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2018届高三地理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3月)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228828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厦门市2018届高三地理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3月)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福建省厦门市2018届高三地理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3月)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福建省厦门市2018届高三地理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3月)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福建省厦门市2018届高三地理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3月)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福建省厦门市2018届高三地理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3月)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厦门市2018届高三地理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3月)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厦门市2018届高三地理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3月)试题(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厦门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3月)文综地理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 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地处美国某山脉的马尾瀑布是一条季节性瀑布(下图),隐蔽于群山之间,夏季几乎断流。每年

2、 2 月中下旬,当夕阳照射在瀑布上时,水流染上橙色的光芒,如同岩浆沿着高崖倾泻而下,因此被称为“火瀑布”。这一奇景在其他日期难以看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推断马尾瀑布位于图中的()A. 甲地附近B. 乙地附近C. 丙地附近D. 丁地附近2. 马尾瀑布面朝()A. 西南B. 西北C. 东南D. 东北3. 该地10月中下旬无法观赏到“火瀑布”奇景的原因主要是()A. 晴天少云层多B. 地形阻挡夕阳C. 瀑布水量不足D. 水色浑浊不清【答案】1. B 2. A 3. C【解析】【1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火瀑布是出现于2月中下旬的夕照,此时夕阳应在西南方向,根据材料,瀑布还应位于群山之间,且有丰沛

3、的流水,据此推断选B。【2题详解】火瀑布是出现于2月中下旬的夕照,此时夕阳应在西南方向,因此马尾瀑布面朝西南,选A。【3题详解】 10 月中下旬与2月中下旬的夕阳位置相当,但无法观赏到“火瀑布”奇景的原因则不会是来自夕阳,也不会是来自地形地势,应是水量不足无法形成瀑布奇景的问题,据此选C。当强冷空气经过渤海上空时,受海水加热加湿促使空气中的水汽凝华,形成“冷流云”,继而在山东半岛北部形成“冷流雪”,12 月是月冷流雪量最多的月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山东半岛南部冷流雪量远少于北部的主要原因是()A. 距海较远B. 地形阻挡C. 气温较高D. 地势低平5. 冷空气南下时,山东半岛北部12月比

4、2月更易产生冷流雪的原因主要是()A. 海陆气温差异较大B. 南下冷空气较频繁C. 渤海表层水温较高D. 半岛上空尘埃较多【答案】4. B 5. C【解析】【4题详解】山东半岛的冷流雪量是气流经渤海加热加湿后遇地形阻挡而成的,北部处于冷流雪量的迎风坡,南部处于背风坡,降水量要少于南部,选B。【5题详解】冷流雪量的多少取决于渤海的加湿加热能力,12月与2月相比,渤海的12月比2月表层水温较高,温差更大,强冷空气更易凝华成冷流雪,选C。【点睛】本题组的重点是读懂材料,明白冷流雪是指当强冷空气经过水域上空时,受水体加热加湿促使空气中的水汽凝华,再遇地形抬升导致形成的特殊降水现象。2014年,M公司开

5、始发展生鲜电商业务。消费者在网上下单,购买的生鲜由物流配送到家。2016 年,M公司开始拓展互联网和实体店相结合的业务,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陆续开设实体店。每间实体店规模达4000100 000 ,主营中高端优质生鲜,承诺3 km内可免费配送,并提供生鲜加工、烹饪服务。顾客既可网上下单,又可现场购买,还可在实体店内设置的特定区域就餐。据此完成下列各题。6. M公司开设生鲜实体店首选上海等城市的主要因素是( )A. 土地租金B. 信息通达度C. 交通运输D. 区域购买力7. M公司在实体店设置特定区域供顾客就餐,主要是为了( )A. 提高生鲜销量B. 保证生鲜品质C. 减少配送成本D. 优化

6、空间配置8. 与规模相同的传统中低端生鲜超市相比,M公司的生鲜实体店( )A. 服务等级较低B. 服务范围较广C. 服务种类较少D. 门店数量较多【答案】6. D 7. A 8. B【解析】【6题详解】生鲜食品价位较高,且不易储存,必须在短时间内销售出去,因此,公司开设生鲜实体店首先要考虑城市的购买力,上海等城市经济发达,购买力强,故称为其首选,选D。【7题详解】生鲜食品讲究及时食用,但加工、烹饪过程较为麻烦,M 公司在实体店设置特定区域供顾客就餐,从顾客需求出发,可以激起顾客好奇心购买欲,还可以解决顾客加工、烹饪困难,这样可以提高生鲜销量,选A。【8题详解】与规模相同的传统中低端生鲜超市相比

7、,M公司的生鲜实体店主营中高端优质生鲜,3km内可免费配送,并提供生鲜加工、烹饪服务,还开设了互联网和实体店相结合的业务,因此,M公司的级别更为高端,服务范围更大,选B。土壤中排放的 CO2主要来自生物残体分解和根系呼吸。受人类干扰,我国东北某山植被群落发生了逆行演替:红松阔叶林阔叶杂木林白桦林灌木林草本。下图示意该山不同演替阶段植被群落8月份土壤CO2排放量时间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9. 该山植被群落从红松阔叶林向草本逆行演替过程中()A. 草本物种数逐渐增加B. 植被覆盖率逐渐下降C. 地上生物量逐渐减少D. 群落内光照逐渐减弱10. 该时段土壤 CO2排放量受土壤温度影响最小的森林群落

8、是()A. 红松阔叶林B. 阔叶杂木林C. 白桦林D. 灌木林11. 下列因素中,与图中土壤CO2排放量的时空变化相关性最小的是()A. 土壤微生物B. 地下生物量C. 表层凋落物D. 土壤含水量【答案】9. C 10. A 11. D【解析】【9题详解】该山植被群落从红松阔叶林向草本逆行演替过程中,草本植物是在林木树种之后出现的,并非逐渐增,植被覆盖率也不是逐渐下降;但从红松阔叶林向草本逆行演替过程中,地上生物量逐渐减少,群落内因地上生物量的减少,光照逐渐增强。【10题详解】图中曲线显示,该时段红松阔叶林随时间变化,土壤 CO2 排放通量变化不大,因此红松阔叶林受士壤温度影响最小,选A。【1

9、1题详解】土壤 CO2 排放通量与生物有关,而与土壤的含水量关联度相对较小,据此选D。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美国佛罗里达半岛南部地势低洼,由于环境条件不同,分布着不同类型的沼泽(下图)。每年610月,奥基乔比湖水溢出,并通过克拉莎草沼泽缓慢注入海洋。18世纪前,克拉莎草沼泽的先民仅在出露水面的小块高地上耕作。甘蔗生长需年积温55008500,需水量大却怕涝。20世纪初,奥基乔比湖以南地区种植4000公顷的甘蔗,收获期

10、为每年11月到次年4月。为了种植甘蔗,当地抽取沼泽水,并切断湖水与沼泽地的联系。此后,克拉莎草沼泽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导致红树林适生范围向陆地方向扩张。1996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限制克拉莎草沼泽地区甘蔗种植。(1)说明18世纪前克拉莎草沼泽地区种植业只出现在小块高地的原因。(2)分析与湖泊以北地区相比,奥基乔比湖以南地区种植甘蔗的有利自然条件。(3)分析甘蔗种植后,克拉莎草沼泽水量和水质的变化特点及原因。(4)分析克拉莎草沼泽水量变化导致红树林适生范围扩张的原因。【答案】(1)地势较高,雨季不易被淹没:人口稀少,农产品需求量小。(2)纬度较低,光热较充足:受奥基乔比湖调节,冬季不易遭受冷害:以

11、草本沼泽为主,土壤较肥沃。(3)水量减少,水质变差。沼泽补给水源减少,甘蔗生长过程耗水量大,导致水量减少,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农药与化肥的施用,造成水体污染,(4)水量减少,导致沼泽南部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水体和土壤含盐量升高,红树林适生范围向陆地延伸。【解析】(1)18世纪前,克拉莎草沼泽地区人口稀少,农产品需求量小;高地处因地势较高,雨季不易被淹没,故种植业仅出现在小块高地。(2)甘蔗喜欢高温多雨环境。与湖泊以北地区相比,奥基乔比湖以南地区种植甘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光热、土壤等方面。奥基乔比湖以南地区纬度较低,光热较充足;受湖泊调节,冬季不易遭受冷害;土壤较肥沃。(3)种植甘蔗需要大量的水

12、源导致沼泽补给水源减少,水量减少导致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农药与化肥的施用,造成水体污染,最终克拉莎草沼泽水量减少,水质变差。(4)克拉莎草沼泽水量变化是指其水量减少,导致沼泽南部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水体和土壤含盐量升高,该环境变得适合红树林繁殖,从而促使红树林适生范围向陆地延伸。【点睛】1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研究风沙流,对防治流沙扩张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某地区沙漠化严重,某科考队研究地区的风沙流时发现:随着粒径的增大,沙粒运动方式依次为悬移、跃移和蠕移(图甲);沙粒绝大部分集中在距沙床面 10 厘米的高度内;输沙量与风速、下垫面密切相关(图乙)。该地区在机械固沙(采用麦草扎设草方格

13、沙障)的基础上配合生物固沙(在草方格中种草),防治流沙扩张效果显著,距沙床面 10 厘米的高度内输沙量趋近于0。(1)简述风速从 16 米/秒增至 20 米/秒时,该地区戈壁风沙流发生的变化。(2)判断风速 16-20 米/秒时,该地区戈壁0-10 厘米高度内沙粒最主要的运动方式,并说明理由。(3)分析防治流沙扩张时种草而不是种树的原因。(4)分析该地区采用机械与生物固沙后输沙量锐减的原因。【答案】(1)输沙量总量增加,沙粒粒径变大;0-2厘米高度内输沙量减小,2-10厘米高度内输沙量增加;最大输沙量出现的高度上移。(2)跃移。理由:戈壁以风力侵蚀和搬运为主,多为粒径较大的沙粒,不易悬移; 0

14、-1厘米高度内输沙量较小,蠕移比重较低,(3)风沙集中在距沙床面0-10厘米高度内,草的高度足以防风阻沙;草的生长耗水量较小,成活率较高,维护成本低,且不易造成地下水位下降问题。(4)沙障和植被覆盖地表,增大地表粗糙度,近地面风力锐减;根系固沙,土壤湿度增加,起沙阻力增大。【解析】(1)随风速的变化,该地区戈壁风沙流发生的变化可因从输沙量、沙粒粒径、输沙量随高度的变化及最大输沙量的位置分析。(2)由图可知,风速 1620 米/秒时,戈壁以风力侵蚀和搬运为主,多为粒径较大的沙粒,不易悬移; 0-1厘米高度内输沙量较小,蠕移比重较低,故结合图示,风速 1620 米/秒时,该地区戈壁 010 厘米高

15、度内沙粒最主要的运动方式为跃移。(3)与植树相比,种草比种树耗水少且易成活,且地面密植度较高,维护成本低,不易造成地下水位下降问题,且图中显示,风沙集中在距沙床面0-10厘米高度内,草的高度足以防风阻沙,据此该地多种草防沙。(4)沙障和植被覆盖地表,增大地表粗糙度,近地面风力锐减;根系固沙,土壤湿度增加,起沙阻力增大。(二)选考题(共5小题,共25分)请考生在第43.44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14.地理选修 3:旅游地理 研学旅行是围绕当地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开展实地考察与研究性学习的集体旅行。2017 年 7 月,某科考协会组织上海中学生赴格陵兰岛研学旅行。为确保旅行体验与安全性,此次研学旅行沿格陵兰岛西海岸航行,沿途登岸开展实地考察与短途徒步探险(下图)。说明此次研学旅行选择沿格陵兰岛西海岸航行的原因,并根据当地独特的自然景观与现象提出研学内容(至少 2 项)。【答案】原因:冰雪覆盖,陆路交通不便:峡湾众多,海上考察价值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