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1~5的认识人教课标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004363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1 1~5的认识人教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3.1 1~5的认识人教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3.1 1~5的认识人教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3.1 1~5的认识人教课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3.1 1~5的认识人教课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1 1~5的认识人教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1 1~5的认识人教课标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1 15的认识人教课标版1.3.1 15的认识|人教课标版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16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16页教、学具准备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教学设计从现实中抽象出数1师:小朋友们,你去过动物园吗?你们瞧,(课件演示)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野生动物园。(课件出示1415页主题图),这里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跟你的小伙伴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有

2、几个?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野生动物园”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学生小组内交流,并且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数数,并且进行有序观察。通过教师参与,渗透分类观察的方法。2学生汇报。3老师根据汇报情况适时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通过小组交流、认读数字卡片以及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等活动,逐步抽象出数。反馈实践1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本含义,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2谈话:老师拿出3个

3、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请告诉你的小伙伴你是用哪种方式来表示这个数的。3同桌之间考一考,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活动中。感知数的顺序1逐次感知15的顺序。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摆。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再摆1个得到几个?依次感知3、4、5的来源。通过亲自摆一摆,让学生感知每一个数都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添1得来的。2整体感知。a.出示点子图,你来给它们5个排排队。请两名学生上台摆,其他学生在下面自己动手摆。点子图则让学生整体感知数与数之间的横向联系。b.摆好后提问:“5的前面一个数是几?”“3的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一个数各是几?”然后同桌间互问互答。

4、c.让学生从1数到5,再倒着数一遍。开放性活动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用你自己的话来告诉你周围的小伙伴。通过学生进行有关数的表述,加深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a.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并适时指导,注意表述的广泛性。b.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学生汇报。c.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数量为1、2、3、4、5的物体,看来只要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你会发现在我们的周围有好多的数学问题。2猜数游戏。提问:a.这个数在2的后面,可能是几?还可能是几?b.这个数在4的前面,有可能是几?c.这个数在3的后面,而且在5的前面,可能是几?还有可

5、能是其它数字吗?为什么?利用这个游戏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良好的数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3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学生心中的美丽世界。师: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小伙伴说说你摆的是什么?用什么摆的?用了几个?此活动是为了初步建立数与图之间的联系,并且让学生体验与同伴交流的乐趣。小组活动,老师到学生中间参与活动。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先互相说说,再告诉老师和大家。汇报学习成果式的总结,是创造性教学的最终基本环节。教学设计说明1创设情境,把学生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研究的对象。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们把生活

6、中的问题变为数学研究的对象,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产生对数学的情感,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2优化数学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学生可以体验的数学事实。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深入地理解15各数的基数含义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需要把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的“数学事实”,采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教学,就能卓有成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这些抽象的概念。同时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创新意识、探索能力和情感得到了和谐发展。总之,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再用学的数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学生的学习就能得到情感体验。专家评析

7、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

8、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本教案设计最大的特点在于让学生进行充分地合作学习。从出示主题图开始,就

9、采用小组交流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观察。在接下来的“反馈实践”与“感知数的顺序”两个环节中又通过同桌互考的形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在后面的“开放性活动”中,小给合作方式使学生在用数进行交流和创新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注意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并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很好地体现了教师作为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作用。从全篇教案来看,设计者在教学手段方面形式多样:创设情境、实物演示、动手操作、数学游戏,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主动探究,积极建构。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