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信用与信用形式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734371 上传时间:2019-07-01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_信用与信用形式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第三章_信用与信用形式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三章_信用与信用形式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三章_信用与信用形式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三章_信用与信用形式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_信用与信用形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_信用与信用形式(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信用与信用形式 (Credit and Credit Form),主讲:胡奕璇,教学目的及要求:本章研究和讲授了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信用的四种基本形式,要求在掌握信用概念与形式的基础上,理解发展多种信用形式的必要性和意义。 教学重点:信用形式 教学难点:信用形式之间的区别、优劣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课时:3课时,课程导入 先旅行再付钱 蚂蚁花呗成穷游消费神器,世界这么大,90后想去看看。虽然钱包远不如理想丰满,但这丝毫无法阻挡90后们渴望旅行的心。越来越多具有超前消费理念的90后选择通过“蚂蚁花呗”先旅游再付钱,让“说走就走的旅行”真正成为一种习惯。 95年出生的小张刚刚结束大二繁忙

2、的学业,热爱旅行的他想去丽江看看。在对旅程进行了一番规划后,他发现手头上积攒的零花钱和在学校打工所得的钱似乎并不足以支付旅行的费用。而由于银行方面有较为严格的个人身份审核,他也没有申请到信用卡。已经离家两年的他十分不愿向父母开口讨要自己出去玩的钱。经朋友推荐,小张在“去啊”上面用“蚂蚁花呗”购买丽江之行的旅行产品,旅游回来确认付款,等开学后有钱入账的时候再还掉这一次的费用。,有数据统计,90后在旅游出行上的频率很高,一年里出行13次的占74%,出行35次的占20%。每年的一二月和七八月这两个寒暑假时间段都是他们出行的高峰。90后认为,旅行不光能让自己从日常的学业中解脱出来,也是一个增长见闻、探

3、索新知的好机会。在开销上,天性自由的90后并不想亏待自己,21%的90后旅行基金都高于3000元。为了缓解旅行带来的经济压力,“蚂蚁花呗”成为了他们的新选择。除了买机票、订酒店外,不少90后还用蚂蚁花呗购买数码、出行等装备,以及旅途中的购物和其他消费。 对于日趋流行的90后大学生暑期穷游,专业人士表示,多数大学生经济还没独立,条件艰苦但能获得深度体验的暑期穷游以及蚂蚁花呗“先消费,后还款”的支付方式对他们的确很合适。但也提醒大学生们,穷游出行需考虑自己的身体素质和能力,确保安全是前提。 思考题:你知道什么是信用吗?案例中提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信用形式?,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一、信用的定

4、义 二、信用的特征 三、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四、信用的基本要素,一、信用的定义,辞海对“信用”的三种释义: 其一为“信任使用”; 其二为“遵守诺言,实践成约,从而取得别人对他的信任”; 其三为“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经济学中的信用:,信用(Credit)是以偿还本金及支付利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 是从属于商品货币的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体现特定经济关系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转移,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二、信用的特征,1.信用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一要偿还本金,二要支付利息。无息贷款或捐赠是出于政治或其他目的。 2.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一般形式是通过商品的买卖实现的,体现

5、商品与货币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等价交换;在信用活动中,商品或货币的贷出者只是暂时让渡使用权,没有放弃所有权,也没有立即取得货币,仅获得一种承诺(借者到期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到期才能收回本金和利息。 3.以相互信任为基础。 4.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三、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产生:商品或货币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的不平衡性。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社会分工出现,产品有了剩余,交换日益频繁,私有制产生。这里贫富差距拉大,贫困者被迫向富有者借贷,信用随之产生。最早为实物借贷,后随物物交换被货币取代后,货币借贷出现:货币由多余的人流向不足的人,以还本付息为条件,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成为一种普

6、遍的经济活动。因此,商品货币关系是信用存在的经济基础。,发展阶段:商品与货币自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以来经历了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现代商品经济三个阶段,信用也与之适应,经历了高利贷信用、借贷资本运动和现代信用阶段。 1.高利贷信用:以取得高额利息为特征的借贷活动,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发展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前资本主义社会,高利贷的主要借者是小生产者,主要贷者为商人、宗教机构及统治者。 高利贷资本具有利率高(50%200%),非生产性和保守性的特点。由最初的实物形式发展为货币实物混合的形式。此形式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直到现代银行业的出现,生存基础才被瓦解,但仍部分存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

7、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因此,法院只保护银行同类贷款利率四倍以内的借款,若高利贷的利率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四倍,法律不予保护。,案例分析 借贷20万 三年“滚”成40万,刘某与张某为多年好友,2009年3月,刘某做生意向张某借款20万元,两人约定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计息,借款1年。1年后刘某因生意亏损一直没有将借款还上。2010年4月,张某与刘某商议,由刘某重新写一张借据,除了写明20万元借款本金外,还要注

8、明支付利息20万元,共计40万元。刘某因长期未还款心中有愧,就按张某的要求打下欠条,并承诺年底还清,但直至2011年底,刘某仍未还款。张某便将刘某告上法庭。 城关区法院审理认为,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可以自行约定利息,但借款的利率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利息不予保护。据此判决刘某偿还张某借款20万元,利息按照银行同类贷款利率4倍计算。,如何评价高利贷?,2.借贷资本运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后,资本主义信用取代了高利贷信用。表现为借贷资本的运动,即为获取剩余价值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是生息资本的一种形式。由借贷双方共同分配剩余价值。 借贷资本是在资

9、本主义再生过程中,将闲置货币资本与急需的资本家联系起来的信用关系。不同于高利贷信用: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基础上、在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借贷。 借贷资本的特点:是一种商品资本,利息为商品的价格;是一种所有权资本,贷者贷出资本的使用权,保留所有权,职能资本家到期还本付息;具有特殊运动形式。,3.现代信用:与资本主义信用一样,也是借贷行为、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但信用范围更广,跨越地域界限,向全球化、一体化发展。特别是电子货币出现后,信用形式也更加抽象,并且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四、 信用的基本要素,1.信用主体:信用行为的双方当事人,包括法人和自然人。转移资产的一方为授信人,接受的一方为受信人。授信人

10、通过授信取得在一定时间内向受信人收回货币或其他服务的权利,受信人则有偿还的义务。二者经常在双重的。 2.信用客体:信用行为的交易对象,是授信方的资产。以货币或商品形式存在,可以有形,也可以无形。,3.信用的内容:信用主体通过直接信用或间接信用建立起来的债权债务关系。一方具有按期索回本息的权利,一方具有支付本息的义务。 4.时间间隔:先贷后还,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受信人偿还本息后,信用行为结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5.信用载体:记载信用内容或关系的凭证,如商业票据、股票及债券等,是货币资本运动的运载工具。,第二节 信用形式,一、商业信用 二、银行信用 三、国家信用 四、消费信用 五、国际信用,一

11、、商业信用(Commercial Credit),涵义: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它包括企业之间以赊销、分期付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以及以预付定金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过程:包括两个同时发生的经济行为: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特点 1.与特定的商品交易相联系:伴随着商品的买卖(赊销)建立起了债权债务关系。 2.具有社会普遍性、自发性和分散性:参与主体均为企业,是社会经济的主体。在众多企业间,何时发生及与谁发生、何处发生是随机者,具有自发性和分散性。 3.商业信用的供求与经济景气循环相一致:在经济繁荣时期,商业信用会增加;经济危机时期,会随之减少。,局限性 1.商业信用的规模

12、和数量有一定限制:只能在企业间对现有的资本进行再分配,不能额外获得新的补充(信用创造),信用最高界限为企业以延期付款方式出售的商品,只是暂不用于再生产过程的部分资本,包括产成品和半成品。 2.商业信用有较严格的方向性:只能由产品的生产者提供给产品的需要者。不能反向提供或提供给不需要者。 3.信用能力有局限性:相互不了解对方信用能力的企业不易发生商业信用关系。另在管理和调节上也存在局限性,众多企业间的商业信用会形成一债务链,若某一企业不能支付欠款,就会产生信用危机,国家对其调节控制微弱,且与央行的调节措施反应完全相反。因此,要加强对商业信用的引导和管理,避免出现信用危机。,地位作用 1.商业信用

13、是信用制度的基础,是最基本的信用形式:先于银行信用而产生;发生于企业之间,直接与商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相联系,为生产和流通服务;是票据贴现及承兑等银行资产业务产生的基础。 2.商业信用的作用: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企业间可相互补充资金,弥补了银行信用的不足,直接影响一国的经济运行;商业信用的合同化、票据化使分散的商业信用统一起来。以法律来约束商业信用,保证商业信用的健康发展,并通过票据的承兑和贴现,银行信用参与到商业信用中,提高了商业信用的信用度。 3.在我国,商业信用经历了建国初期的普遍存在到集中计划经济时期的取消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解禁及票据规范并通过一系列法规的实施,使商业信用的票据化发展走上

14、正轨。,二、银行信用(Bankers Credit),含义: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社会和个人提供的信用。主要形式为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及开出汇票、支票、开立信用账户、发行货币等。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 特点:债权人主要是银行,也包括其他金融机构;债务人主要是工商企业和个人。银行信用所提供的借贷资金是货币;银行利用其信息优势,有效解决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其结果是降低了信用风险。,地位与作用:银行信用的上述优点,使它在整个经济社会信用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 我国的银行信用是主要的信用形式,已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大一统的体制和单一信用制度开始向

15、多样化形式发展,建立起了以银行信用为主、多种信用形式并存的信用体系。 我国的资本市场虽然发展迅速,沪深股票流通市值在2008年末已达4.52万亿,但相比金融机构的30万亿贷款规模,仍然不是主导。,数据解析,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三、国家信用(Fiscal Credit),涵义:指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依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信用形式。 种类:根据债券期限的长短可将其分为国库券和国债 债权人和债务人:债务人为各国政府;债权人多为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企业与居民。,特点: 1.安全性高,信用风险小:国家财政作为政府的代表成为债务人,信誉度极高

16、,国债持有者不承担任何风险,在国外被称为金边债券。 2.具有财政和信用的双重性:一方面根据经济和产业政策要求,支持其发展,为调节经济和实现国家宏观政策服务;另一方面依信用原则有偿有息、充当债务人。与银行的单一信用不同。国家信用建立在自愿互利、协商签约的基础上的,不同于国家税收等财政政策。 3.用途具有专一性:筹资为了特定的财政支出需要或为国家和地方的重点建设项目举债或为了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借款,要专款专用。,作用: 1.是调剂政府收支不平衡的手段:财政收支在一个财政年内常会出现不平衡现象,要借助国库券解决收支的暂时不平衡。 2.是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国家向社会提供国防、交通及社会福利等服务,承担较大风险,需要庞大的经费开支,经常出现较大的财政赤字,需要通过发行货币、动用历年财政结余、向银行透支、增税、举借外债和内债等方法弥补。这些方式会引起物价上涨、民众不满及贸易收支不平衡等问题。而举借内债是最好的方式,在不改变货币供应量下解决赤字问题。,3.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首先,通过改变投资总额影响 经济增长。通过向居民、企业及金融机构筹集资金来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