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 第3章 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达标检测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109673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1 第3章 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达标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必修1 第3章 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达标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必修1 第3章 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达标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必修1 第3章 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达标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1 第3章 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达标检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讲读下列图表,据此回答12题。1980年2019年耕地55%40%林地20%44%草地5%7%荒地15%2%其他5%7%R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1据资料可以推测,19802019年R河流域(C)A径流季节变化增大B土壤层变薄C生物多样性增加 D下游泥沙沉积增多解析依据表格材料可知该地区耕地面积减少、林草面积增加,说明该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因此径流量季节变化会减小;水土流失减弱,土层侵蚀减弱,土层不应变薄;下游泥沙减少。故A选项正确。2四位同学针对如何实现该区域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整治措施,其中较合理的是甲同学:TR河段西侧坡修建梯田,东侧坡植树种草(D)乙

2、同学:TR河段东侧坡修建梯田,西侧坡植树种草丙同学:大力治理低湿洼地和盐碱地,发展生态农业丁同学:实行治水、改土与绿化相结合,发展立体农业A甲、丙同学 B甲、丁同学C乙、丙同学 D乙、丁同学解析根据经纬度及等高线数值判断,图示地区为我国南方亚热带的山区,易出现水土流失问题;TR河段以西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以东等高线稀疏,地势起伏小,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本区域进行治理,要防止水土流失,西侧适合植树种草,东侧适合修建梯田;本地区不易出现盐碱地,基于地形地势特征适合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乙、丁两同学说法正确,答案选D。(2019江阴模拟)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据此回答34题

3、。3有关各地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C)A东亚地区:环节的水量7月份较小B南亚地区:环节的水量1月份较大C地中海沿岸:环节的水量7月份较小D开普敦附近:环节的水量1月份较小解析读图可知,环节为蒸发,东亚地区7月气温高,蒸发量大;环节为降水,南亚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7月降水量较大;环节为地表径流,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降水量少,地表径流量小;环节为植被蒸腾,开普敦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1月为南半球夏季,此时开普敦蒸腾作用强。4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D)A目前人类对环节施加的影响最大B跨流域调水可以增加环节的水量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

4、“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C修建水库可以减少环节的水量D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环节的水量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

5、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解析目前人类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为环节;跨流域调水可以减少环节的水量;修建水库可以增

6、加环节的水量;植树造林可以涵养水源,增加地表水下渗。5(2019太原调研)下图是我国某条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示意图,该地全年降水量比较均匀。读图,完成下列问题。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

7、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1)比较该河流甲、丙两个汛期形成原因的异同。(2)分析乙时段河流流量较小的原因。(3)归纳该河的主要水文特征。(4)近几十年来该河水量明显减少,甚至夏季出现断流现象,请分析其原因。答案(1)相同点:影响因素均为气温。不同点:甲汛期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所致;丙汛期是夏季冰川融水所致。(2)4、5月份,随着气温的升高,蒸发量增加,季节性积雪的融化量不断减少,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同期,农业用水量较大,致使河流流量较小。(3)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出现在夏季和春季,冬季断流;径流量年际变

8、化小。(4)人类活动规模扩大,沿岸过度使用水资源;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缩。解析第(1)题,该地全年降水量均匀,但图中显示径流量变化较大,图中甲、丙分别位于3月和8月,且径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则影响因素为气温。第(2)题,河流径流量减少与补给水源减少和人类用水多有关。第(3)题,该河流补给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则必然位于内陆地区,水文特征注意归纳图中信息,从水量及季节变化、汛期等角度分析即可。第(4)题,以冰川为补给水源的河流,若流量减少,必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减少有关,也与人类过度用水有关。6(2019合肥模拟)读“安徽省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甲湖泊上、下游河段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原因

9、。(2)分析乙河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3)近年来,丙河下游河段径流量、含沙量有所减小,请简析其原因。答案(1)差异:甲湖泊上游河段流量和水位变化大、含沙量大、流速快,下游河段流量和水位变化小、含沙量小、流速慢。原因:甲湖泊下游河段受湖泊的调节作用,流量、水位变化较小;河流经过湖泊时,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含沙量小);下游河段流经平原地区,落差小,流速较慢。(2)6、7月间淮河流域降水强度大,时间长;淮河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水流速度慢;上中游支流多,下游河道淤塞,泄洪不畅。(3)上中游水利工程的修建,上中游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等。解析第(1)题,水文特征的差异应从流量、含沙量、流速等方面进行分析;原因主要从湖泊的调节作用、地形等方面分析。 第(2)题,从降水集中、地势平坦、支流多等角度回答。第(3)题,原因应从水利工程的建设、植被恢复、引水工程的实施等方面进行分析。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