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290639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为了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而制定的。指南共有五个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每一个领域由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两部分构成。本文就艺术领域进行解析。 艺术领域主要包括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大部分,每个部分又分别由两个目标和教育建议组成。通过研读指南中艺术领域内容可以发现,当前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 与以前艺术教育强调幼儿的技能技巧相比,当前我国艺术教育更为重视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自主探索和发现,更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和感受。

2、指南中频繁地出现“喜欢”“乐于”“愿意”“感受”“欣赏”和“积极参与”等词汇。例如,感受与欣赏模块目标指出“喜欢倾听各种好听的声音,感知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变化”“乐于模仿自然界和生活环境中有特点的声音,并产生相应的联想”“愿意和别人分享、交流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和美感体验”等。又如,在教育建议中指出“理解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理解他们欣赏时的行为”等。这些表述旨在表明,成人对幼儿的情感和体验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理解,同时也说明了我国当前艺术教育已经逐步意识到了幼儿自身的情感体验的重要性,开始把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放到艺术活动过程中幼儿情感需要上来。与以前过于强调幼儿是否学会唱一首歌,是否学会

3、跳一支舞相比,现在的艺术教育更侧重于幼儿在从事艺术活动中“愿不愿”“高不高兴”“喜不喜欢”等有关幼儿自身的体验和感受。这无疑是指南的一大亮点,同时也给幼儿教育工作者、社会人员和家长指明了明确的方向。 二、能够把幼儿当作一个能动的个体来尊重 指南处处体现了成人应该尊重幼儿,相信幼儿,幼儿是艺术教育中的主体,具有艺术创造天性的思想。而这种天性的发展又需要成人的支持和引导。在教育建议中指出“让幼儿观察常见动植物以及其他物体,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等描述它们美的方面,如颜色、形状、形态等”“让幼儿倾听和分辨各种声响,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他对声色、强弱、快慢的感受”等。因此,在艺术活动中要引导

4、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而不是成人的方式来表达其艺术体验和感受。而在以前的幼儿艺术活动中,更多的是幼儿在教师的“导演”下,在园长的“指挥”下,在家长的“围观”下,在社会的“报道”下进行的。而幼儿真正自己创造和表达的机会少之又少,大多数成人忽略了艺术活动真正的主角幼儿。 “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理解他们欣赏时的行为”要求成人要尊重儿童、重视儿童。当幼儿在介绍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时,大人们要耐心倾听并给予积极回应和鼓励,同时应展示幼儿的作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作品或艺术品布置环境。因此,我们要相信儿童,尊重他们的艺术行为和表现。 三、大自然和大社会是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场所 “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

5、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花草树木、日月星辰、鸟鸣、风声、雨声等美的景象和声音无不来自大自然。大自然是美的事物的集结地,是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场所。教育家陈鹤琴曾经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我们可向它领教,向它探索。”因此,成人应该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大社会。在大自然中让幼儿发现美的事物、倾听美的声音、表达美的感受,在大社会中让幼儿学会如何与人相处。 如何在大自然和大社会中对幼儿进行教育?指南指出,“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感受和欣赏美丽的景色和好听的声音”“经常带幼儿参观园林、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讲讲有关的历史故事、传说,与幼儿一起讨论和交流对美的感受”。在有条件的地方

6、,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让幼儿在真实的自然界中体验和感受美丽的景色和倾听各种好听的声音。在没有条件的地方,只需要适当地创造条件,例如,在园中多种几棵树,再养一些鸟。让幼儿随时随地可以观察到树的变化和倾听鸟的声音。同样,有便利条件的幼儿园可以经常组织幼儿参观一些名胜古迹,给幼儿讲讲与之相关的历史人文知识。没有便利条件的幼儿园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的方式让幼儿间接地了解自然和社会文化,为幼儿以后的艺术创做积累经验。 四、成人在艺术教育中的支持作用 首先,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为幼儿创造充分的条件和机会。因此,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该为幼儿的艺术学习提供充分的条件和参与艺术活动创作的机会,只有让

7、幼儿多参加艺术活动,才能丰富幼儿的艺术经验,为其艺术创造奠定基础。 其次,“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不要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由于幼儿的思维与成人不同,思考问题和看事物的角度也会有较大差异。因此,幼儿看世界的视角也有异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所以,成人在不了解幼儿创作背景的前提下,不要轻易去评判幼儿的艺术创作,更不要盲目地用成人自认为的“像不像”“好不好”的标准对幼儿的艺术作品进行评价。除此之外,幼儿在艺术创作时成人不要老是问“你在干什么”“你打算把它做成什么形状的”等多余问题,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正经历着一

8、种动态的过程性思维。这个时候,成人不要轻易去打断幼儿,只有在幼儿需要提供帮助的时候,成人才可以给予幼儿具体的帮助。 最后,要求大人们“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只有和幼儿一起进行艺术创作时,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才会从幼儿的视角出发考虑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幼儿,从而改变对幼儿的评价标准,与幼儿更好地进行沟通。 5、 教学方法更侧重引导而非灌输 在教学方法上,指南指出,“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等描述它们美的方面,如颜色、形状、形态等”“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

9、表达他对音色、强弱、快慢的感受”等。 由此可见,在我国当前艺术教育活动中,更重视成人对幼儿艺术创造的引导和支持作用,改变了以前重模仿轻创造的教育观念。强调了成人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应该引导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而非成人的方式去发现美、感受美,进而创造美。 幼儿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能力的发展需要成人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幼儿的这种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是人类进行艺术创造所必备的,著名的绘画大师梵高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儿童的视角创造出来的。五四时期我国出现了一大批崇拜儿童的人,如鲁迅、刘半农、丰子恺等。他们羡慕儿童的生活、赞扬儿童的天性,呼吁大人们不要小瞧了儿童。儿童的天性是爱幻想、好奇心强,如果成

10、人给以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儿童的这种天性就会很顺利地表现出来。大人们会惊呼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多么地丰富。 六、以儿童的视角评价艺术活动 “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和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用像不像 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 以前我们评价儿童的艺术活动往往脱离儿童的文化背景,经常用成人文化的标准来评判幼儿。其实,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本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儿童文化是一种口语文化,有自己特有的规律和特征,儿童文化富有诗性逻辑、好奇的、充满幻想的。而成人文化则是一种理性的、抽象的文化。成人文化与儿童文化作为两种性质不同的文化,并不是完全相矛盾的。儿童文化会慢慢向成人文化演进,而成人文化也要不断地向儿童文化汲取营养,才能永久地得以存在。因此,成人在评判幼儿的作品时不能仅仅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只有借助幼儿的视角才能更好地理解幼儿的作品,才会与幼儿进行更好的沟通,进而也会从另一方面丰富成人自身的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