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提升练11 古代诗歌鉴赏2(含解析)新人教版

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12MB
约10页
文档ID:92146910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提升练11 古代诗歌鉴赏2(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1/10

古代诗歌鉴赏(二)1.(2019·德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9分)[双调]水仙子·咏竹马谦斋贞姿不受雪霜侵,直节亭亭易见心渭川①风雨清吟枕,花开时有凤寻②  文湖州③是个知音春日临风醉,秋宵对月吟舞闲阶碎影筛金注】 ①渭川:渭河,古渭河流域以盛产竹子著称②“花开”句:传说凤凰喜欢竹子③文湖州:宋代著名画家文同,字与可,以善画竹而闻名曾为湖州知州,故世称文湖州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抓住竹子的外形特征和独特的生长个性进行阐发,表达作者对竹子的赞赏B.“花开”句运用凤凰喜欢竹子的典故,竹子花开自有凤凰来寻,用凤凰的高贵烘托竹子的高洁这与辛弃疾的“马作的卢飞快”表现手法一致C.“文湖州”句借文湖州画竹,表明文与可是竹子的知音,也是我的知音,委婉表达对竹子的喜爱D.作者是在咏竹,又不止于咏竹,更是借竹抒发孤芳自赏之意,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D [D项,“孤芳自赏之意”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不当,作者借咏竹表明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人生追求](2)赏析“春日临风醉,秋宵对月吟舞闲阶碎影筛金”这三句的妙处6分)                                                                                                            答案:①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对竹子不同时候的姿态进行了生动的描摹;②赋予竹子鲜明的人格色彩,营造了空灵飘逸意境;③进一步抒发了对竹子的赞美之情,深化了诗歌主旨。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2018·自贡二诊)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1)~(2)题9分)江边晚望刘秉忠①沙白江青落照红,沧波老树动秋风天光与水浑相似,山面如人了不同千古周郎馀事业,一时曹孟谩英雄东南几许繁华地,长在元戎②指画③中注】 ①刘秉忠(1216-1274):元代政治家、文学家,曾随忽必烈南征北讨,这首诗歌应写于长江边②元戎:指忽必烈,当时还未即位当皇帝③画:通“划”,筹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由晚望江景,引出对历史和现实的评说,融写景、议论、抒情于一体 B.五、六两句用典,表达了对周瑜的历史功业的羡慕之意,赞美曹操是真正的英雄 C.最后两句写如何攻打偏居东南的南宋,早就已经在忽必烈的准备和谋划之中 D.后四句,把千古公认的英雄与现实的豪杰两相对照,表达了对忽必烈的赞美之情B [B项,“羡慕之意”“赞美”错,“馀事业”是说周瑜功业还没有完成,“谩英雄”是说曹操也算不上真正的英雄](2)本诗首联描写景物富有特色,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6分)                                                                                                             答案:首句用“白”“青”“红”等颜色词,抓住景物特征,细致生动地描绘了秋日傍晚景色的灿烂多姿;(3分)第二句用一动词“动”,准确传神地刻画了老树、沧波在秋风中的飘摇动荡之态,境界苍茫雄壮。

或:意象色彩鲜明,构成绚丽苍茫的意境;动静结合)(3分)3.(2019·深圳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扬州偶会前洛阳卢耿主簿韦应物楚塞故人稀,相逢本不期犹存袖里字,忽怪鬓中丝客舍盈樽酒,江行满箧诗更能连骑出,还似洛桥时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人的衣袖里仍保存着友人写的文字,这一细节流露出诗人对友人情意的珍惜重视B.第四句将眼前人与昔日印象相比照,由此引起内心的波动,反映诗人对友人的关爱C.颈联用两个典型的画面,表现诗人与友人客舍对饮的畅快淋漓,江行唱和的兴致盎然D.整首诗意象绚丽丰富,风格飘逸豪放,在多个场景的切换中表现了情感的起伏变化D [D项,“意象绚丽丰富”错,应是语言毫无雕饰,用平常语写出不平常的意境](2)这首诗的尾联笔法灵活,意蕴丰富,请你对此加以赏析6分)                                                                                                            答案:①结句不结情,诗情更深化(推进喜悦之情)。

更”句表示两人除偶遇之外,还能并辔同游,这是更大的快乐;“还”句表示仍然能像以前在洛桥一样,将愉悦之情又推进了一层②打通时(今昔)空(扬州、洛桥),巧妙拓展意境也可答“虚实结合”)现在的连骑共行让人想起当年在洛桥并辔同游的情景,现在与过去的场景相重叠,写出作者与故友相聚的喜悦③留白式结尾,拓展诗的想象空间现在的情景还跟当年在洛桥时一样,当年的经历给人留下想象回味的空间每点2分)4.(2019·佛山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雨过偶书①王安石霈然②甘泽洗尘寰,南亩东郊共慰颜地望岁功③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④闲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注】 ①熙宁七年(1074),大旱此时新法功效业已呈现,王安石仍六次上书,自请罢相,以礼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出知江宁府一年后,王安石再次进京为相本篇是他回到江宁后得雨而作②霈然:雨量充足貌③岁功:一年的收成④枕簟:竹席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甘”“洗”“共”三字生动地写出雨降临及时,雨势酣畅,人们欢欣鼓舞的反应B.第五句“分”字准确写出雨后云雾散去,星斗渐现,且以“风雷静”突出了雨后的宁静。

C.第六句写出雨后凉意怡人,而室内枕簟却被闲置一边,诗人借此表现了自己心境的落寞D.这首诗语带双关,托物言志,通过描摹雨态、雨势及其影响,表达了自己的志向作者的另一首诗《登飞来峰》也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C [C项,第六句写的是雨后新凉,房间中的枕席也令人感到舒适,符合王安石自请外放的淡然豁达心境的落寞”理解有误](2)诗的尾联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尾联诗句字面上写浮云在霖雨解除旱情后就回归深山,写出浮云明白进退之趣2分)“谁似浮云”表面上是疑问谁似浮云,其实是暗指诗人自己诗人肯定浮云,表达出做官就要有为民为国造福的思想2分)“谁似浮云”也是反问,表达自己不会像浮云一样,稍有小成就功成身退,而是会继续努力进取,为国为民造福2分)5.(2019·成都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小寒食舟中作①杜 甫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②萧条戴鹖冠③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注】 ①诗人暮年漂泊潭州时所作②隐几:席地而坐,靠着小桌几③鹖(hé)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题交代写作时间与地点舟中”一语双关,真实反映了杜甫晚年的漂泊处境,同时隐喻天下百姓像自己一样流离失所B.首句承题,写诗人强打精神,饮酒过节强饮”两字意蕴丰富,折射出诗人不欲饮酒、应节当饮、以饮浇愁的复杂心绪C.第二句写诗人穷愁潦倒的身世际遇以儒士之身而戴隐者鹖冠,点出诗人无官无职,包蕴着不为朝廷所用的无奈与辛酸D.尾联总束全诗,深化主题面对眼前春江之上青山白云的自然景色,诗人遥想万里外的长安,表现了他忠君忧国的执着 A [A项,没有“一语双关”;“舟中作”为实写,并无隐喻](2)颈联写舟中江上的景物,请简要赏析它的表达特色6分)                                                                                                            答案:①由近及远写景,层次分明。

蝴蝶翩跹,穿空而过,是近景;片片轻鸥,逐流飞翔,是远景②运用叠词,有韵律美③运用反衬,以蝶鸥自在轻快反衬诗人心情的沉重每点2分)6.(2019·太原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发商水道中陈与义①商水西门语,东风动柳枝年华入危涕,世事本前期草草檀公②策,茫茫杜老诗③山川马前阔,不敢计归时注】 ①陈与义(1090-1138):宋朝诗人1127年,北虏入寇,诗人南奔,途经河南商水作此诗②檀公:指刘宋征北将军檀道济,他出击魏军时因粮饷不继而仓促撤兵,致魏军深入③杜甫有“干戈浩莽莽”诗句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明地点是商水西门,时间是春天柳枝飘动的时节,标题表明将从商水出发B.第二句以春风吹动柳枝烘托离愁别绪,写出奔亡途中行程催迫以及不得不离开的伤感C.“世事本前期”是说眼下时势方艰,但追本求源,也有其前事之因,有命中注定之意D.诗人借檀公典故有追究北宋贻误战机的罪过之意,借杜诗抒发自己漂泊无定的感慨C [C项,不是“命中注定之意”,而是有暗讽北宋王朝之意](2)尾联两句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前句写景,写出山川的辽远;后句写自己不敢作归乡之计。

2分)以开阔之景反衬难归之情2分)与上联中的前途“茫茫”形成情感呼应2分)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忆 昔①韦 庄昔年曾向五陵②游,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注】 ①本诗作于诗人来长安应试之时,也是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城之时②五陵:五陵原,距长安四十公里处汉高祖刘邦将关东地区的二千石大官、高赀富人及豪杰并兼之家大量迁徙关中,伺奉长陵,并在陵园附近修建长陵县邑后汉朝四任皇帝也竞相效仿,共建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与长陵,共称五陵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诗紧扣“忆昔”二字,首联以“昔年”领起,前六句回忆长安昔日繁华景象,尾联转向“今日”,抚今追昔,感慨遥深B.首联中的“五陵”与《琵琶行》中“五陵年少争缠头”中的“五陵”所指地名是一致的C.颔联“长似昼”“不知秋”二语讽刺统治阶层沉迷于酒色,以致昼夜不分、春秋不辨,直抒胸臆,辞旨显达D.李商隐《马嵬》中就有“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莫愁”在这里取“不知愁”之意,暗含对浮华歌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哀痛。

C [C项,“直抒胸臆,辞旨显达”错,诗句描写豪门贵族昼夜不分、春秋不辨地沉溺于酒食声色,暗含他们只图享乐,而全然不顾国家之兴亡,辞旨较为含蓄](2)尾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6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