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学案)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2139887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3届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3届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3届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3届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届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学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届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整理编辑:廖自威 一、考点诠释: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般指鉴赏诗歌在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篇章结构等四方面的特色。(考试说明)能力层级:鉴赏评价 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题型与规范:1、分析表达技巧类型答题规范。【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分析。【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或写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三步走】第一步,明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扣住字眼细析手法;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作用、效果以及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

2、情。答题公式: 技巧 分析 感情、作用、效果2分析一词领全诗类型答题规范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考生对全诗结构技巧的把握程度。 【答题三步走】第一步,表明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第二步,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第三步,总结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答题公式: 主旨 分析 结构作用注意,此题实际考查篇章结构,与炼字类考查极易混淆。三、表达技巧(概要)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

3、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篇章结构)(1)修辞方法。(见后文)(2)表达方式(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相生、以乐景衬哀情)描写手法:衬托:正衬 / 烘托 对比与反衬(动静、明暗、乐景哀情、哀景乐情 虚实) 白描、细节描写、直接描写与侧面描写(描写方法与表现手法在分

4、类上存在交叉关系。下同。编者注)描写景物的常见角度、方法:物象的组合方式(远近、高低、俯仰、上下) 画面色彩(明暗、冷暖);色彩搭配诗中有画 诗画结合 动静虚实 点面、时空 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 用笔繁简:工笔细描、粗笔勾勒(3)表现手法。赋、比、兴(创作方法);象征、衬托、对比、托物言志、虚实结合、以动写静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首尾呼应)、伏笔铺垫、总分结合、层层深入、承上启下等。四、知识储备:(一)、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5种。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5、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如李白子夜吴歌冬歌。2描写。用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具体描绘和刻画。(1)细节描写。通过对某一场面或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进行细致刻画,获得“见微而知著”的效果。如张籍的秋思,只剪取家书即将发出时的一个细节“行人临发又开封”。(2)白描。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3)虚实结合。(见状元360P18

6、7188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相互映衬,交织一起表达某种感情。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即暗写);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一是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像显实境。二是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三是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虚”的方法,从我们读过的作品来看,主要有两种:一是遥想,

7、二是梦境。而眼前之景之事则为实。“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如曹操观沧海、朱熹的水口行舟、李白的越中览古。(4)动静结合。如王维的鹿柴。3抒情。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1)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直接袒露襟怀,不加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杜甫的望岳。(2)间接抒情。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

8、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二)乐景与哀景的关系:诗歌中只要有景语,就一定与作者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要品味出情是何情,景是何景。

9、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如许浑的谢亭送别。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意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托物抒怀。托物言志常常通过象征的手法来实现。王冕墨梅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情感,表现情绪的。所谓的“景物”,是由若干个具体的、各自不同的“物象”构成的,而托物言志诗的所托的“物象”是单一的、唯一的,如“梅”“菊”等。情感方面比较,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而托物言志的“志”,是指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的心迹

10、、人生态度或人生感悟等,既是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4议论。如苏轼题西林壁、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二)、修辞手法。古诗中经常出现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双关、互文、用典等。(考试说明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编者注。)1、比喻。2、比拟。3、夸张。4、借代。5、对偶。6、对比。7、设问。8、反问。9、双关。10、互文。11、用典。修辞手法。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

11、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1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例如写“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江水写愁,则使人想见愁意之绵长。 2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运用拟人,不仅可以使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而且能鲜明地表现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的感情。如刘攽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

12、切喜爱之情。 3夸张。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的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4对比。也叫对照,就是故意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的修辞手法。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

13、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5借代。指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用事物的局部代替整体。借代可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唤起读者的联想。 (1)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如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 (2)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如李白送孟浩然之

14、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帆”原指挂在船桅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这里诗人以“帆”代指整个船。 (3)以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去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举酒欲饮无管弦”,“管”是一种类似于笛的乐器,“弦”是乐器上的肠线或金属丝。这里诗人用“管”“弦”指代音乐。 6双关。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式。双关的作用:(1)语意丰厚,余味深长;(2)含蓄委婉,耐人寻味;(3)形象鲜明,印象深刻。如刘禹锡竹枝词中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

15、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 7对偶。指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正对:上下句在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作用表述语:语言工整,音韵和谐,描绘了或渲染了(什么)形象。 反对:上下句在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作用表述语:正反对比,态度鲜明,突出了(爱憎分明)的感情。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8反复。指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群的修辞方法。作用有: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使要表达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使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音节优美,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如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