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同步检测:8.3 迅速崛起的日本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042638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同步检测:8.3 迅速崛起的日本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民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同步检测:8.3 迅速崛起的日本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民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同步检测:8.3 迅速崛起的日本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民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同步检测:8.3 迅速崛起的日本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民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同步检测:8.3 迅速崛起的日本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同步检测:8.3 迅速崛起的日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同步检测:8.3 迅速崛起的日本(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3 迅速崛起的日本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埃及阿里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B都因西方列强入侵而出现社会危机C都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D都确立了立宪制政治体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探讨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A、B、C三项都符合题意,排除;埃及阿里改革并没有建立立宪制政治体制,故项表述有误,因此答案为项。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阿里改革、明治维新不同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明治维新期间,为了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日本政府给予他们种种特权和经济上的扶植,因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不可能会产生

2、不满情绪,表述不符合史实,由此排除ACD项,正确选项为B项。考点:日本帝国宪法点评:日本帝国宪法的特点。从背景、内容、性质和影响等方面掌握,具体表现如下:1从颁布背景来看:以天皇名义颁布,是钦定的方式。2从内容上看: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3从性质上看:是近代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但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4从影响来看:它确立了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3英国学者韦尔斯在研究日本发展的历史时这样说:“1866年,它还是一个中世纪的民族1899年,它已经是一个完全西方化了的民族。”促使日本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即完成了历史的重大跨越的最根本因素是( )A

3、门户开放,受西方国家的影响B 推翻幕府统治,扫除封建障碍C 明治维新,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D 发动战争,开拓海外殖民市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日本的明治维新,考查考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的时间“1866年”到“1899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正是在这一时期内日本完成了明治维新,使日本由一个封建落后国家逐渐变成一个封建色彩浓厚的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迅速崛起为东方强国,即C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都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不是根本原因。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影响【名师点睛】明治维新前后,日本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的变化政治上:明

4、治维新前,日本是一个封建割据的国家。明治维新后,日本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资本主义国家。幕府统治被推翻,天皇掌握了政权,大名、武士对地方的统治权被剥夺,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中下级武士掌握了领导权。经济上:明治维新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取得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渗入农村,工场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商业资本发展迅速。明治维新后,日本大力发展工商业,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对外关系上:明治维新前,日本遭到美、俄、英、法等国的侵略,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4“我们日本的有识之士,断然推翻旧政府,建立新政府。国内无论朝野,

5、一切都采用西洋近代文明,不仅要脱去日本的陈规旧习,而且还要在整个亚细亚洲中开创出一个新的格局。其关键所在,唯脱亚二字。”材料反映出 ( )A 日本进行了全盘西化的改革 B 日本脱亚入欧的企图C 日本成为加害国的企图 D 日本全球扩张的阴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注意对材料的分析,尤其是“要在整个亚细亚洲中开创出一个新的格局”,突出体现了日本“脱亚”的真正目的。分析选项,B项 符合题意。考点:近代日本的变革明治维新脱亚入欧5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主要是外部刺激,进而回应和学习。下面属于传导型发展现代化的国家是:A 美国 B 法

6、国C 日本 D 英国【答案】C【解析】略6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 )A 天皇权力至高无上,支持革新力量进行改革B 倒幕派掌握政权,力行革新,顺应了时代潮流C 废藩置县,建立近代统一国家,形成统一市场D 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的四个选项都是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A项是力量对比的角度分析,B项是时代潮流方面的原因,C项是政策措施方面的原因,D项也是政策措施方面的原因。改革是否能够成功,原因应从改革是否能够顺应时代潮流、改革派力量、改革者的政策措施是否得当和改革者的决心、才智等角度分析,而众多因素中,最关键的是能否与时

7、代潮流一致。因此,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的主导因素是B项。考点: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点评: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1.历史潮流:19C中期,日本资本主义有了相当的发展。2.力量对比:幕府实力相对薄弱,倒幕派实力较强且有自己的武装;并得到天皇和西南强藩的支持。3.政策措施:倒幕派建立新政权后,大刀阔斧地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4.国际环境: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使日本发展资义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7以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埃及阿里改革为论据,可以拟定的论题是A 工业文明的冲击与应对 B 民族独立与近代化C 中央集权与封建割据 D 近代工业与文明开化【答案】A【解析】俄国农奴制改革、日

8、本明治维新、埃及阿里改革都是近代化改革,都是为了应对工业文明入侵进行的改革,A正确;B不适合农奴制改革;C不适合阿里改革;D不符合农奴制改革。8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A巩固了封建君主政体 B亚洲第一部宪法C以枢密院为行政机关 D没有任何进步意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日本是君主立宪制的国家,A项错误;枢密院名义上他只是一个咨询机构,但拥有最高决策权,C项错误;D项太绝对,排除。故选B项。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民主潮流的发展与壮大日本民主政治的发展二、非选择题9教育与人才选拔体制的改革关乎国运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9、一 中国古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数据来源: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选官制度的变革为视角,解读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发生的变化。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

10、确的职责。材料二 1912年1月1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废止旧时奖励(科举)出身”的作法,一律称该类学校的毕业生;“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小学手工科,应加注重”;“中学校为普通教育,文、实不必分科”;“开设的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摘编自裘士京中国文化史(2)结合材料,概括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特点。分析这些改革措施所起的积极作用。材料三 日本早在1871年就成立了文部省,着手近代教育改革,18

11、72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学制令,这个学制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教育制度,其提出的“全民教育”是当时日本教育的基本方针,之后陆续发布教育令和帝国大学令,奠定了近代学制。义务教育的实行使教育迅速得以普及,到1907年基本上普及了六年义务教育,儿童入学率达到97%。沈红梅、朴凤玉日本三次教育改革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本此次教育改革的背景和作用。【答案】(1)魏晋时期门阀制度盛行,寒门子弟入仕受到限制,比例呈下降趋势,不利于人才选拔;隋唐建立科举制,门阀制度渐渐解体,寒门子弟入仕比例上升;北宋时改革完善科举制度,寒门子弟录取名额大大增加,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12、寒门子弟入仕比例的不断上升,反映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主要标准经历了由以家世、门第为主到以才学为主的变迁,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形式趋向公平、客观。(2)特点:废除封建教育,提倡共和、倡导男女平等;注重实践和自然科学知识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等。作用:有利于民主、共和、平等观念的传播;有利于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有利于教育等领域的近代化等。(3)背景:明治政府成立后,为摆脱危机,富国强兵,推行“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政策,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和技术,为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作用:教育得以普及,提高了国民素质,促进科学文化和经济的迅速发展。【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外

13、教育选拔人才制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1)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选官制度,学生首先通过观察图表描述出魏晋、隋唐、北宋寒门子弟入世变化趋势并结合背景予以分析,最后归纳得出古代选官制度选择官员标准变化趋势及影响即可;(2)本题考查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政策,第一问学生从材料中“废止旧时奖励(科举)出身”“ 可以男女同校”“ 小学手工科,应加注重”“ 开设的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概况总结即可;第二问其作用从民主思想的传播、实用性人才的培养等角度进行阐述即可;(3)本题考查的是日本的明治维新,首先学生答出日本民族危机,为

14、达到富国强兵而进行教育改革,然后答出通过教育改革提高国民素质,推动日本教育的近代化等内容即可。考点:明治维新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0近代以来,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变化受到双方和世界的影响,同时也对双方及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62年,他(高杉晋作)乘千岁九号船到达上海他认为日本只有坚决反对侵略才能避免陷于“清国之覆辙”。这就加强了他要为日本民族独立斗争的决心。他于1862年8月归国,立即成为长州攘夷派的急先锋。伊文成、马家骏主编明治维新史日本刚刚开国,吉田松荫就说过:“养国力、割易取之朝鲜、满洲(中国东北)、支那(中国)。”大国崛起日本材料二作为一个民族

15、国家,中国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我们说,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梦想材料三从近代历史的大背景看,一百多年来中日实力有过两次“换位”。第一次是1894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清朝;第二次则是2019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被中国超过,失去了连续保持40余年的“世界第二”地位。摘编自辛仲楚中日实力在甲午战争后发生第一次“换位”(1)根据材料一,简述晚清局势对日本人士的双重影响。19世纪末,日本是如何侵略中国以“养国力”的?(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