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期中(13章)提纲 湘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043693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557.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期中(13章)提纲 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上册期中(13章)提纲 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上册期中(13章)提纲 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上册期中(13章)提纲 湘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期中(13章)提纲 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期中(13章)提纲 湘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上期中地理基础知识提纲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6 个。6、我国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我国共有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13、我国地形两大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三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形类型复杂(我国地势特点);地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境上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中华五岳: 东南西北中,泰衡华恒嵩。第 4 页北半球1、中国位于和位于、(半球位置);中国海陆兼备国,是一个34 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 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34 个内蒙古高原;广布丘陵)。(山地高原盆地平原16、四大

2、高原: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黄土高原(海陆位置);中国领土大部分在,小部分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及行政中心。地表坦荡;俄罗斯在,没有寒带(纬度位置)。仅次于、7、2019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数为黄土广布,沟壑纵横加拿大,居世界第 3 位。2、我国领土的四端: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亿,是澳门世界人口最多东,最少的是的国家。人口最多的省是广。(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云贵高原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以北的主航道中心线上。最南端:(海南省)曾母暗沙黑龙江。最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8、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特点: 黑龙江的黑河市到云南的。大体可从县划

3、一条直线(即17、四大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其内的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最西端:(新疆维吾尔人口地理分界线),此线人口密度大,人口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东南部自治区)帕米尔高原。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近 50稠密;此线西北部人口密度小,人口稀疏。漠;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度,东西跨经度 60 多度,分属于东 5 区至东 9 区的五个时区,采用东八区的区时,即“北京时河;准噶尔盆地置最高的盆地;是我国纬度位柴达木盆地是间”。3、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 18000 多千米,从北往南我国海拔最高的内陆“高原盆地”,矿产丰富,有“聚宝盆”之成都平原12渤海依次濒临、东海、南海。我国的领海称;有“

4、紫色盆地”四川盆地宽度为海里。和琼州海峡是我国。之称,盆地内的地势平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雷州半内海渤海4、我国三大半岛:岛;三大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两大坦,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称。海峡:台湾海峡(属东海)、琼州海峡。9、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增长快,18、三大平原: 原,以黑土著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主要由黄河、淮河、青少年的比重高。科学的人口观:人口的增长必海河冲积而成,也称黄淮海平原;提高人口质量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实行计划生育, 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相协调。环境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最低、有“水乡”、“鱼米之乡”之称。19、三大丘陵:辽东

5、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11、我国共有 56 个民族,其中有 55 个少数民族。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 1/3,山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最少的是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 主要分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合称山区,我国山区面积占 2/3。云南省布在省,主要分布在省,主要分布在省,是我国民族数最多省区。14、我是地势三级阶梯概况:5、我国陆上疆界 2 万多千米,陆上邻国有 14 个。12、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 杂居。各民族分布状况: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 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等边疆地区。15、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6、东西走向的山脉: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阶梯名称及界线平均海拔主要地形类型第一级阶梯4000 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分界线(西起)昆仑山(经)祁连山(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第二级阶10002019 米高原、盆地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 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南北走向:横断山脉、贺兰山、六盘山。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梯分界线(东北向西南依次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500 米以下丘陵、平原20、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广多特殊天气。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时间分布规律:夏秋多、冬 春少,年际变化大。24、根据降水量和蒸发

7、量的关系,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四种干湿地区类型。冰期最长的河流。31、青海湖(青)是我国最大的湖泊,最大的咸水湖。鄱阳湖(赣)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32、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注入东海,全长 6300 千米,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也是我国第一大河。称为“黄金水道”。防洪是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一位。我国主要矿产的分布:煤矿;石油、天然气;铁矿;有色金属矿。40、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 少。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最少的地区是四川盆地。41、“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8、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草地所占比重大,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这是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42、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耕地分布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分布在内蒙古东部、青藏高原东部与南部。我国人工林面积居居世界第南部山地(人工林),主要分布在、(天然林)以及东一位。“三北”防护林带跨东北、华北、西北,主方,等量线通过的地方,又是温度带中的34、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全长 5500 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35、黄河塑造了华北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要作用是防止风沙。43、河流水和湖泊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

9、而耕地南少北多。21、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南方温 暖,越往北气温越低(冬季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白昼短,得到的太阳光热少;北方地区邻近冬季风的源地;受山脉的阻挡,南方受冬季风影响小);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普遍高温(夏季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22、我国的温度带:从北到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 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一个高原 气候区。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干湿地区中的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26、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27、我国的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洪涝和干旱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

10、灾害。塔里木河28、我国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东部外流区,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唯一向北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大部分属于季节 性河流,河水主要来自“塞上江南”是指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36、黄河下游在华北平原上,泥沙淤积,成为“地上河”。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中游。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是治黄的根本。44、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 少。时间分布特点:夏秋多,冬春少。45、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节约用水,科学用水 ,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有

11、效途径。46、我国跨流域调水工程: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注:南水北调结合课本 76 页)。48、东海素有“天然鱼仓”之称。我国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四大渔场:舟山水量最大。位于塔里木盆地内的最大的内流河。是我国非可再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渔场、黄渤海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北部湾渔场。其中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渔场。舟山渔场的形成29、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37、自然资源分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两类。原因主要有东海大陆架广阔,光照、养分充足;河。全长 1800 千米,北起,南至市;自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有长江水流入,带来了大量养分;有台湾暖流和

12、北向南流经、江六省市,沟通、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矿产资源属非可淮河、黄河、再生资源外,其余均属可再生资源。沿岸流在此交汇等。49、我国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长芦盐场是我国江五大水系。30、河流水文特征可以从河流的、38、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总量大,人均少39、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特点:。最大盐场。成因:位于我国北方,降水少,晴天多,蒸发旺盛;地形平坦,利于晒盐。长江沙量珠江、四个方面来分析。是我国中。煤、铁、石油北方居多;有色金属南方居多。50、在各种海洋污染物中,石油污染物对海洋生汛期最长的河流;是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在我国能源资源中,煤的储量和产量均居首位,物资源的危害最大。海洋污染易引发赤潮。23、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从东南沿黄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黑龙江是我国结其次为石油和天然气。我国煤炭的产量居世界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