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精选5篇

上传人:z** 文档编号:91939758 上传时间:2019-07-0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9.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精选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精选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精选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精选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精选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精选5篇(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精选5篇【篇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难点,其主要表现为学生学得枯燥,思维模式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而教师也感到很难教。久而久之,学生不仅对应用题产生恐惧心理,而且对数学学科产生畏惧心理,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多教师因为没有有效解决这个难点的策略,而使应用题教学陷入困境。在当前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需要持续拓展教学思路,应用有效对策帮助小学生积累更多新颖有效的解题技巧,让学生不再惧怕应用题。要使小学应用题教学不流于形式,就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问题来源生活化,呈现形式多样化,就要求应用题的素材是学生自己熟悉的,或是自己感受过

2、的、理解的,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这种呈现方式,对学生来说,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更重要的是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用文字语言表征问题对应用题的理解是学习应用题的内部条件,也是应用题教学的逻辑起点。如果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文字释义都含糊不清,则势必出现新旧知识断层,给后继学习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对最基本的语言知识的学习,使他们能够读懂题意,而读懂题意的关键就是要求学生能剔除题目中的无用成分,能用自己的语言阐明题意的核心,建立相应的文字表征或数量关系,注重题目结构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对题目结构的

3、分析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也是解题的核心。通过分析题意,明确题目的已知条件,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通过分析隐含条件实现由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最终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使应用题教学外显化,让学生尽可能地了解教师的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抽象的数学模型。二、加强学生解题思路优化训练在应用题解决过程中,很多学生之所以难以计算出正确结果,一般原因都是未对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做出准确把握。对此,教师应结合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采用更科学有效的策略方法,加强学生解题思路的培养。在实际解题中,教师要先指导学生对题意做出准确把握,对各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存在的密切联

4、系做出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到问题的正确解答方法。但是要注意的是,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普遍较低,所以,在刚接触应用题时,很多学生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为了能够帮助广大小学生摆脱这种情况,教师就要通过简略图等新颖多样的形式来为学生呈现应用题文字,以此来锻炼、提升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例如,在讲解“学校养了13只黑兔,6只白兔,如果让黑兔和白兔一一对应,那么黑兔比白兔多多少只呢?”这道应用题时,为了让学生快速理解、掌握题意,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将黑兔、白兔一一对应画出来,然后再对该用加法还是减法进行分析探究,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热情、应用题分析解答效率的全面提升,也能够为其今后的数学学习

5、奠定良好基础。三、重视各类解题技巧总结整理在应用题教学中,除了技巧的传授之外,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对各类解题技巧做出科学归纳,从而有效避免在今后解答同类型题目时浪费时间,或者是陷入困境。因此,在授课结束后,由于小学生的自觉能力相对较低,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将各类知识点记录下来,认真总结思考,并通过耐心的辅导来尽可能弥补学生因为缺乏经验,或者是投入时间、精力不够而出现的一系列错误,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良好总结习惯的培养,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科学复习、整理所学知识,以此来对应用题教学技巧做出不断优化,促进授课质量与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四、采用多样化的应用题训练形式开展应用题练习是培养学生应用

6、题解题水平的有效方法。如果教师仅仅采用单一的方法开展教学,就会影响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积极性的发展。通过应用多元化的训练形式,可以让学生拓展解决应用题的思路,让学生持续发展解题能力并且产生解题兴趣,可以让学生尝试灵活思考,并且提升自己的推理、辨识能力。在多种训练方式下,学生可以发展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比如,爸爸今年32岁了,小红今年的年龄是8岁,在过十年之后,爸爸的年龄比小红大多少?根据这个题目,可以使用爸爸十年之后的年龄减小红十年之后的年龄,也是根据减数和被减数增加,差不变的规律,使用爸爸今年的年龄来减去现在小红的年龄,这样可以获得正确的答案。通过变换思路,可以简化解题流程。此外,在实际授课中

7、还要注意,虽然说新课程教育理念强调要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探究的机会,但也不能完全放任,尤其是对于应用题这一难度较大的题型,教师应重视自身引导、辅助作用的有效发挥,通过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关注应用题的审题、分析过程,并且注重解题的规范性,可以发挥良好效果。【篇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除了要培养学生思维活动的创造意识,不墨守成规,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能力,同时教师也要改变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真正得到锻炼,得到提升。一、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欠缺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还有

8、很大欠缺,不会举一反三,不会触类旁通,同一题型用不同的语言描述,同学们就会无从下手,尤其是乡村的学生,他们好像更欠缺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能力。比如;cyO换成x与;;互为相反数,就这样简单地转换,同学们也会绞尽脑汁想半天。所以中学数学的教学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后天认真思考、培养锻炼出来的。二、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激发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所在。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教学的主线,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环节。实验表明,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学生,往往勤奋自

9、信,善于钻研,勇于创新。所以,无论在教学的导入还是教学细节过程中,都要设置与学生兴趣有关的各种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掌握创新的方法与策略。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可以通过具体形象的模具、视频或者多媒体课件,直接生动地展示给学生。这样,不仅使学生容易理解抽象、深奥的概念、性质、定义等,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视频、观察、讨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或适时地给予热情的褒奖,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之乐、参与之乐、创造之乐、成功之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二

10、)重视逆向思维的培养伽利略曾经说过:“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探索中前进的。”数学中的间接法与归纳法都是发明创造的有效工具。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逆向思维的培养训练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大多数的中学生,往往不习惯于或者不善于逆向思维。因此,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实际,有意识地加强逆向思维训练,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意识和习惯,从正向思维过渡到正、逆双向思维,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数学中的定理有些是不可逆的,如“对顶角相等”,其逆命题“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就是假命题。但许多定理的逆定理也是成立的。例如,同底数幂的乘法、

11、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等。在教学中,对某些重要定理的可逆性进行探讨,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已知xa=4,xb=9,求x3a_26的值。本题就可以运用积的乘方公式与它的逆用公式,这两个互逆的公式体现了逆向思维在数学中的重要性。(三)培养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进而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讨。下面在课本的基础上,选用数学练习为例探宄有关的培养方法。例1:如图1,已知ZC,添加一个条件使Ad仙AAC

12、D(不标注新的字母,不添加新的线段),你添加的条件是;请写一个图像在第二、第四象限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开放性题型是各地中考常考题型,此类题型答案不唯一,是发散性思维的具体表现。但解答时却必须知道题目所考的知识点,根据相关理论作答,这又需要聚合思维。在河南近五年中考中,此类的题目考得相当多。例2:如图2,点C为外接圆上的一动点(点C在仙的下方,且不与点万、乃重合),ZACB=ZABD=45。B(1)求证:册是该外接圆的直径;(2)连接CD,求证:SAC=BC+CD;(3)若A18C关于直线的对称图形为A18M,连接DM,试探究DM2、AM5M2三者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对于第(2)

13、问,因为线段BC、CD、iC比较分散,需要把它们聚合起来,归到某一特殊图形中去。由力联想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腰长的力倍,再结合BC+CD,得到下面两种证明思路。思路一:延长CD交过作的垂线于五,易知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E的长等于所以问题只需证这通过证明(:就可以了。思路二:延长CS到点F,使5F=CD,下面需证给XCD,进而证明AAF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第(3)问,学生最容易联想到的是勾股定理。但当把图形构造起来后,学生马上会发现三条线段中DM最长,但这三条线段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无法构成直角三角形。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联想运用所学的知识,然后把思维聚合起来考虑线段等量代换方法

14、。证明思路如下:延长MB交圆于点M连接7VD,不难得到AMA是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得再连接然后证明AMAT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MN2=2MA2,这样最后连接M:,再通过证明AdAPAMA4或ABDCABDN,得到于是有MD2=2M42+Affl2,问题解决。类似的问题,在我们的教材中其实有很多体现。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我们在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转变教学思想,切实改进教学方法,重视数学思维过程及知识结构在创造性思维中所占的地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数学美感的强化等诸多方面加大力度,就一定会对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篇三】摘要:小学生数学水平之间的差异主要原

15、因并不是缺乏相应的知识,而是缺乏解题思路与技巧,找不到思考点和突破口,不知如何着手分析。“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注重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也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之一。如何在课堂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精心预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热情,引导主动探究、增强主体意识,暴露思维过程、锤炼思维品质,引导反思评价、优化解决策略,演绎拓展变化、强化应用意识等。关键词:解决问题策略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解决问题”教学,要求我们把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利

16、用有关知识经验,通过学生的探究和教师适当的点拨指导,既解决了问题又学习了数学知识,形成了数学能力,并能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其实质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参与和体验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通过平时的教学实践摸索,初步形成了一些方法,与老师们共同探讨。一、精心预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热情创设“问题情景”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然要质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景之中,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我认为,提出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