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11讲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31461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5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11讲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11讲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11讲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11讲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11讲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11讲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11讲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1讲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考纲考情分析,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主干知识整合,考点即时演练,考纲考情分析 考题角度备考分析,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抓主干,一、背景 1.政治:民族和阶级矛盾尖锐, 空前强化。 2.经济:明中期以后,商品经济发展、 产生并缓慢发展,但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 3.阶级(层):市民工商业者队伍扩大。 4.文化:八股取士、文字狱使文化专制加强; ,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君主专制,资本主义萌芽,西学东渐,二、概况 1.“离经叛道”的李贽 (1)主张 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 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人皆有私,强调人正

2、当的私欲,每个人都可使 自由发展。 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 提出“万物皆生于两”,否定了“天理”的存在,摇撼“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提出了“绝假纯真”的“童心说”,以此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2)著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儒家经典,个性,(3)影响 李贽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有力冲击了传统的 和封建伦理道德,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时期的要求。 2.三位进步思想家,纲常名教,资本主义萌芽,君主专制,反专制,三、特点 反传统、反教条;反对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提倡“经世致用”;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经世致用,辩证法,

3、思维方法,四、评价 1.积极 (1)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 ,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2.局限 (1)从内容上看: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2)从地位上看:无法撼动程朱理学的主流地位,未在当时成为主流思想。 (3)从影响上看:影响有限,未能实现中国社会的转型。 (4)从性质上看: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批判继承,重理解,1.比较李贽思想与程朱理学的不同,2.黄宗羲、顾炎武和王

4、夫之思想主张的异同,3.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孔孟儒学的继承与发展,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继承和发展了儒学,使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4.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1)经济上: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工商业市民阶层壮大。 (2)思想上: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道德受到冲击;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倡导个性发展,主张工商皆本。 (3)文学上:反映市民阶层的文化迅速发展,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 (4)艺术上:绘画、书法艺术更加追求个性化。戏剧繁荣,京剧产生。,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探究重点,主题一,儒学的批判与发展明清之际进步思潮产生的背景,材料 在黄宗羲那里,改变

5、君权过重,由于皇帝胡作非为而“丧天下”的办法,已开始放弃了二程、朱、王专门要求“正人心”和“格君心之非”,而企望通过建立现实制度来得到保障,这可以看做“内圣”之学有了向外的新开拓。明中叶以来,无论朱学或王学,都有走向现实世界的普遍趋势。近乎科学的实证之风开始吹起,除学术本身的发展逻辑外,商业都市的高度繁荣,各行各业的分化兴起、众多科学论著的出现等,都表明当时社会结构、时代氛围和意识形态开始有了某种重要的变动,这可能是使理学内部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不但是黄宗羲,还有好些人都有“工商皆本”的观念,与自秦汉以来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开始有了离异。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问题】根据材料,指出明清时期儒学“新

6、开拓”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解析】据材料指出明清时期儒学“新开拓”的表现,由“企望通过建立现实制度来得到保障”得出主张建立制度限制君权;由“有走向现实世界的普遍趋势”“近乎科学的实证之风开始吹起”得出由强调道德修养转向关注社会现实,实事求是的考证学术之风兴起;由“工商皆本”观念得出提倡工商皆本。结合所学回答原因,从传统儒学影响,封建制度弊端,西方近代科学影响等方面作答。,【参考答案】 表现:由强调道德修养转向关注社会现实;主张建立制度限制君权;实事求是的考证学术风气兴起;提出工商皆本思想。 原因:儒学经世思想传统的影响;封建专制统治腐朽;商品经济发展;传统儒学务实的特色;明清理

7、学僵化;近代科学的传入。,深化拓展,16世纪中叶,欧洲耶稣会士相继来华,一种新颖的异质文化由此导入中国传统的文化系统,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揭开新的一幕。 1.内容:传播基督教神学;传播文艺复兴以后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二者为表象与本质的关系:以引进西方科技为手法,以传播基督教神学为目的) 2.作用:传教士将一种高势能的异质文化引入中国传统文化系统,使中国人了解了西方的宗教、科技和人文,在中西交往史上有积极意义;一些开明之士看到了中西方的差距,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促使他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社会现状进行反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晚明清初知识界的思想和学风变革。 3.局限:耶稣会作为欧洲新教的反对派,

8、他们没有输入文艺复兴以来最具革命性的文化成就,从达芬奇到莎士比亚,从马丁路德到伏尔泰、狄德罗等文化巨匠的信息就没有介绍到中国;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小高潮,终因清政府的闭关政策而销声匿迹。,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主题二,反传统、反教条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内容与特点,材料一 李贽深刻揭露那些道貌岸然的道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他打破了对封建时代最高的思想权威孔子的迷信,认为道学的一切祸害均源于孔子,因此决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他辛辣地嘲笑道学家对孔子的顶礼膜拜,是一犬吠影,众犬吠声。 李贽又对儒家经典进行批判。他指出:“六经、伦语孟子”, “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岂可遽

9、以为万世之至论乎?” 孙开泰李贽的反道学思想 材料二 黄宗羲认为“自私”“自利”是“有生之初”人的本性,指责君主以个人的“大私”“大利”侵吞“天下之人”的“自私”“自利”。他反对“臣唯君命是从”,主张臣者“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强调“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赵子平与,【解析】由材料中“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道学的一切祸害均源于孔子”得出李贽反对迷信孔子,认为道学祸害源于孔子。由“对儒家经典进行批判”得出李贽批判以儒家经典为万世至论。由“指责君主以个人的大私大利侵吞天下之人的自私自利”得出黄宗羲为私正名,挑战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由“天下之大,

10、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得出黄宗羲明辨君臣关系,提出君臣共治天下的平等分工思想。其影响需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后世等多角度分析。,【问题】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李贽与黄宗羲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参考答案】观点:李贽:不迷信孔子,认为道学祸害源于孔子;认为儒家经典不能成为万世至论。 黄宗羲:为私正名,挑战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明辨君臣关系,提出君臣共治天下的平等分工思想。 影响:冲击了儒家道统,使中国思想界呈现生机;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具有民主启蒙价值,对封建专制有一定冲击作用;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深化拓展,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及表现,高考教

11、材连线 透析高考教材补缺,角度一 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 【典例1】 (2011课标卷,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黄宗羲强调天子认为正确的不一定正确,天子认为错误的不一定错误,应该提高全天下所有人的知识水平、参政议政能力,让大家都拥有对国家大事的发言权,通过在“学校”的公议,作出最终的决策。这明显带有一些早期民主

12、思想的色彩。“天下为公”意为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国家为全国人之国家,故C项符合题意。A项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与题意不符;B、D两项体现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相互依存关系,其目的是为更好地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实为民本思想,故排除这两项。 答案:C,角度二 清代女性反传统伦理的思想 【典例2】 (2016海南卷,9)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 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试题分

13、析】宋代理学强化儒家纲常伦理为“天理”,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据材料女诗人对“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的言论态度是“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可知作者并不认同传统的对待女性的德才观,故C项正确。当时的主流观点是强调女子无才便是德,是重男轻女的表现,与男女平等不符,故A项错误;当时对女性的主要评价标准是强调有德,反对有才,故B项错误;女诗人主要是对传统女性德才观的不满,没有谈到自身权益的维护,故D项错误。 答案:C,角度三 明末清初进步思潮与宋明理学的关系 【典例3】 (2011海南卷,7)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 A.对先秦

14、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试题分析】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是针对明朝理学日益僵化、空谈义理心性、脱离实际而导致的亡国之痛的反思与批判继承,B项正确。该思想出现时间在明末清初,即17世纪中期。而启蒙思想则是为大革命做理论准备,其高潮在18世纪中期,故C项错误。该思想植根于当时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服务于当时的社会现实,D项不正确。先秦诸子的思想恰恰是酝酿产生了君主专制的思想而非对其进行批判,A项错误。 答案:B,角度四 明清之际的经世致用思想 【典例4】 (20

15、15天津卷,14,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试题分析】第(2)问,依据材料中“明道”“致用”可知治学目的为经世致用

16、;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意义。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孔子、顾炎武所处时代及其思想主张进行归纳即可;第二小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2)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 (3)强调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当代青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教材补缺】 早期儒学蕴含的经世致用思想 经世致用就是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矛盾,并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讲求功利、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