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乘减》听课有感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023072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乘加乘减》听课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乘加乘减》听课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乘加乘减》听课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加乘减》听课有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乘加乘减听课有感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乘加乘减听课有感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乘加乘减听课有感今天,听了二年级尹老师和黎老师的同课异构乘加乘减一课,受益匪浅,收获甚多,在此,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谢。两位老师的这堂课,均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整节课的重、难点解决都是贯穿着让学生通过直观的玉米图从中获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来进行的,主要以说的口述形式令学生体会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这完全符合新课标指出的:教师应充分应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

2、作用。这是数字生活化,生活数字化的一种形式。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这节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解决这一难点,我觉得口述过程可以从比几个几多几少几去解决,根据教材,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在前面已经有所掌握,这节课的内

3、容只是把几个几的乘法知识与多几少几的知识点溶合在一起的内容。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在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通过创设情景,是顺向思维,学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2,看到挨着我坐的几个学生掌握得还可以,应该全班学生都知道这个方法,但是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对中下生来说,我认为理解还是有点困难的,但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目标,所以一定要学

4、生明白为什么减1,这里如果处理不好,那么到时学生就不管少几,就都减1了,这是应试教育中的机械地模仿。如果由我去上这节课,我考虑不选用课本上的例题,随便就可以举一个学生身边的例子(或者用动画、图片):第二课堂,游戏3人一组,分成3组,还多2人。学生应该很快想到3个3,再加上多的2人。第二种解法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本来还有一个同学的,因为有事,提前离开,所以原来有4个3,再减去走了的1人,那么就是4乘3减1,学生能够想到比4个3少1。知道了事件发生的顺序,学生也就明白了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的算理了,老师再进行总结归纳以后遇到又有乘法又有加减法的时候都要按照这个运算顺序去进行计算!在进行第二种解法时,教师也可以对主题图的重点强调、分解式的解说:原来每棵玉米树上有3个玉米,现在小熊摘走了一个。可设计两个问题进行引导:原来有几个?现在有几个?第一个问题解决了本册书的重点几个几是多少的知识点,第二个问题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目标。当然,教学永远是不完美的艺术!以上只是我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有待大家探究。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