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篇15第十五章黑格尔的哲学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309444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PPTX 页数:97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第四篇15第十五章黑格尔的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4第四篇15第十五章黑格尔的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4第四篇15第十五章黑格尔的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4第四篇15第十五章黑格尔的哲学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4第四篇15第十五章黑格尔的哲学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第四篇15第十五章黑格尔的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第四篇15第十五章黑格尔的哲学(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方哲学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西方哲学史教材编写课题组,第十五章 黑格尔的哲学,01,德国古典哲学的 顶峰,03,逻辑学,02,精神现象学,04,应用逻辑学和 哲学史研究,05,法权哲学,06,黑格尔学派的解体,本章概述,威廉弗利德里希黑格尔(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出生于德国的一个公务员家庭。1788年进入图宾根神学院学习,毕业后,先后在伯尔尼和法兰克福当了七年的家庭教师。1801年前往耶拿大学任教,并与谢林合作编辑出版哲学评论杂志。1805年晋升为编外教授。1807年,发表第一部著作精神现象学,期间在班贝格做了近两年的报纸编辑。,180

2、8年至1816年,他在纽伦堡担任文科中学校长,期间完成了第二部著作逻辑学(18121816,通称“大逻辑”)。1816年被聘为海德堡大学教授,1817年写作出版哲学科学全书纲要(简称“哲学全书”,其中逻辑学部分通称“小逻辑”),从而完成哲学体系创建,1818年任柏林大学教授,1821年出版法哲学原理。1829年,他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校长和政府代表,1831年死于霍乱。,海德堡大学图书馆,后人根据他的讲稿和学生听课笔记整理出版了历史哲学、美学、哲学史讲演录和宗教哲学讲演录等书:,哲学史讲演录,宗教哲学讲演录,历史哲学,第一节 德国古典哲学的顶峰,一、对近代以来形而上学的批判,1. 批判了认识论优先

3、的原则 (1)他承认,近代哲学家在研究人类知识之前“有必要对认识自身加以了解”,“这乃是一种很自然的想法”。 (2)他批判了以认识论为中心的方向性错误,认为考察人的认识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达到绝对知识或真理目的的手段。 (3)他认为,哲学作为科学“不再叫做对知识的爱,而就是真实的知识。知识必然是科学,这种内在的必然性出于知识的本性,要对这一点提供令人满意的说明,只有依靠对哲学自身的陈述”。,2.近代西方哲学和康德批判哲学的方法论前提是“错误”的。 (1)黑格尔说,近代以来的哲学家总要设想一种可以避免和排除错误的方法,以便能够接近真理。 (2)他认为,认识在探索绝对知识的过程中,没有能够保障不

4、犯错误的探索方法,“所谓害怕错误,实即害怕真理”:,3. 批判了近代以来西方哲学中盛行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这也是最重要的。 黑格尔在小逻辑中,从思想与客体的关系出发,区分了三种形而上学思维方式:,黑格尔对近代西方哲学的批判揭示了形而上学思维静止、孤立、片面和非此即彼的特征,揭示了这种思维方式与辩证法的对立。同时,他通过对康德、费希特和谢林哲学的批判,总结了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特征。,黑格尔在小逻辑中区分了三种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二、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性总结,1. 更加彻底深刻地批判康德,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他批判的要点主要有三条: (1)康德关于物自体与现象是主观的立场,把主观与客观、思维与存在

5、绝对地对立起来的立场是完全错误的 虽然康德是最早明确区分知性和理性的人,先验统觉原理正确地说出了一切意识的本性; 但是康德把人所认识的事物的一切规定性都当作意识的特性和单纯的现象,物自体摆脱了与他物的关系和一切规定性,于是变成“虚假的、空洞的抽象”,当然也就是不可知的了。,(2)概念和范畴并不是像康德所主张的那样是纯主观的,而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它们是客观事物的本质,概念和范畴的联系是客观事物的辩证关系。 (3)他虽然高度赞扬康德揭示理性的“二律背反”恢复了辩证法的权威,但认为康德解决问题的态度却非常肤浅。 康德认为矛盾只存在于理性之中,非但没有认识到“理性矛盾的真正积极的意义”,而且对世界也

6、采取否认、调和矛盾的“温情主义”,似乎“世界的本质是不应具有矛盾的污点的”。 他还批评康德只列举四个矛盾,认为“这未免太少了,因为什么东西都有矛盾”。,2. 对费希特的肯定与批判 (1)肯定:肯定了费希特的功绩在于从主体的能动作用中引申出逻辑范畴的系统。 (2)批判: 但认为费希特把客观世界说成是自我意识的积极建构,这就“引起朴素意识的抗议”,而且朴素意识有权抗议。他所说的朴素意识就是唯物主义,认为费希特哲学不能回应唯物主义的反驳,也没有克服康德的不可知论。 费希特肯定自我对立的非我表明自我“并不是真正自由的、自发的活动”,更不是绝对自我。在他看来,真正的绝对是自我意识与客观存在相统一的绝对精

7、神,只有绝对精神才能说明范畴和世界的矛盾运动的统一。,3. 对谢林的继承与批判 (1)继承:谢林的先验唯心论是黑格尔哲学的直接先驱。他肯定谢林看到真实的东西或真理是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的同一,认为这是哲学思维唯一正确的出发点。 (2)批判: 但他认为,谢林的错误在于把辩证法的同一性理解为无差别的同一,不能说明原始的同一如何分裂为矛盾的对立面,也不能说明如何认识这种抽象、静止的同一性,最后只能诉诸非理性的艺术直观和神秘的启示。 他赞成谢林把费希特的“正题、反题、合题”的辩证法形式运用于自然和意识的发展,但批评其没有摆脱康德的知性形式范畴,认为这就剥夺了辩证法形式的“生命和灵魂”,使之成为“无生

8、命的图式”。,1. 概述 黑格尔从康德、费希特和谢林等人哲学的思想方法出发,在批判反思的过程中,既把他们的唯心主义推向巅峰,又把他们思想中的辩证法因素综合成一以贯之的系统,建立起一个涵盖意识、自然和社会历史的庞大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在黑格尔看来,他的哲学作为自我运动的“圆圈”,可以从任何地方开始建构他的体系。 2. 黑格尔哲学体系的三条建构思路 以自然为中项; 以精神为中项; 以逻辑为中项。,三、建构哲学体系的思路,(1)以自然为中项: 即“以逻辑东西为基础作为出发点,而以自然为中项,这个中项把精神和逻辑东西结合起来。逻辑东西向自然生成,而自然则向精神生成”。 这是他建构哲学全书的思路,即从逻

9、辑学开始,以自然哲学为中项,然后通过精神哲学回归精神。 (2)以精神为中项: 即“精神是这个过程的中介者,它预先假定着自然并把它与逻辑东西结合起来”。 这是他建构精神现象学的思路,即从直接的自然意识开始,通过精神的各个环节,最后达到逻辑范畴。,(3)以逻辑为中项: 即“以自知着的理性、绝对普遍东西为其中项,这个中项分裂自己为精神和自然,使前者成为预先假定,作为理念的主观活动的过程,而使后者成为普遍的极端,作为自在地、客观地存在着的理念的过程”。 是他哲学史的研究思路,即理性通过对精神和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反思,从自觉的主观意识出发到达客观的真理。,哲学全书的三个部分,第二节精神现象学,本节概述

10、,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作为逻辑学的导言,是通过呈现在意识中精神诸现象从低级到高级发展,来展示“达到科学的道路”。他说:“这条达到科学的道路本身已经就是科学”,是“科学体系的第一部”。,一、黑格尔哲学的基本原理,1. 实体即主体 (1)什么是“实体即主体”? 黑格尔把斯宾诺莎包含一切的无限实体与费希特所说的能动的自我意识统一起来,肯定实体是无限、唯一的整体,但不是传统本体论中僵硬的、凝固的实体,而是自我运动的主体。 他认为,实体是辩证运动的主体,它的特征在于能动性:它自己设定自身,并在辩证发展过程中实现自身,完善自身。 他用“实体就是主体”的命题,阐发了辩证法和本体论的统一。,(2)实体的运动 同

11、斯宾诺莎一样,黑格尔把实体称为上帝,把实体的运动看作上帝的自我展开。 他认为,实体只有经历了克服对立面矛盾的全过程,把所有环节都包含于自身,才成为绝对的整体。 在此意义上,上帝的活动和生活不是“自己爱自己的游戏”,而是充满着“否定物的严肃、痛苦、容忍和劳作”。,2. 否定辩证法 (1)三段式形式: 辩证法的形式就其实质内容来说是否定的原则,反题是对正题的否定,合题是对反题的否定; 而当合题表现为正题时,立即又会为更高一级的反题所否定,否定原则是辩证法的轴心,正反合的三段式不过是否定原则的表面形式。,精神现象学是运用否定辩证法的典型,在这里他通过否定推进矛盾的发展、转化和统一,直至被统一为绝对知

12、识的整体。,(2)“扬弃”: 黑格尔认为,辩证法的否定不是单纯的否定,而是获得具体规定性的“扬弃”(Aufheben)。 扬弃否定前一阶段的消极因素,同时保留其积极因素,因而是推动事物向新的、更高的阶段发展的转折点。,3. 真理即全体 真理不是对个别事实的简单判断。 他反对两种貌似对立的真理观,一种是独断论,认为已经发现了终结的真理;另一种是怀疑论和折中主义,认为哲学无真理,有的只是纷争的意见或意见的总和。 哲学理论既有错误,又是真理,这两点并不矛盾,因为“真理是全体,但全体只是通过自身发展而达到完满的那种本质”。 他把真理的道路看作圆圈式的运动过程,认为“真理就是它自己的完成过程,就是这样一

13、个圆圈,预设它的终点为目的并以它的终点为起点,而且只当它实现了并达到了它的终点它才是现实的”,4. 意识、辩证法和历史的统一 他的基本立场是:因为我在历史中创造了、改造了和理解了我所生活的世界,我才有可能全面认识意识的形态,最终获得绝对知识。 他突破了近代认识论只研究个人意识的局限性,把劳动、实践、历史、伦理、道德、宗教等意识形态引入知识发展过程,认为只有在辩证法基础上阐述个人的经验意识发生和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致性,才能说明“一般的科学或知识的这个形成过程”。 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发展一致性的原则是黑格尔哲学的最重要的成果之一,精神现象学最先体现了这一原则。,黑格尔按照确立的这些原则,把精神现象

14、学分为8章,分别考察感性确定性、知觉、知性(三者统称为“意识”)、自我意识、理性、精神、宗教和绝对知识,展示了个体意识活动与世界历史发展相一致的精神历史,表现了他辩证法的精髓。,二、意识,1. 感性确定性 (1)黑格尔认为,感性认识实际上是最抽象、最贫乏的知识,只能用简单语言表达出它是“这个”、在“这里”和“这时”等关于感性对象存在的真理,他把这样的真理称为感性确定性。 (2)他认为表达感性确定性的语言包含意谓的矛盾,“因为那感性的这一个是语言不能达到的,而语言是属于意识范围,亦即属于本身是共相或具有普遍性的范围。”。 (3)感性的确定性说能确定的是:“这一个”、“这时”、“这里”的语词可以用

15、在任何东西身上,它本身是空洞的、抽象的共相。,2. 知觉:知觉的特点是用“事物”概念来把握个别事物。 3. 知性 知性在事物与事物的关系中认识事物本质和真相,并把事物之间的关系归结为“力”的规律,解释事物一般。 力学认为力就是一切现象后面的原因或本质,力和力的表现构成“规律的世界”,与“现象的世界”相区别、相对立。为解决这一矛盾,需要用生命力代替机械力。在这里,他用物活论的语言颠倒了机械论世界观,把意识引入生命世界。,三、自我意识,黑格尔提出,自我意识首先是生命一般,生命开始是一种无限的单纯否定本质。 人的生命的三阶段: 自我意识于是提升为类意识,在类意识中,一个自我承认它与其他自我相等同。,

16、主奴关系 (1)产生原因:由于自我的类意识,每个自我都欲求获得他人的承认,而要求获得普遍承认的欲望是不可能同时满足的,欲望的这种冲突引起了生死的斗争。生死斗争的结果是胜利一方成为主人,失败一方成为奴隶。 (2)主人意识和奴隶意识: 主人意识:为得到普遍承认而冒险献身的自主意识; 奴隶意识:苟活求生的依赖意识; 二者关系:主人只有被奴隶所承认,而奴隶把主人的意志当作自己的意志。,(3)主奴关系的转变:这两种自我意识的地位却在劳动中发生转化,奴隶用劳动来克服对主人的惧怕和对自然的依赖。 奴隶加工和陶冶自然对象,在劳动产品上看到自己的独立意识,通过劳动获得主人在战场上得到的东西:意识到自身的自主性,在自我意识中转变成为自己主人的主人。 相反,主人在享用劳动产品过程中,只能依赖奴隶生存,丧失了自主意识,在自我意识中转变为奴隶的奴隶。,2.斯多亚主义和怀疑主义 黑格尔提出,主奴关系辩证发展的结果是主奴关系的解体,主人和奴隶只能在思想的王国中寻求自由。 斯多亚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