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高职公共课-96852-导论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900292 上传时间:2019-07-03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5.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高职公共课-96852-导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国传统文化-高职公共课-96852-导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中国传统文化-高职公共课-96852-导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中国传统文化-高职公共课-96852-导论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中国传统文化-高职公共课-96852-导论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高职公共课-96852-导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高职公共课-96852-导论(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导论,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由现代社会向全球社会发生转型的时期,人们用“全球化”来概括新时代人类群体与文化之间发生的交流和融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思考:我是谁,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用什么来区分同在一个地球的人们?,用血缘?,用皮肤?用人种?,用地理?,我们用种族、民族来区分世界上的不同人群。 我们是中华民族。,一、中华民族从何而来?,二、民族、人口: 1. 民族: 中国境内56个民族中,绝大部分是在中国境内形成的,或在中国生活了很长时间。除汉族而外,匈奴、鲜卑、羯、氐(d)、羌、沙陀(突厥的一支)、契丹、

2、女真、蒙古、满族都曾建立过统治中原的政权,其中蒙古和满族还统治过整个中国。 早在春秋时代,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就已成为黄河流域的主体民族,以后融合了大量少数民族,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和核心。,费孝通的雪球理论,1、远古时期原始部族的分布,这是根据古史上记载的情况所绘制的原始部族分布图。事实上是这样的么?,有的学者把中国远古的部落居民,划为三大集团,即(1)西北的华夏集团,包括黄帝、炎帝、颛顼(高阳)、舜(有虞氏)、祝融等族;(2)东方的东夷集团,包括太昊(皡)、少昊(皡)、蚩尤等族;(3)南方的苗蛮集团,包括三苗、伏羲、女娲、驩兜等族。以上三大族团经过长期的交往和斗争,最终融合而成华夏,这便是汉族的

3、前身。,2、上古三代华夏与四夷的对立,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皮,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 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司马迁建构的“一点四方”模式,何为中华? “中”,意谓居四方之中。“华”。本义为光辉、文采、精粹,用于族名,蕴含文化发达之意。元人王元亮说:“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 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唐律疏议释文)”,中国这个词,在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的形成过程中,意义多次变化。 中国最早的含义,是指中原地区。后来,中国就成了与四夷对举的概念,分别是东夷、

4、西戎、南蛮、北狄。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这个词尽管各个朝代都没有用为国名,但它已经成为我们这个国家的通称。明清两代,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都把中国称为中华帝国。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条约上正式使用中国和中国人的称谓。,3、秦汉之后民族的融合发展,回顾一下你学过的历史,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什么是五胡? 2、什么是五胡乱华? 3、五胡乱华造成的影响都是不好的么?,东汉末年至魏晋,中原军阀割据,战争连绵。周边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纷纷乘机入主中原建立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大量非汉族人口涌入中原区域,在中原农耕文化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影响下,很自然地产生了

5、对中原汉文化的认同,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规模巨大、意义深远的民族大融合运动。十六国之后,鲜卑人在中国北方创建了与东晋南朝并峙的、空前盛大的统一多民族北方帝国北魏王朝。以中原传统礼制作为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基础,大力推行的一系列成效显著的汉化政策,最终把这个时代的民族大融合运动推向了高潮,从而为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中国文化从何而来?,1、什么是文化? 文化作为一个概念,学术界定义很多,据统计,1871年至今,关于文化的定义有260多条。 culture 1. 文化;2. 教养、陶冶、修养;3. 栽培,养殖;4. (微生物等的)培养,培养菌。 “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上

6、讲,是一个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英)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1871年) “关于科学的文化”,“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同后来的“纹”。 易系辞下载:“物相杂,故曰文。” 礼记乐记称:“五色成文而不乱。”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叉。”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刻画在甲骨上的纹,天然花纹,文“错画也”(说文),刻画在陶器上的纹,刻画在青铜器上的纹,刻画在岩石上的纹,关岭红崖天书,化,化:古字为“匕”,说文匕部:“变也。”会意字。本义是变化,改变。,“化

7、”,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 如庄子逍遥游: “化而为鸟,其名曰鹏。” 易系辞下:“男女构精, 万物化生。” 礼记中庸: “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归纳以上诸说,“化”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 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文”与“化”并列使用,较早见之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bn卦彖tun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里的“天文”指关于季节、时令变化的学问,目的是为了使人们能够适时地进行农耕活动;“人文”则是人类文明的另一种表述,主要指人伦社会规律。这段话说,治国者须观察天文,以明了时序之变化,又须观察人文,使天下之人均能遵从文明礼仪,

8、行为止其所当止。在这里,“人文”与“化成天下”紧密联系,“以文教化”的思想已十分明确。,“文”与“化”合为一词是西汉时期的事情。 说苑指武篇:圣人之所以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南朝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 “文化”,即教化、非野蛮等意思。以后又引伸出知识水平、受教育程度、精神财富等等。,梁启超先生在什么是文化中称,“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文化是人类在自身的长期发展中,在和自然界的斗争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所创造的成果,它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思想、交往等一 切活动之中,对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2、中国文

9、化的地理环境,中国地理有以下几点独特之处:,(1)一是幅员辽阔、气候多样、地形复杂,客观上存在着纵横交织、特征各异的自然地理区域。 (2)二是中国疆域虽然地理复杂,但大部分处于中纬度,气候温和,又位于全球最大的陆地欧亚大陆的东部和全球最大的海洋太平洋的西岸,西南距印度洋也不远,季风气候发达。 (3)三是一面临海、三面环山的地理环境,使中国成为一个相对独立封闭的地理单元。,明代地图,思考,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3、中国文化的经济基础,农业民族的基本特征是:,(1)重土难迁,定居封闭,因循守旧,缺乏开拓精神。(2)居安求稳,和谐有序,防守心态,不尚武

10、力,热爱和平。(3)勤劳务实,自给自足,无求于人,安于现状。,游牧民族的基本特征是:,(1)流动外向,开拓进取。(2)强悍好勇,崇尚武力。(3)扩张进攻,掠夺性强。(4)地域转换频繁,文化缺乏稳定。,当农耕经济较为繁荣,政治较为清平之世,商品经济也随之繁荣;而当农耕经济走入低谷,政治腐败混乱之际,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严重的破坏。商品经济对于农耕经济的依附性格,又促使工商业者的普遍归宿,是最终回到经营土地的老路上去,促使地主、商人和官僚三位一体的结合。这种性格,大大削弱了商品经济对于农耕自然经济的腐蚀瓦解作用。,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文化发展有何影响?,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这是魏源和他编著的海国

11、图志书影。在这部介绍世界历史地理的著作中,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命题。它表明当时中国人已经发现了传统文化存在的不足。发现不足的中国人该怎么办?,1、现代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作为民族智慧的源泉、文化传承的载体,既是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宝贵资源,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最终目的,在于创造中华民族现代的新文化。,现代中国对待传统文化遗产的一个基本原则:即以科学的辩证的方法审视和筛选文化遗产,批判扬弃传统文化中的内在局限,继承改造其合理内核,才能重新熔铸和发展中华民族的新文化。,2、学习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1.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的认识我们的民族自身。 2.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 3.有助于开阔我们的文化视野,提高文化素质。 4.有助于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课后思考,1.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2.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3.对待文化遗产府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4.试述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