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产业结构同构问题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816346 上传时间:2019-07-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我国产业结构同构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试论我国产业结构同构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试论我国产业结构同构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试论我国产业结构同构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试论我国产业结构同构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我国产业结构同构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我国产业结构同构问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我国产业结构同构问题 摘 要: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产业同构问题逐渐突出,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大量关注和研究。中国的区域产业同构化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国内学者对于产业同构的内涵持有不同的见解。本文就从区域产业结构的内涵入手,根据国内外学者对此问题的现状研究进行分析,得出我国产生区域产业同构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产业同构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区域产业同构;结构相似系数;经济体制 一、区域产业同构研究的文献综述 20世纪80年代,产业同构问题提出,并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多年的结构问题和区域问题之一,更成为了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问题。从目前的理论研究和政策看,大多数

2、经济学者认为我国存在趋同问题,“区域产业同构”似乎已是事实,并且不加辨别的被赋予负面的价值判断。那么,中国各个区域的产业结构是否存在同构化现象呢?产业同构问题在我国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又有什么好的解决对策? 1.区域产业同构的内涵 “区域产业同构”在相关的文献中又被称为“区域产业结构趋同”或“区域产业相似”。国内学者在对产业结构趋同现象进行定义时有着不同的观点。 孙爱华(2006)1认为,区域产业同构是指区域产业结构变化过程中连续出现和增长的区域间结构的高度相似的趋势,主要是从空间角度体现区域间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在实际中这种现象大部分表现为:地区脱离本地真实条件和比较优势,没有地区间产业的合理

3、分工,追求完美的工业体系,进而导致区域间结构差别渐渐缩小,产业不能突出地域特点。 赵伟峰(2006)2认为,区域产业同构化仅存于各地区工业结构中,即“第二产业内部各部门构成形式、比例相似或相同,而不是指地区农轻重结构和三次产业结构趋同”。其主要表现为:各省市工业产值结构偏差较小;工业产品类型单一,集中度较低;企业生产不具有规模经济。 李松岭、李娜(2010)3认为,建构在资源基础上的产业结构很有可能出现同构现象,我们称之为产业同构现象。一个区域内若出现产业同构情况,就意味着域内的子区域采用相似的资源,生产出品质、品种类似的产品,进而形成恶性竞争。 黄忠平、许英鹏(2010)4认为,产业同构是指

4、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在发展演进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某种相同倾向性,地区间在选择主导产业的、确定产业组织规模和技术水平以及安排产品结构等方面的相同现象。 刘富朝、袁锋、武友德(2010)5认为,本质而言产业同构是区域间构成产业结构体系的各类产业子体系在结构比例、数量特征、产业关联等方面表现出较高相似特征的产业结构现象。 2.区域产业同构的现状 (1)国外学者对产业同构的研究 产业同构的研究始于1979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运用结构相似系数对各国经济结构相似度的测算。 Alwyn Young6认为,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国市场的一体化程度降低了。他在2000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通过比较中国各省区的GDP结构

5、和制造业的产出结构,发现各省区产业结果比较相似,认为地方政府为了巩固既得利益,鼓励当地发展利润高的企业,造成贸易壁垒,违背资源配置的规律,造成地区的专业化分工受到削弱,从而导致产业趋同。 法国经济学家Sandra Poncett7对中国国内贸易壁垒的演进研究,认为中国国内市场处于严重分割的状态,他的研究表明中国国内各地区由于垄断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随着年份逐渐增大。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进口关税在一直下降,但省区间的贸易壁垒始终在增加,中国各省国际一体化伴随的是国内市场的瓦解。 Barry Naughton8通过计算中国各省区1987年和1992年投入产出表得出,中国省际贸易没有下降而是大大增强

6、了,进而表明中国并不存在严重的产业结构趋同问题。 (2)国内学者对产业同构的研究 对于我国是否存在区域产业同构问题,不同的学者根据选取的指标、产业的分类标准、采用的数据和分析的角度,得到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有些甚至是相反的。目前从综合的文献看,大部分还是认为中国存在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的问题。 梁琦计算了1997年和2001年我国制造业的区域分工指数和变化率,比较了美国、欧盟,得出尽管我国地区间的专业化分工一直在加深,但区域间的专业化分工还是不平衡。 陈耀根据我国1980-1994年间选取了6个年度的30个省区近40个工业行业的数据,以我国工业总产值的部门结构作为标准结构,计算各省区与全国平均水平

7、之间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得出1998年前省区结构没有出现严重趋同化,1984年至1994年之间地区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平均值显著下降。 王永峰、华怡婷运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环渤海地区省市间在工业内部和主要工业品上相似水平比较低,所以环渤海地区的产业结构趋同性很低,而且这种产业同构现象存在必然性。 基于以上学者对产业同构问题的研究,我们有必要找出其存在的原因和解决对策。 二、我国产业结构同构的原因 1.历史原因 80年代左右,为了尽快地增加GDP,增添税收,各个地区都积极发展了如轻纺工业、食品工业、家用电器业、交通运输业等这些跟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以“放权让利”为

8、核心的改革举措,调动了地方和企业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但又导致了地区间的利益冲突,各个地区都纷纷发展价高利大的加工工业。当时国家也还没有相关方面的区域性分工协作的政策,导致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投资和发展了很相近的产业。 2.体制原因 我国长期处于短缺经济的状态,形成了“一哄而上”的投资习惯。看到某个行业有利可图,就不加判断的大量的进入该行业,缺乏对该行业发展未来的思考。在技术上没有创新,更有甚者是落后于已有的企业。支柱行业、重点行业发展的过多,很难集中力量办成有世界竞争力的跨国公司。这样,很多行业和地区都成了重点,但是却很难形成大的规模,获得收益,出现很多水平低和规模小的重复建设,这时,区域产业同构问

9、题就出现了。 3.利益驱动 利益驱动主要是地方政府为了追求区域的经济利益和自身的利益,导致了产业同构化现象。在一些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政府有意识地将资源倾斜到出口加工的制造业和基础材料工业部门,这样就形成了以基础材料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有些政府为了实现本地区的快速增长,不考虑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只追求短期的利益,纷纷上项目、铺摊子,大规模的进行重复建设投资,结果很多项目失去竞争力成为包袱工程。 4.宏观调控不力 在宏观调控上,政府对企业的管理有“越位”的现象,政府的宏观调控也缺乏力度。中央政府进行产业调控的主要措施是产业政策,可是产业政策并没有落实到区域政策上,没有硬性约束地方政府。这样,地

10、方政府行为和体制原因导致不合理的区域产业同构。 5.区域经济体制没有执行市场经济的比较优势原则 市场的资源配置和优胜劣汰的功能使各区域发展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市场经济强调在分工的条件下关注地区的比较优势。但很多地区都没有贯彻市场经济的分工和比较优势原则,没有形成良好的市场化区域经济体制,使得很多地区的经济结构都相似,出现产业同构。 三、我国产业结构同构的政策建议 由于区域产业同构的存在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有着消极的影响,有必要提出一些方针政策,对区域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促进区域间合理分工。针对以上我们总结归纳的产业同构的相关原因,我们提出了几条建议。 1.深化体制改革 要推进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极大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要建立全国范围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保证生产要素、商品等能够充分自由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改善地区间的市场割据状态,除去地方保护主义。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使得资源向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流动,促进企业的技术科技创新,加大资源的利用率。要加快改革企业的产权制度,使企业可以真正的自我约束、自担风险、自我发展。最后要改革投资体制。投资主体要保证自己正当的投资权利和行为,就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可以得到切实贯彻实行的规章制度。 2.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产业政策是国家针对不同区域的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要有所区别,从而引导各地区依据自身优势情况来发展产业。另外,要合理引导各地区间的协作

12、分工,严令禁止区域、行业的地方保护主义,促进社会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合理的流动,实现其在动态中的优化和组合。就地方政府而言,也应当积极落实国家政策方针。市场经济环境中,政府是过程的调节者、经济活动秩序的制定者维护者、执行经济活动规则的仲裁者以及战略规划的制定者。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要强化与其他地区间的沟通协作,力争做出“双赢”的决策。 3.发挥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协同治理 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失灵现象,仅仅利用市场方法(看不见的手)不能保证经济学的帕累托最优,应用国家的命令计划手段最后也做不到完全增进和保护公民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所以,我们应该培育一些新公共行政主体等非政府组织,

13、以多元化共同治理和避免失灵。多元化协同治理是当代成熟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政府应把一些职能转交给以行业协会等为主的非政府组织,实现产业行业合作形式的多样化,充分发挥我国行业协会等新公共行政主体协同治理的职能。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孙爱华.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同构问题的合意性研究D.南京航天航空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2 赵伟峰.理性认识区域产业结构趋同J.经济论坛,2006(14):9-11. 3 李松岭,李娜.洞庭湖区域产业同构现象研究J.经济地理,2010(11):1854-1858. 4 黄忠平,许英鹏.区域产业同构规避研究以深菀惠经济圈为例J.惠州学

14、院学报,2010(4):42-46. 5 刘富朝,袁锋,武友德.区域分工与合作视角下区域产业同构问题及优化路径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1):28-31. 6 Young.The Razors Edge:Distortion and Incremental Reform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Quarterly Joumal of Economies,2000(4):1091-1136. 7 Sandra Poncet.中国市场正在走向”非一体化”一中国国内和国际市场一体化程度的比较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文汇,2002(1):3-17. 8 Barry Naughton.How Much Can Regional Integration Do to Unify Chinas Markets.Paper for Conference on Policy Reform in China,Center for Research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licy Research.Stanford University,Nov,1999,(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