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 第32讲“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298000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PPTX 页数:37 大小:3.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 第32讲“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 第32讲“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 第32讲“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 第32讲“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 第32讲“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 第32讲“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 第32讲“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八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 潮流,专题建构,时空定位,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是与中国的民族危机紧密 相连的,是对西方挑战的回应,其思想受到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观念的 影响。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三个阶段的探索,呈现 出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特点。 1.器物层面: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编译了近代中国第一部 系统的世界地理志。鸦片战争后,魏源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 想,其目的是“制夷”,引导人们开始从器物层面学习西方。第二次鸦,专题解读,片战争后,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并且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他们

2、学习西方是在肯定封建制度和纲常伦理的前提下进行的。 2.制度层面:中日甲午战争后,在早期维新思想传播的基础上,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代表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反专制、兴民权、变法图强成为一股强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几乎与此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则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并开始了革命实践。 3.思想层面:20世纪初期的新文化运动是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的继续。,第32讲 “顺乎世界之潮流”,考点 “顺乎世界之潮流”,自主学习,考点 “顺乎世界之潮流” 一、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 1.背景 (1)鸦片战争前,清朝国势渐趋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读书人大都埋首经书,远离社会现实,与

3、统治者一样,沉浸在“天朝上 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 (3)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加紧对外侵略。 (4)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自主学习,2.思想主张,名师点拨 (1)林则徐在广州主持禁烟期间,主动了解外国情况,组织 编译四洲志和华事夷言,收集西方国家信息,被誉为近代中国 “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由于阶级局限性,他对西方的了解还仅限 于“器物”层面,只是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2)林则徐、魏源等人的“睁眼看世界”是某种程度的对资本主义物质 文明的肯定与效仿。“睁眼看世界”既体现了对西方列强的抵御与抗 争,也包含了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肯定与效仿,打破了长期以来中

4、国 人对外部世界茫然无知的封闭状态,揭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序幕。,(3)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摒弃了“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 “师夷”体现了其思想的开放性,“制夷”则体现了其爱国性,二者构 成了有机联系的整体。“师夷长技以制夷”命题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 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开辟了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 (4)“中体西用”动摇了“礼义至上”的传统伦理价值观绝对、唯一的 权威地位,这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的一大进步。,二、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其影响 1.背景条件 (1)思想条件: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 民族资本主义 的兴起,出现 了早期维新思想。 (2)经济、阶级条件:19世纪末,民族

5、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 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要求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国家独立。 (3)政治条件: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 空前严重。,图解历史 维新变法思想,2.康、梁等人的维新思想,3.意义 (1)指导性:维新思想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 (2)爱国性:是一次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爱国运 动,救亡与政治变革结合产生深远影响。 (3)启蒙性:是一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宣传进步思想,冲击了封建旧思想。 (4)进步性: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5)客观上: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的传播。,

6、拓展延伸 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的特点,“跪着造反”,图解历史 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 漫画中的人物打着孔子的旗号,“跪着造反”,结合 所学可知其是康有为。漫画充分揭示了康有为表面将孔 子宣传为改革家,实质是为宣传变法减少阻力,宣传资产 阶级思想文化,发展资本主义。打着孔子的旗号,“跪着 造反”,同时体现出这一时期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 不高,资产阶级力量薄弱,资产阶级在反封建过程中暴露 了自身的软弱性和局限性。,三、近代民主共和思想及出现的背景 1.背景 (1)维新变法失败,改良道路在中国受挫。 (2) 辛丑条约 签订,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民 族危机加剧。 (3)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7、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兴起。,2.思想主张,3.实践: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 正式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 主共和国方案得到初步实现。,主题 变法图存康、梁维新思想的 主张及特点 史料呈现 史料1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 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 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 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合作探究,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 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史料2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

8、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 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 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 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 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史料3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读史指导,问题思考 (1)根据史料1,概括康有为的政治设想是什么。 提示 设想:开国会,制定宪法,实行三权分立、君主立宪。 (2)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方 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结

9、合史料2,说明维新思想的突出特 点是什么。 提示 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3)根据史料3,指出康有为依托古人宣传改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提示 目的:减少改革的阻力。,史论归纳 一、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成因及评价 1.特点 (1)中西融合: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如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都是借助儒家思想宣传 西方资产阶级学说。 (2)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发展为戊戌变法运动。,(3)救亡图存:体现了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严重的现实,蕴含了 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出民族资产阶级软弱 性、妥协性的特点。 2.成因

10、(1)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高,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 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资产阶级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西方资 产阶级政治学说在中国影响有限。 (2)主观原因:维新派对自己的理论认识肤浅。他们的思想是从西方引,进的,然后把外国的东西加以民族化,并非社会实践的产物。 (3)历史原因: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的 主流思想;康有为本身也是一位今文经学大师,对儒家学说有深刻的研 究和深厚的感情,他深知儒学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借助儒家思 想来宣传维新思想会减少变法的阻力。 3.评价 (1)进步性 变法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

11、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也代表了当时一些爱国者的心声。 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动摇了封建顽固势力反对维新变 法的理论基础。 康梁的维新思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 的开展,也促进了人们的觉醒,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2)局限性:反对封建制度但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中找根据,没 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理论,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这必然导 致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二、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1.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传播西学,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 2.提倡西学,兴民权,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促进了中国人民 的觉醒,

12、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础,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 3.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它号召人们奋起救国,谋求国家 独立富强,给社会注入新活力;顺应了向近代社会转变的历史潮流,给封 建专制统治以冲击,鼓舞与启迪了后人。,1.(2018浙江11月选考,10,2分)请看右图书影。下列项中 对该书内容解读错误的是 ( ) A.开始探索新知 B.寻求强国御侮之路 C.冲破“天朝上国”观念 D.形成思想解放潮流,考点集训,D,解析 由书影中文字可知此书是魏源的海国图志,该书阐述了“师 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学习西方、富国强兵的启蒙书。“师夷长技 以制夷”是对几千年来知识分子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

13、迈出了向西方学 习的第一步。故A、B、C均解读正确,不符合题意。魏源的思想国内鲜 有人回应,并没有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故D解读错误,符合题意。,2.(2018天津文综)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 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但18401899年中国翻 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 ) 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 B.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 C.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 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 同,而不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力问题,D项错误。,C,解析 晚清时期,小说翻译多于创作,但18401899年翻译的外国小说只 有7部,主要原因

14、是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使国人更关注西方 的器物与制度,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与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无关,A项 错误;18401899年,西方科技、制度等传入中国,西方文化的传播并未 遭到顽强抵制,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国人对西方文化关注重点的不 同,而不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力问题,D项错误。,3.(2018课标)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 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 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 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 )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D,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严复“有意”把自然界的进化规律与人类社会的 伦理学联系起来。可结合严复生活的时代背景理解其用意。当时中国 民族危机深重,严复的这一做法意在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故选D项。严复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其用意也不是纠正进化论的错误,排除A项。严 复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由此排除B、C两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