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东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227959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邵东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南省邵东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南省邵东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湖南省邵东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湖南省邵东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邵东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邵东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邵东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用时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 1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2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不用交,自己保管好以备讲评使用 第卷 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阅读线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化人格的层次攀升于 平我们所处的文化时代是一个呈现为层次多样、层次认同和层次攀升的时代。认识文化构成的“多层次”有助于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不仅有助于维护“多样性”的自觉,而且有助于引领“攀升性”的自觉。文化素质是对于一个人有无“文化”进行评价的基础层次,是一

2、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基础。我国先哲关于“仁者人也”的精要表述,就包含着人的文化素质与社会文明程度相互建构的社会理想。我们常能听到说某人“有水平,有文化”。“文化水平”作为对人的一种评价,是关乎“文化高低”的问题。文化水平关乎的是人的文化能力,包括人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果说,文化素质关乎的是个体自身的文化形象,那么文化水平则更多地体现在个体面向社会的文化建设中。但实质上,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是以每一个体文化素质的不断攀升为前提的,而一个人文化水平的标高,又必须体现为他对社会文化建设的认知乃至创造能力上。努力成为高水平的“文化人”应成为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其间人的认知和创造能力都会

3、归结为“文化水平”。如同文化素质的不断完善会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不断攀升的文化水平作为过程也是永无止境的。并且,主体完善文化素质的自我建构与其在改造客体之时的文化水平提升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并且也是一个共进的过程。把“有涵养”视为一种文化人格评价,是较之“有水平”更高一层次的文化评价。与文化素质的评价相比,文化涵养似乎提升到对人的品位与格调的关注。在这个层次上来透视文化人格,你会发现“附庸风雅”者颇为多见。风雅者,风度雅量之谓也。文化涵养是一种内涵的养成而不是外表的矫饰,它不仅需要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往往更需要情操的陶冶,它是一种文化人格,更是一种道德人格。也有人视“无故加之而不怒,骤然临

4、之而不惊”是具有高度“文化涵养”的特征。文化涵养其实也是文化人的一种陶塑和一种充实,善陶塑、能充实才能攀升到“文化境界”的层次。古人论诗曰“有境界自成高格”,文化境界当然也是对高层次文化人格的评价。对于大多数文化人而言,其实也是缘自人的文化良知的一种追求。如果说文化素质关乎“有无”的问题,文化水平关乎“高低”的问题,文化涵养关乎“厚薄”的问题,那么文化境界关乎的是“阔狭”的问题。说某人“有境界”是对其文化人格做最高级的评价。要达到理想的文化境界,有两个重要的取向:其一,面对民族智慧数千年的文化积累,要力求站在文化巨人的肩上去攀升。在文化“泛漫化”的热浪中,我们能否搭在巨人肩上甚至搂在巨人腰上都

5、不是没有疑问的,我们对于文化境界的攀升确实有“路漫漫”的感觉。其二,面对人民大众与时俱进的社会实践,要力求投身这一大潮中去“弄潮”。不去顺应潮流、驾驭潮头,如何能预见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文化境界呢? (选自2011年2月10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文化人格的层次”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化人格的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文化素质、文化水平、文化涵养和文化境界。B文化人格评价的最高层次是文化境界,它是缘自一般人的文化良知的一种追求。C文化人格的四个层次,分别关乎“有无”、“高低”、“厚薄”和“阔狭”的问题。D文化人格的层次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正确认识其特点有助于人们增强

6、文化建设的自觉性。2下列对于“文化素质”与“文化水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化素质”是对于一个人有无“文化”进行的评价,“文化水平”则是对于一个人“文化高低”的评价。B文化素质关乎的是个体自身的文化形象,文化水平则更多地体现在个体面向社会的文化建设中。C主体完善文化素质的自我建构与其在改造自我时的文化水平提升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D文化素质的不断完善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文化水平的不断攀升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化涵养是一种内涵的养成,它需要人们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尤其需要人们陶冶自己的情操,它体现的也是一种道德人格。B

7、文化素质是对人的文化人格评价的基础层次,它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基础。先哲“仁者人也”这一表述,就体现了人的文化素质决定了社会文明程度这一思想。C“附庸风雅”者和“无故加之而不怒,骤然临之而不惊”者,都不是具有“文化涵养”特征的文化人格。D只有站在文化巨人的肩上,投身文化“泛漫化”的热浪中去“弄潮”,才能攀升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一“文化境界”的层次。二、古文及诗歌阅读 (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

8、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9、。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接受B.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闻:懂得C.余嘉其能行古道 嘉:赞许D.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5.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3分)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

10、也。B.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 不拘于时,学于余。D. 大王来何操? 6.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提出了择师标准,那就是不分年龄,不分贵贱,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老师。B.第二段主要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批评了当时不重视学习和耻于求师的恶劣风气。C.第三段以孔子向他人学习为例,进一步阐明 了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D.第四段作者既肯定了李氏子蟠的好学和博学,也批评了他不受时俗限制的个性。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3分)_(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3分)_(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11、,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4分)_ (二)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旅 宿 杜 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8、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6分) 答:_9、联系全诗的情感,简析尾联的意蕴。(5分) 答:_(三)名言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_,独留青冢向黄昏。(咏怀古迹)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蜀道难)_,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_(过秦论)同是天涯沦落人, _!(琵琶

12、行)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题。生命是美丽的李永康 举目远眺,没有绿色,天是黄的,地是黄的,路两边的蒿草也是焦黑的。尽管来这之前我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可眼前的景象还是让我大吃一惊。最难的是给乡村孩子们上课,书上好多外面世界的精彩,他们闻所未闻。一些新鲜的词汇,我往往旁征博引设喻举例讲得口干舌燥,他们却是一脸陌生。有一天上自然课讲到鱼,我问同学们鲫鱼和鲤鱼的区别,他们一个个都摇头。他们压根就没走出大山见到过鱼呀我和学校领导商量,买几条回来做活体解剖,校领导露出一脸难色。我只好借了辆自行车利用星期天骑了三十多里路到一个小镇上,自掏腰包买了几条

13、回来。那节课同学们高兴得像过节一样,我却流下了热泪。听当地的老师讲,这里的学生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上课爱迟到。但开学两个月来,我教的班还未发现过这样的现象。为此,我非常得意。我当初读初中的时候,不喜欢哪位老师的课,就常常采取这种极端的行为来“报复”。虽然最终受伤害的是我,可当时就是不明白。现在我也为人师表了,如果我的学生这样对待我,我又作何感想呢?世界上的事就是怪,不想发生的事偏发生了。我把那位迟到的学生带到办公室了解情况。原来他家离学校有二十多里路,他如果要准时到校的话,早晨五点钟就得起床,还要摸黑走上十几里山路。夏天还可以对付,可眼下是深冬-寒风刺骨。我要求他住校,他说他回家和父母说说。第二天,他却没来上课。我非常着急,找了个与他家相隔几个山头的同学去通知他,他还是没来。我在当地老乡的带领下,来到了他家。忽然间“家徒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