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734050 上传时间:2019-07-01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55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0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交通与通讯的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20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交通与通讯的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20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交通与通讯的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20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交通与通讯的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20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交通与通讯的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0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0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交通与通讯的变化(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0讲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交通与通讯的变化,-2-,知识笔记,疑难禅释,一,二,一、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1.服装 (1)鸦片战争前后: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 (2)民国时期:出现中西合璧的服饰中山装和旗袍。 2.习俗 (1)“断发”运动: 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法令。 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革除陋习。 (2)不缠足: 清政府下令禁止缠足,但屡禁不止。 维新派倡导以不缠足为内容的女权运动。,-3-,知识笔记,疑难禅释,一,二,3.传媒 (1)报刊: 1872年,创立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申报。 维新运动中,报纸成为政治斗争的武器。 (2)电影: 传入

2、中国:1896年。 第一部自制影片:1905年,定军山。 第一部故事片:1913年,张石川、郑正秋导演的难夫难妻。 第一部有声片:1931年摄制的歌女红牡丹。,-4-,知识笔记,疑难禅释,一,二,4.礼仪 (1)日常礼仪:民国初年废除跪拜、作揖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 (2)近代婚姻: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洪流,推动了近代婚姻的变革进程。 (3)丧葬礼仪:19世纪中期,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引起了国人注目。 5.影响 (1)反映了社会物质文明进步,折射出人文精神和民主意识,有些还成为妇女解放的标志。 (2)发展不平衡,广大内地农村变化相对较小。,-5-,知识笔记,疑难禅释,一,二,二、交

3、通与通讯的变化 1.交通的变化 (1)铁路: 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通车。 1909年,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通车。 (2)水运: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3)航空:1918年,马尾造船厂开始研制水上飞机。,-6-,知识笔记,疑难禅释,一,二,2.通讯的发展 (1)邮政: 清朝后期:1896年,清政府设大清邮政局,后设邮传部。 民国时期:1913年,北洋政府裁撤驿站;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后撤销外国在华的“客邮”。 (2)电报电信: 清朝后期:1877年,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 民国时期: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有

4、改观。 3.意义 (1)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2)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7-,知识笔记,疑难禅释,1,2,-8-,知识笔记,疑难禅释,1,2,2.归纳概括: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特点 (1)中国近代交通工具都是从外国传入的。交通运输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外国控制。 (2)铁路、水运、航空都获得一定的发展,中国交通运输业开始近代化。 (3)交通工具(运输业)地域发展不平衡,城市发展比乡村显著。 (4)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同时并存。 (5)起步晚,发展慢,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9-,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一影响近现代社

5、会生活变迁的因素 史料一 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 王文泉等中国近代史(18401949),-10-,考点一,考点二,史料二 今之辫服,牵掣行动,妨碍操作,游历他邦,则都市腾笑,申申骂予;于时为不宜,于民为不便,稍窥世变者,已熟察而稔知之矣。 王忍之等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 史料三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

6、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摘编自陆秋心婚姻问题 的三个时期(1920年4月15日),论从史出: (1)史料一说明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2)史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3)史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11-,考点一,考点二,答案,-12-,考点一,考点二,拓展升华 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 (1)西方国家侵略中国的客观影响: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也使西方的生产、生活方式涌入我国,带来了近代文明。 (2)政府政策的影响: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中国政府在不同程度上不断推行各种改革,这些改革使中国社会进一步主动发生变化。 (3

7、)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都冲击了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生活的演变。 (4)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近代先进中国人努力发展近代工商业,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逐步兴起,人们的生活习俗也随之发生变化。,-13-,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及影响 史料一 辛亥老人回忆湖南的情况时说:“革命后,男女交际自由,结婚自由和男女平权的呼声很高湖南女子开始冲破了旧礼教的封锁线要求有选择配偶的自由而自由结婚也不是家长能阻止的了。” 近现代中国社会简明教程 史料二 1905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在大众报上发布“哀启”,声明概不收受呢缎、轴幛、银钱、洋

8、圆等物,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改行鞠躬礼。李叔同特意为母亲写了哀歌,整个仪式简朴感人。 简明中国近代史 史料三 他们看着外国事,不论是非美恶,没有一样不好的;看着自己的国里,没有一点是好的,所以学外国人惟恐不像。 大公报(1903年4月),论从史出: (1)史料一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社会生活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2)史料二表明20世纪初中国的丧葬礼仪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这说明了什么? (3)史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什么问题?,-14-,考点一,考点二,答案,-15-,考点一,考点二,拓展升华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近代中

9、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密切相关。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城乡之间的表现差别极大,主要发生在大城市,广大农村仍然处于落后、封闭状态,地区之间的发展也极不平衡。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有变化,但依旧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 (2)影响: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开展,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16-,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一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迁 【例1】 (2014课标

10、全国,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迁,考点指向近代服饰变化的原因。对于这一考点内容,备考时要将社会生活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变化联系起来,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世界形势的变化联系起来,从整体上把握社会生活的变迁,最大限度地提高分析、归纳、探究问题的能力。,-17-,考向一,考向二,解题思路:审题干,找题眼:“欲更官制、设

11、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维新派”。 联所学,排错误:易服不是维新派的主要目的,维新派主张易服的目的是为推行变法改制提供条件,A、C两项错误;“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的表述没有体现出易服的意义,排除D项。 看关联,定答案:服饰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思想的变化,有利于推行维新变法,故选B项。 答案:B,对点训练1 (2015四川文综,6)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 ) 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 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 C.国人尚未认同西

12、式婚俗 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18-,考向一,考向二,答案,解析,-19-,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二交通通信和大众传媒的进步 【例2】 (2014课标全国,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20-,考向一,考向二,试题立意:本题考查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所反映的问题,考点指向中国近代

13、大众传媒的发展状况。从能力考查的角度看,本题旨在考查通过社会现象对比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对于本考点来说,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考查传媒的进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探究大众传媒发展的不平衡性,是高考命题的主要方向。,-21-,考向一,考向二,解题思路:审题干,找题眼:“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 联所学,排错误:“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不能解释上海国产电影比例较高的现象,排除A项;题干只是反映了各地所放映的中外影片的比例情况,无法体现B项;“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无法解释外国电影比例低于北京和天津,排除D项。 看关联,定答案:题干的意思是,上海国产电影放映的比

14、例远远高于北京和天津,再结合题干“21”“51”“61”的信息,可以看出外国电影比国产电影更易拷贝,即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故选C项。 答案:C,对点训练2 (2013江苏单科,6)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 ) 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22-,考向一,考向二,答案,解析,-23-,正确认识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社会生活的演变既是一百年来政治变迁、经济转型、外来影响等作用的产物,又是

15、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变革的表征。社会生活的演变反过来对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又产生了深远影响,有助于推动各个领域里的改革更加深入进行。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直接影响到政治改革进程,使政治环境趋于宽松,政治生活走向民主化,民众政治参与意识增强;生活方式的变革,在思想领域里引起连锁反应,使人们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思维更加活跃;同时带动了生产的发展、商品的流通、土地的开发、资源的利用,以及外贸的增长,使经济领域充满活力,有利于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早日实现。社会生活不是细枝末节的生活小事,而是关系到社会发展的大事。 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24-,阅读提示 (1)材料提及近现代历史的主要

16、领域:社会生活、政治变迁、经济转型、思想变革、外来影响。 (2)材料重点论述了社会生活变迁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思想变革、民主进程之间的关系。社会变迁受制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思想变革,同时社会习俗的变革客观上推动了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思想变革。,1.民国成立后,在服制上明确规定“自大总统以至平民其式样一律”,服装已不按职位、身份加以区别,而只是按性别不同,场合不同给以区分。这一变化表明( ) A.服饰不再表现等级划分,体现平等原则 B.西方服饰在中国服饰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C.传统服饰对新式礼服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D.社会习俗变化缓慢,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25-,1,2,3,4,5,6,答案,解析,2.(2015浙江余姚三模)服装作为一种独特的物质文化载体,不仅折射出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而且反映出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从图1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