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必修3 1.2.3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教案(配套)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110165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必修3 1.2.3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教案(配套)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必修三必修3 1.2.3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教案(配套)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必修三必修3 1.2.3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教案(配套)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必修三必修3 1.2.3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教案(配套)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必修三必修3 1.2.3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教案(配套)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三必修3 1.2.3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教案(配套)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必修3 1.2.3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教案(配套)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3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组成。(2)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一般工作程序。(3)掌握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4)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教学重难点】(1)地理信息系统的一般工作程序。(2)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搜集全球定位系统的相关图文资料,在教室里展览交流。二、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地理信息技术中的地理信息系统,另外还有和地理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数字地球,这节课我们要掌握哪些内容呢?请大家看大屏幕:大家欣赏下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如下图:师: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每天下午的天气预报,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天气预报为我们早知道天气状况提供了很好地参考。大家想过没有,电视上我们每天看得懂的天气预报图是怎么得出来的呢?这主要是运用了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地理信息系统而来。板书:一、地理信息系统简介1.概念师: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呢?它的优点有哪些?它的功能有哪些?她的发展过程是怎么样的?大家看大屏幕,举手回答问题。学生回答,教师评价。板书:2.优点3.功能4.发展师: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由哪些呢?大家结合大屏幕,一起来填空吧。板书:1.系统硬件2.系统软件3.数据4.应用人员5.应用模型师:同学们的刚才回答都很好,然后我们来了解下地

3、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过程,大家看大屏幕,思考填空:板书:三、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过程师:同学们的回答,很棒!现在我们来看数字地球的基本知识,请同学们举手回答。学生思考,教师板书。板书:四、认识数字地球1.概念2.应用技术师:同学们刚才的回答很好,说明基础知识掌握不错。同学们再抬头看大屏幕,并结合导学案,将PPT中的预习导学内容完成,以检验下预习效果。大屏幕的题目如下:1.关于地理信息系统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理信息系统是利用计算机采集地理信息的一种工具B.地理信息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处理、分析地理信息的一种技术C.地理信息系统是依靠计算机实现地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和应用的系统D.地理

4、信息系统19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2.可以分析处理该空间数据变化的系统是( )A.全球定位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系统 D.测量系统3.我国非常重视对GIS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中国GIS协会第十届年会展览于2009年8月在昆明云安举办。地理信息系统是依靠计算机实现地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和应用的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优点是()图形化可视化纸质化实物化A. B. C. D.4.寻求两点之间最短、最快或景点最多的路径等可借助于( )A.遥感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地球卫星系统5.飞机飞行途中,每位旅客都可随时查阅自己的位置及飞临地区的人文、自然景观,采用的技术是

5、(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6.下面关于“数字地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数字地球”是指用数字表示地球大小B. “数字地球”是把整个地球信息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C. “数字地球”指用经纬网的数据来表示地理事物的位置D. “数字地球”指用GPS数据来表示地球上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7.“数字地球”的核心技术包括 ()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现代通信技术A. B. C. D.师:嗯,刚才同学们又快又好地完成了预习自测的题目,大家课下都预习地很好。现在我们来重点探究下面这几个问题。(设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6、)首先大家先来看探究一:地理信息系统比传统纸质地图的优越性。地理信息系统比传统纸质地图有哪些优越性?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老师点评。师:明确了地理信息系统比传统纸质地图的优越性后,我们想地理信息系统存储和处理的数据有哪些呢?大家请看第二个探究问题:地理信息系统存储和处理的数据。地理信息系统存储和处理的数据有哪些?(学生探究:同学们共同探讨)生:(学生回答教师简要总结)略。师:了解了地理信息系统存储和处理的数据,那么,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过程是怎样的?同学们进行第三个探究活动: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过程。(学生探究:同学们共同探讨)生:(学生回答教师简要总结)略。师:现在,在了解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后

7、,我们来探究下地理信息系统有哪些应用领域?尤其是在交通上的应用,请同学们列表总结探究。GIS在城市管理中的主要作用可解决的基本问题举例说明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城市规划具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城市救灾防灾城市环境管理(学生探究:同学们共同探讨)生:(学生回答教师简要总结)略。师:最后,我们来看一下数字地球与“3S”技术的区别和联系。(学生探究:同学们共同探讨)生:(学生回答教师简要总结)略。师:前面的预习部分和探究活动大家表现都很好,现在我们用8分钟来做一下大屏幕上这6道题目,看谁做地又好又快!大屏幕上的题目如下:1Google公司发布推出了一款卫星影像地图服务新产品Google Earth。通过互联网

8、搜索指定的数据库,地球上的每个人都能清楚地找到自己家的房顶,同时精确地显示鼠标指针处所代表地点的地理坐标。下列对Google Earth软件的理解,正确的是( )应用的核心技术是GIS技术 真正实现了数字地球 Google Earth数据库中的数据主要来源于RS、GIS 方便人们分析区域的空间信息A B C D2.2019年10月17日,澳大利亚南威尔士州发生严重森林火灾,大火持续数日仍难以控制。监测和评估火灾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RS,GIS B. GPS,RS C. GIS,数字地球 D. GPRS,RSGIS是用于空间分析的计算机系统,某中学地理小组将它用于课题研究。据此回答

9、34题。3.下面四图,是同学们为家乡所作的自然、社会经济方面的资料分析图,其中只适宜用GIS数据库软件制作的是( )4.同学们拟分析家乡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在GIS数据库中,须调用的专题图层有下列中的( )地形图层 土壤图层 气候图层 人口图层 商业网点图层 农业图层 工业图层 城市图层 交通图层A B C D下图示意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 )图层。据此回答56题。5.该专题研究可能是()A耕地分类和评价B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C商业分布和规划D学校分布6. 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的选址,在下列图层中应增加()大气污染区域规划造纸厂、印刷厂分布水文地质ABCD学生

10、做题,展示答案;教师评价,然后出示参考答案。三、课堂小结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

11、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今天我们学习了地理信息技术之一地理信息系统,还有数字地球的相关知识,了解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优点、主要功能、发展过程、基本组成、工作过程

12、和应用领域,其中能够结合实例,掌握遥感的应用(尤其是在交通道路上的应用)是学习的重点。同学们课上学习劲头很足,请继续努力。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

13、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

14、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板书设计】一、地理信息系统简介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1.概念2.优点3.功能4.发展二、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1.系统硬件2.系统软件3.数据4.应用人员5.应用模型三、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