会生活画面,都逐个展示了出来。 高尔基给予了雨果高度地赞扬:“作为一个讲坛和诗人,他就像暴风雨一样轰响在世界上,唤醒人心灵中一切美好的事物他教导一切仁爱生活、美和真理”。这正是雨果对人间真善美的渴求与呼唤,是其人道主义的真切流露。接下来将就雨果在悲惨世界中所阐明的人道主义思想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一、 真、善、美在悲惨世界中的写照(从正面阐释)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s)这部120万字的巨著,是雨果构思长达40余年之久而写成的一部创世杰作。在这部作品中,首先出现在读者面前的人物是卞福汝主教米里哀先生,他

3、是作者虔诚膜拜的浑身沐浴着人道主义光芒的基督教神明,也是作者心目中最高的法律准则,他遵循人道主义伦理原则行善终生,他用道德感化凶恶,宽恕战胜敌人,用仁慈穷苦。卞福汝主教在他的信心之外(不妨这样说)和信心之上,还存在着一种过分的仁爱。正是在那上面,“由于多爱”,他才被那些“端庄”、“严肃”和“通达”的人认为是有缺点的;“端庄”、“严肃” 、“通达”这些字眼也正是我们这个凄惨世界里那些全凭贬抑别人来夸耀自己的人所喜闻乐见的。他那种过分的仁爱是什么?是一种冷静地对人关切的心。他关心众人,已经无微不至,有时还关心到其他的生物。他的一生不曾有过奚落人的心。他对上帝的创造从不苛求。就是这样一个人,将其一生

4、奉献给人道主义思想,他用他的一生来践行人道主义,将人道主义精神的核心思想“仁爱”书写得淋漓尽致。对于自己好心收留过夜的刚刑满出狱的冉阿让的不存感恩却偷了银器潜逃,主教大人却以一个善意的谎言让冉阿让幸免再次被捕。感于主教的恩惠,冉阿让化名马德兰来到蒙特勒小城,从此洗心革面,重新做人。10年后,经过努力,冉阿让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并当上市长。冉阿让,雨果刻画的主人公,他本是一个纯朴善良的普通工人,面对姐姐家中嗷嗷待哺的孩子,不得不打破橱窗投了一块面包,结果被认定为苦役犯判处五年监禁,越狱又使他的刑期一再增加,最终竟达到19年之久,出狱后,他本想报复,却被卞福汝主教米里哀先生感化,在屡遭挫折磕绊后,在

5、海滨蒙特猗城成为了一名广施仁爱的市长兼出名的企业家。他建立的一个工厂,可以说是一块穷人的福地,真正的世外桃源。在这个原来充满萧条衰落的城市里,人人有工作,没有失业,没有贫穷,也没有苦难。在道德上,这座城市也成为了高尚品德的典范城市之一。这些都是原本生性善良的,一时迷失却及时被召回灵魂的冉阿让苦苦奋斗、乐善好施的结果。 雨果作为一个诗人,拥有者一颗驰骋四野的心灵,探索着人世万物,寻觅着人性奥妙,犹如暴风雨一样轰响在世界上,呼唤人心灵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教导着人们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所谓的真、善、美即是雨果所倡导的人道主义的真谛所在。二、 故事人物结局体现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30年代,雨果不断积

6、累工人艰辛劳动却食不果腹的资料。1841年1月,他目睹宵小之徒向妓女投掷雪球的场面。雨果为自己起草了这样一个故事梗概:“一个圣人的故事一个男子的故事一个女子的故事一个娃娃的故事。”这里已经预示了悲惨世界的四个主要人物:卞福汝主教、冉阿让、芳汀、珂赛特。悲惨世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原因在于小说以社会底层受苦受难的穷人喂对象,描绘了一幅悲惨世界的图景。悲惨世界的几个主要人物都是生活在死亡线上的人物,他们代表了千千万万的穷人。雨果的写作主旨是很明确的,他要为这些穷人咛不平。他在序言中这样说:“在文明鼎盛时期,只要还存在社会压迫,只要依仗法律和习俗人为地把人间变成地狱,给人类的神圣命运制造苦难;只要本

7、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沉沦,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还得不到解决;只要在一些地区还可能产生社会压制,换句话说同时也是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说,只要世界上还有愚昧和困苦,那么,这一类作品就不会是有用的。”,这几句话言简意赅,充分表达了雨果对当时社会的基本看法。第一句话最为重要,道出了造成这个悲惨世界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雨果认为,由于存在社会压迫,所以在文明鼎盛时期造成了地狱般的生活;人生来本该幸福,却不可避免遭受灾祸。小说正是通过这三个人物冉阿让、芳汀、珂赛特的遭遇,淋漓尽致地再现了这个人间地狱。冉阿让原本一个纯朴的的工人,为了嗷嗷待哺的外甥,迫不得已打破橱窗想偷面包,结果被判了五年苦役

8、,由于一再越狱,他坐了十九年监狱,出狱后,由于自己的黄色身份证处处碰壁。后来卞福汝主教感化了他,他开始做好事,他改了名字,办起了企业,他成功了,还当选为市长。然而,当时的社会不容忍一个犯过罪的人改变身份,甚至跻身上级阶层。他一再受到官府的追捕。他认为这个世道实在不平等。他责问社会凭什么:“使一个穷苦的人永远陷入一种不是缺乏(工作经验)就是过量(刑罚的过量)的苦海中”?社会对于冉阿让这样的穷人的惩罚达到如此残酷的地步,不能不另人震惊。更为可悲的是,当冉阿让向即将同珂赛特结婚的马里于斯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时,竟然遭到了鄙视,这又是一个悲剧,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穷人施以不平等的一部分。小说的结尾体现了作者

9、的善良愿望, 冉阿让得到了马里于斯的谅解,躺在这对年轻的夫妇里溘然长逝,虽然如此,却也更显悲哀凄凉。如果说冉阿让还有一个圆满的结局,那么芳汀的命运就是一个彻底的悲剧。上天赐予了没发皓齿,她多情又幼稚无知,爱上了一个逢场作戏的轻薄儿,失身怀孕,生下了女儿珂赛特。有个长舌妇告发,最不可思议的是她被尊重社会习俗的市长冉阿让解雇了,最终芳汀为了养活自己的女儿,10法郎卖掉了她的秀发,40法郎出售了两颗门牙,最后一路跌入谷底沦为了娼妓。社会的黑暗,人性的麻木、扭曲,现实的复杂性,更加显得真实,让芳汀以悲剧收尾,动人心弦、令人深思。 珂赛特是雨果故事线索里的一个重要人物,儿童时代在泰纳迪埃家里受到了非人的

10、待遇,她随时随地受到辱骂、虐待、殴打,才五岁就干很重的体力活,甚至黑夜独自一人去森林里打水。童年的珂赛特比童话故事里的灰姑娘还可怜。雨果勾画的珂赛特不就是当时资本社会中的童工。悲惨世界描绘的冉阿让、芳汀、珂赛特,代表了当时所有穷人,包括男人、女人、儿童。雨果之所以描绘这个悲惨世界,目的就在于要消灭这种现象,正是自己所倡导的人道主义的放映。三、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尽诉人道主义雨果从巴黎圣母院到悲惨世界,艺术上有很大的变化,前者纯粹是浪漫主义的,而在悲惨世界中,现实主义占据一定比例,这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雨果曾说过:“但丁用诗歌造出一个地狱,而我呢,试图用现实造出一个地狱。”

11、雨果注重现实主义写法,他的这部著作是产掺杂戏剧的历史,是从人生的广阔生活的特定角度,去反映如实捕捉住的人类的一面大镜子。“这是一轴辉煌的画卷。画幅的卷首可上溯到卞福汝主教经历的1793年大革命高潮的年代,卷末直延伸到马吕斯所参加的1832年巴黎人民起义。在这里,整整将近半个世纪历史过程中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都一一展现了出来:外省偏僻的小城,滨海的新兴工业城镇,可怕的法庭,黑暗的监狱,巴黎悲惨的贫民窟,阴暗的修道院这一漫长浩大的画轴中每一个场景,无不栩栩如生,其细部也真切入微,而画幅的形象鲜明突出,色彩浓重瑰丽,气势磅礴浩大,堪称文学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悲惨世界中雨果采用的现实主义

12、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是这部著作中最鲜明的特点,正如序言所说的,那个时期法国的一切都使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恐惧,压抑,和饥寒交迫的现实。在具有现实主义韵味的描写中,莫过于巴黎人民起义1832年的巴黎街垒战起义这一部分最精彩,最激动人心,最荡气回肠。在这一篇章中,他塑造了一系列共和主义这的英雄形象,然而这一系列的英雄被作者完完全全赋予了人道主义的色彩,他肯定了革命暴力,但是他认为,“人道主义是人类生活的最高准则,而革命斗争只是为了实现人道主义理想不得已采取的手段。”悲惨世界中虽然不乏有现实主义的描写,但是仍出出洋溢着浪漫主义的色调,最明显是情节安排上出处透着这位法兰西作家的浪漫

13、,充满了戏剧性的效果。而在这些情节的安排中又处处体现了他的人道主义精神。如最后的一章中,德纳弟化名像马吕斯“出售”秘密,却弄巧成拙刚好让马吕斯知道了冉阿让就是当年自己的救命恩人,并在人道主义精神的感召下决定将冉阿让接来与他们同住,而他们所见到的弥留之际的冉阿让临终说的那句“我不知道,那给我银烛台的人在天国是不是对我满意。”让人潸然泪下。最后,我们为那位人道主义的圣徒而感到安详。雨果不论是在绘制法兰西历史长卷,还是将浪漫主义色彩涂抹于其上的过程中,都将自身的人道主义精神贯彻始终。如诗般的语言描述了他灵魂中人道主义的圣地。四、结语综观悲惨世界的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雄奇浩瀚;方方面面都体现了作者所倡导的人道主义思想,包含了人性的真、善、美。巧夺天工,具有保罗万象的瑰奇雄伟气势,连雨果自己也禁不住惊叹说:“这部作品是一座大山。”足以看出这部著作所反映的人道主义思想已成为了一面旗帜、一种精神、一个主义,将永垂史册,铭刻在一代又一代国内外读者的心中,给人带来黑暗中的光明和孤立无援时的慰藉。相信这样的高度是世界上不少在文学领域中取得了瞩目成就的作家都难以企及的。参考文献: 维克多雨果悲惨世界M 北京:戏剧出版社,2007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