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一高一历史限时练: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042715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必修一高一历史限时练: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民版必修一高一历史限时练: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民版必修一高一历史限时练: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民版必修一高一历史限时练: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民版必修一高一历史限时练: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民版必修一高一历史限时练: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必修一高一历史限时练: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单选题11969年,西德推出“新东方政策”。其内容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加强与西方合作的同时,加强与东方的谅解,二是承认两个德国并存局面,加强东西德之间的联系,以实现德国问题的最后解决。据此,西德推行该政策有助于( )A 改善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B 推动多极格局的形成C 调和美苏之间的敌视关系D 德国摆脱冷战的影响21963年,75个发展中国家为维护切身利益,成立“七十五国集团”;1964年,“七十五国集团”正式发展为“七十七国集团”;2019年2月,“七十七国集团”已经拥有126个成员国。“七十七国集团”的出现和发展( )A 反映了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B 推动了南南合作与南北对话C 体

2、现了世界多极化的正式形成 D 动摇了西方国家的国际地位3欧共体是西欧国家推行经济、政治一体化,并具有一定超国家机制和职能的国际组织。它的形成被称为“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对其“涅槃”“重生”起了关键作用的因素是( )A美国力促西欧联合 B法德两国政治家的远见卓识C苏联的威胁 D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4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不结盟运动、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 )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B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C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出现52019年为不结盟运动兴起50周年。下

3、列对不结盟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由英国等国发起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C不结盟运动是一个与美苏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D它反映了新兴独立国家积极谋求维护国家主权620世纪5080年代,欧洲共同体形成,日本崛起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一系列事件表明当时 ( )A两极格局已经瓦解 B欧洲与美国关系决裂C社会主义阵营壮大 D两极格局中出现多极化趋势7有学者预言,二十一世纪全球将出现“大 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 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 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这说明

4、( )A 两极格局已经解体 B 和平已成为世界主流 C 世界政治新秩序已建立 D 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8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B欧洲国家之间冲突和战争不断的教训C发展西欧资本主义,抵制苏联的影响D欧洲国际地位下降,联合有利于抗衡美苏9关于多极化格局的几点思考一文认为:“目前多数学者主张用一超多强来概括多极化趋势中各大力量的基本状况。多强的说法不一样,一些人认为,应包括日、德、英、法、俄、中等国;另一些人把英、法、德等欧洲国家合起来当作一极;还有人认为,美、欧、日、俄、中五大力量支撑新格局的雏型”,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 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B 国

5、际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C 美国实力受到严重削弱D 一超多强局面的基本瓦解10有学者认为: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之间的一场核赌博。苏联虽退却了,但随之大力扩充核力量,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与美国的核均势。美国取得了遏制战略和威胁战略的胜利,却也基于这次胜利而误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解决世界上各种问题,进而卷入了越南战争。该学者强调古巴导弹危机( )A 导致了美国全球战略重心的转移 B 加剧了美国与苏联间的大国对抗C 显示了美国在美苏争霸中的优势 D 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11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发表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就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

6、( )A 表明了美国公开与苏联对抗,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B 表明了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C 实质是马歇尔计划D 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12有学者提出: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关系特点表现为军事上的两极、经济上的三极和政治上的五极。下列表述能体现该学者观点的是( )A 日本成为了政治经济大国B 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C 中国改革开放实力显著增强D 欧洲联盟一体化发展加速13某学者对美苏冷战的历史有浓厚的兴趣。你建议他阅读的书籍是( )四月提纲杜鲁门回忆录战争与和平马歇尔传记A B C D 141982年,里根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称,“我现在要叙述的长期计划和希望自由和民主的

7、前进,将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弃置在历史的灰烬之中,正如它曾将其他压抑人民自由、禁止人民表现自我的暴政弃置一样。”l984年尼克松在真正的和平中鼓动美国政府:“对于苏联来说,最大的危险之一就是他们的思想、人民、社会同我们相接触。如果我们不这样做,而是孤立东方,减少它同我们的联系,我们就丢掉了我们对付克里姆林宫领导人的一件最有效的武器。”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其标志着美国“和平演变”战略的正式实施B 其实质与杜鲁门主义相同C 其表明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战略攻势D 其目的在于推行自由、民主价值观15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世界政治格局逐渐表现出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下列各项中,属于世界两极格局下多

8、极化趋势发展表现的是( )欧洲联盟成立1992年第十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召开中国成为联合国维持和平特别委员会成员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A B C D161946年3月斯大林在真理报上指出:他的演讲是“危险的行动”,是“站在战争挑拨的立场上”,是“号召同苏联战争”。斯大林所指的事件是( )A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B 美国声明援助“自由”国家C “欧洲复兴计划”实施 D 美国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720世纪70年代初,许多学者认为:“在战后风雨25年中,日本经济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且机遇大于挑战。”从战后的国际形势来看,所谓的“机遇”应是( )A 在国际冷战氛围下,日本幸运

9、成为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国家B 在美苏对峙加剧下,美国急需日本产业技术协助重建欧洲C 在两大阵营对抗下,美国扶植日本为对抗社会主义阵营的盟友D 在中国实施“一边倒”政策下,日本幸免战后的赔偿责任18作为西方强国的美国从世界史的角度认识到苏联正以一切努力推进社会主义制度,因而改变原先那种对待德国的敌意态度,而视其为一个未来的政治伙伴。为此美国( )A 促成德法矛盾缓和B 经济上援助德国C 扩大军备竞赛规模D 与苏联关系破裂19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说:“深入到这些政治上不成熟缺乏经验的群众中去,争取他们的支持,作为其代言人。如果发生这种情形,共产党就可能发生奇怪的结果苏俄或许会一夕之间变天,由最强大的国

10、家沦为国际社会中最弱最悲惨的国家。”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基辛格道出了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B这是美苏关系迅速恶化的主要原因C这成为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D这导致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20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该条约签订之后( )A 北大西洋公约签订B 美苏冷战正式开始C 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D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二、非选择题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

11、,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国前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回忆说:“那时候,北约办公室特别大。东亚问题的办公室也不小。我就问:海湾办公室在哪里?结果得到的回答是:噢,我们并没有海湾计划。这是1977年的事情了。我想,这其中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是越南问题。另一个对外公开的原因是则是伊朗国王在帮我们看守着海湾。我说:得了,这真是一个鼠目寸光的做法。”吴麒敏美副防长沃尔福威茨比布什更想“倒萨”材料二 虽然布什一再否认有经济企图,但经济学家却认为,布什倒萨,意在石油,他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在他黑名单上的国家

12、(如伊拉克、伊朗、利比亚、苏丹等)都是重要的产油国换句话说,布什打的不单纯是一场反恐战争,而更像是一场能源战争。阮次山第三次海湾战争:全方位解读美国“倒萨”历程(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70年代,美国设置“东亚问题办公室”的战略目的及特点。(2)材料二把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称之为“第三次海湾战争”,请写出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发生在海湾地区的另外两次大规模战争的名称。并根据材料一、二说明美国地区战略的阶段性侧重点发生了哪些变化?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

13、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答案1A2B3B4D5D6D7D8D9B10B11A12B13D14B15D16A17C“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14、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18B19C20D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21(1)目的:维护和扩大美国在东亚的利益;遏制社会主义国家;推行霸权政策。特点: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2)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变化:从侧重东亚地区到侧重海湾地区;从侧重政治领域到政治经济领域并重。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