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我省(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建设港航强省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2188368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我省(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建设港航强省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加快我省(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建设港航强省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加快我省(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建设港航强省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加快我省(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建设港航强省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加快我省(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建设港航强省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快我省(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建设港航强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我省(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建设港航强省(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快我省海洋经济发展,建设港航强省来源:省发改委研究室发布日期:2011年5月31日一、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海洋是我省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和希望所在。历届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发展海洋经济,于1993年、1998年和2003年先后召开三次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对发展海洋经济作出全面部署。2003年,省委、省政府把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列入“八八战略”,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相继出台关于建设海洋强省的若干意见(浙委200320号)、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浙政发200524号)等文件,成立省海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沿海各地以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县)为目标,积极发展海洋经

2、济。经过共同努力,全省海洋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海洋资源优势进一步突显 我省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3061个,大陆海岸线和海岛岸线总长6486公里,居全国首位,其中可建10万吨级以上泊位岸线105.8公里,建设港航强省优势突出。滩涂资源丰富,根据2004年调查,全省滩涂资源面积约391万亩,其中87.5具有淤涨型特点,围垦开发条件优良。我省拥有全国最大渔场,渔业资源蕴藏量在205万吨以上,发展高效生态渔业潜力很大。海洋旅游资源丰富,拥有2个国家级和5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各类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呈大分散、小集中格局。东海大陆架盆地有着良好的

3、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前景。得天独厚的港口、渔业、旅游、滩涂、油气等海洋资源,组合优势显著,为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资源保证和良好的产业基础。 (二)海洋经济发展取得重要进展 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7年,全省海洋经济总产出为4508亿元,从2002年全国第5位上升到2007年第3位;海洋经济增加值1540亿元,占GDP比重从2002年的7.5提高到2007年的8.3。海洋经济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推动全省特别是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 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海洋一产和涉海二、三产业产出比从2002年的21:36:4

4、3调整为2007年的11:40:49;以宁波、舟山为中心,温台、杭嘉为两翼的海洋经济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依托大港口,以大石化、大能源、大船舶、大钢铁等临港工业为重点,海洋渔业和海洋运输为基础,海洋旅游、海水利用、海洋能源、海洋生物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沿海基础设施日趋改善。舟山大陆连岛工程、温州半岛工程、杭州湾跨海大桥“三大对接工程”基本完成,海洋电力、沿海与海岛水资源保障、标准渔港建设稳步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和能源、水利等支撑体系初步形成,沿海地区和海岛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海洋经济发展保障能力得到提高。 海洋经济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宁波、舟山两港一体化在“统一规划、统一品牌、统一开发、统一管理”

5、方面取得进展,建设全省港口联盟提上议事日程。海洋综合管理制度框架、管理体系和工作程序初步建立,开始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以科技兴海示范区(基地)和海洋科技园区等创新载体为平台,政府、企业、社会共同投入发展海洋经济的良性运行机制开始形成。 (三)发展中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是海洋经济发展的统筹协调不够。海洋经济发展总体上缺乏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行业和产业发展规划的制订相对滞后,海域使用和海洋经济空间布局之间衔接不够。特别是在临港产业发展布局上缺乏统筹规划,多采取以项目带开发思路,石化、修造船等产业交错布局、遍地开花,导致资源利用低效浪费、环保压力巨大。 二是港航资源尚需优化整合。宁波舟山港一体化的

6、实质性进展还需加快,合力尚待进一步形成。沿海港口间存在无序竞争现象,受行政区划分割,基本仍处于各自为政局面,资源不能整合利用,难形成合理分工、有效合作的港口体系。港口、航运、物流等资源整合力度不足,内河航道与沿海港口之间尚未形成江海联运体系。 三是临港产业发展缺少大项目支撑。临港重化工业更多依靠外来资本和技术,产业发展主导性不足。海产品精深加工、高精尖临港工业、海洋生物利用、海洋装备制造业和海洋新能源开发等新兴海洋产业培育力度较弱,发展较为滞后。海洋捕捞、海水养殖等传统渔业面临严峻挑战,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四是要素制约问题比较突出。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沿海地区交通、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

7、日益凸显。杭甬运河与宁波舟山港沟通瓶颈尚未解决,甬台温沿海高速公路建设囿于多方面原因迟迟未定。建设用地指标有限与滩涂围垦土地不能利用并存,“望涂兴叹”问题突出。基础设施项目融资难与民资充沛、大量外流的问题并存。普通劳动力资源充足与中高级技术人才缺乏的现象并存,人才要素供给结构性失衡。 五是生态环境压力日趋增大。我省中度和严重污染海域已占内水水域面积的70%左右,其中海水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石油类污染水平分别位居全国第二、第四,海洋功能区主导功能水质达标率仅为21.2%。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问题突出,近海海域主要污染物80%以上来自陆源排污。不科学的滩涂围垦和海洋开发活动对海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负面

8、影响,局部海域已出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现象。风暴潮、赤潮等海洋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灾损日趋严重。 二、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意义 我省是陆域小省,却是海洋大省,海洋资源优势是我省最大的资源优势。海洋是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依托和战略空间所在。海洋经济是我省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极,是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主战场。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看,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具有重要的全局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发挥海洋资源优势,拓宽发展空间的战略选择 浙江陆域面积较小、矿产资源贫乏,要素资源特别是土地紧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包括港口、渔业、旅游

9、、滩涂、油气等在内的海洋资源优势是浙江最大的资源优势,是浙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依托,也是浙江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所在。环杭州湾地区是浙江经济发展的龙头老大,温台沿海地区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后起之秀,浙江经济要有更大的发展,必须依托环杭州湾地区和温台沿海地区,跳出陆域的局限,充分发挥海洋资源特别是港口和滩涂的优势,拓展发展空间,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实施陆海联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 统筹区域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促进我省区域协调发展,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平原与山区、陆地与海洋的关系。根据“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三带四极二翼”的区域空间布局,依托环杭州湾地区和温台沿海地区,推进陆

10、海联动,加快环杭州湾产业带和温台沿海产业带的发展,实现陆海之间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互联,有利于发展三带、强化四极、保护二翼,是统筹陆域经济与海洋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推进浙江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求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实现临港大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突破。特别是依托港口发展重化工业,既是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突破口,也是全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之举。我省以石化、钢铁、造船为重点的临港大工业加快发展,将是浙江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同时,海洋生物工程、海洋医药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领域,浙江具备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

11、件。要优化调整我省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加快发展海洋经济。 (四)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对外开放的必由之路 资源和产品“大进大出、两头在外” 是浙江经济的特点,在国内外竞争日益加剧的严峻形势下,急需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走出去、引进来”解决资源和市场问题。要充分发挥我省海洋优势,加快发展港口航运业,形成高效快捷的集装箱以及大宗货物集疏运体系,加快建设对外贸易物流基地和战略物资储备基地,通过“大进大出”,扩大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拓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实现跳出浙江、发展浙江。 三、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一)总体要求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港

12、航强省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两创”总战略,以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为目标,以港口航运和临港工业为突破口,以沿海产业带建设为主战场,以改革创新和科技兴海为动力,坚持港口、产业、城市三位一体,陆域经济和海洋经济联动发展,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扩大海洋经济总量,增强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浙江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和港航建设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主要目标 海洋经济总量明显壮大。到2012年,海洋经济总产值7000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2700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9。建

13、成以宁波舟山港为龙头,温州港、台州港和嘉兴港等为两翼的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海陆统筹、通江达海的港口及集疏运体系,基本满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长三角乃至更大范围发展。 海洋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海洋渔业稳定发展并进一步优化,石化、船舶、能源、钢铁、装备制造等临港大工业取得突破性发展,港口物流、海运服务、海洋旅游等海洋服务业获得跨越式发展。到2012年,主要海洋经济技术指标居全国前列。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500万TEU,船舶运力总规模1600万载重吨,临港工业增加值达1800亿元。 海洋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升。石化、船舶、装备制造等临港大工业和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药等新兴

14、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海洋科技与教育创新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实现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资源利用由粗放型外延式向集约化内涵式的转变。到2012年,海洋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贡献率达60%。新建10个左右国家级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培育50家左右海洋高科技企业。 海洋经济空间布局更加完善。到2012年,基本建成“两带五区”(即环杭州湾产业带、温台沿海产业带和宁波、舟山、嘉兴、温州、台州五大临港产业集聚区)的空间格局,基本形成一批符合海洋功能区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相对集中、功能清晰、特色鲜明的海洋经济重点区块,海洋经济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海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

15、海洋污染趋势得到扼制。到2012年,重点海域主要污染物排海量比2007年削减15%,近岸海域环境达到功能区要求,重要海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近岸海域、重要港湾和入海河口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趋势初步得到控制。滩涂资源得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海洋经济发展环境显著优化。沿海和海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基本实现陆海基础设施互通共享。海洋科技、海洋教育、海洋文化事业快速发展,整体跃入全国先进行列。海区渔民就业、养老、医疗社保体系基本建立。海洋经济发展的机制体制得到理顺,海洋管理的法规制度、执法手段更加健全,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全社会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氛围基本形成。 四、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主要任务

16、按照加快建设港航强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今后一个时期我省要全力抓好港航建设、沿海产业带建设、沿海基础设施建设、海洋生态建设等四项主要任务。 (一)加强港航建设 1、坚持港航并举的战略方针 建设港航强省要坚持港航并举的战略方针,在统筹规划,加强泊位、航道、锚地等港口设施建设,完善内河航道、高速公路、疏港公路、铁路、航空等集疏运网络的同时,更加重视现代港口运营商和航运企业的培育,更加重视现代航运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更加重视现代港航人才的培养。要加强港航发展与依托城市、沿海产业带之间的良性互动,处理好政府科学引导与市场有序竞合的关系,加快浙江港航的现代化步伐。要进一步强化港口服务功能,转变发展模式和运营管理,营造规划协调、要素支持、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