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638613 上传时间:2019-06-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杨玉东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本文发表于教育发展研究20XX年第8期,7275) 课例研究正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教师教学研究的话语系统中。然而,学界对于课例研究的看法不尽相同,导致了实践中教师对于课例研究的模糊认识,使大家对于课例与案例、课例与教学设计、课例与课堂实录、课例与经验优秀论文之间的区别不加考虑而混用。本文的研究旨在廓清模糊认识,加深人们对此问题的理解,为广大教育实践者特别是一线教师提供协助。一、 什么是课例 “课例”是一个实际的教学例子,是对一个教学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和描述,即“讲述教学背后的故事”。这里之所以称“教学背后”,其实是指为何这样进行教学的研究思路

2、,也就是说课例不只仅是最后的课堂教学设计,还要交代之所以这样教学的理由和认识,要有研究的成分在其中。1、课例与教学设计、课堂实录的区别教学设计是教师上课前预设的文本计划,而课例是一个实际发生的教学实例,这是根本的不同。但课例在“讲述故事”时有可能运用教学设计来说明为何这样授课的思路和想法。课堂实录是对实际发生的课堂进行逐字逐句地录制并记录为文本,它的确是实际发生的教学实例的文本,但课堂实录自身是客观的记录,从它当中我们不能直接看出为何这样教学的思路和想法,假如看出了也只是推测。原来授课的老师和研究人员“背后的故事”并不能包括在其中。而且,课堂实录的文本量比较大,一般而言,45分钟的课堂需要大约

3、1万字以上才可能真实地记录和刻画。2、课例与案例的区别课例和案例的混用最为常见,也反映了从案例到课例的认识的清晰化经历了一个过程。案例在教育以外领域(如法律、医学、工程等)的运用由来已久,应用到教育领域,则是源于职业培训的困惑如何沟通理论与实践。20世纪90年代,教育研究出现三个新的动向:第一,开始注重“自下而上”的定性研究方法;第二,研究人员开始走进课堂和教师一起研究教学问题;第三,培训过程与研究过程逐渐合为一体。在这个背景下,案例研究成为教育领域的新宠。国际上运用案例进行培训最闻名的是哈佛工商学院,而Shulman(1993)将其运用到教师培训,她认为,“教师所写的、其他教师可能会面临的实

4、际世界问题的案例是对实践反思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它们有助于教师从他人的实际故事中学会预测和解释问题”1。我们来看看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在20XX年左右指导过的一些课例的标题:从实物到算式的“数学化”过程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从告诉事实到组织观察小学自然淀粉;设计“铺垫”引导探究中学数学勾股定理;在“变式”体验中建构原理中学物理杠杆;从已有概念动身演绎新知识中学数学活动课“由正多边形引发的”;老师该为同学的探究提供怎样的支持比较含磷洗衣粉与无磷洗衣粉对水体影响的实验设计;“水雷”揭秘与金属钠基于真实情境进行“问题解决”教学的一次尝试;不同理念影响下的“课堂互动”比较研究基于正方形的性质教学分析;

5、体验“做数学”“丈量学校绿地面积”的项目学习。从上述这些课例标题可以看出,课例聚焦的是有学科内容的课堂教学,而非一般性的教育问题(如处置同学作弊的教育案例)。所以课例与案例的最大不同在于以学科教学的内容为“载体”,如课例、都是以课本的教学内容为载体,课例、是以课本扩展的学科内容为载体。但课例和案例一样,均有一个研究的“主题”。由此可见,课例是以学科教学的内容为载体、具有某个研究主题的教学实例。其中“主题”正是课例所要表达的灵魂(研究的成分),“载体”正是课例表达观点和思想的媒介。教育案例不过是案例中的一类,案例的范围最大、在各个领域都有;而课例又包括于教育案例当中,只有那些以学科教学内容为载体

6、、具有一个研究主题的教育案例才专称为课例。对课例定义的窄化,有利于我们在研究中和教师一起聚焦于课堂教学研究,而非一般的教育问题(如班主任处置同学作弊、校长项目化管理学校的案例等)。20XX年以后,教育界更多地使用“课例”一词,其实质正是专指这种聚焦课堂教学的研究案例,但在实际表述和运用中仍然有不少混用,概念的清晰化也是把教学作为一个专门研究领域的象征。3、课例与思辨或经验优秀论文的区别在基础教育刊物上,也可以看到不少关于课堂教学研究的文章,它们算不算课例呢?我们试图做一区分,以凸显课例的价值和意义所在。第一类,地道理论思辨的不算是课例。尽管有的优秀论文自身是指向课堂教学研究的,但它们并非以一节

7、或几节课的教学实例为基础展开某个主题的讨论,这些优秀论文的作者经常是大学或科研机构的专业人员写的,容易甄别。第二类,使用了局部课堂教学片段的思辨型文章。这类文章有一个论述的主题,而且很有可能用到了大量的课堂片段,但是这些片段往往来自不同的授课实录、甚至是不同学科的各种小片段。旁征博引的大量片段不过是为了说明作者论述的一系列观点。这种文章的作者可能是大学或专业研究人员所写、也可能是一线教师所写,它们也不是我们所指的课例。第三类,课堂实录片段配以点评类型的文章。这是常见的一种类型,对一节课的不同片段分别做出点评,或是对于不同的课堂片段分别做出点评。对同一节课的不同片段做出点评时,往往对每个片段从不

8、同的角度加以研讨,假如全盘而看,发现这类文章分析课堂的视野比较宽泛、点评比较发散。还有的文章是具有一个大的研究观点,但选取了不同的课堂片段每次从一个更小的视角加以剖析,但就每个片段而言,读者无法了解这个片段对应的原课究竟具有怎样的一个整体授课思路。这类文章中的课堂实录片段来自一线教师的授课、点评往往是专家教师或者专业研究人员给出的。第四类,围绕一节或几节课的教学漫笔类文章。这类文章的作者一线教师居多,往往是针对一节课的教学反思,或观察了一类课之后有感而发。这类教学漫笔往往比较生动、情感化、吸引人,但缺乏围绕一个主题的深入提炼、缺乏理论角度的诠释。当然,上述四类文章不乏优秀之作,之所以指出与课堂

9、教学有关的这四类文章不是课例,主要是想进一步凸显课例的根本特征:以课堂教学的学科内容为载体,以某个小的研究问题为主题,讲述的是一个实际发生的课堂教学实例背后的故事;而且,教学实例的整体思路相对完整,可以看出一节课或几节课的授课过程或如何改进的过程,可以看出这样上课或者改进课堂的理由和原因是什么,当然也会有理性的提升和概括。4、课例与课例研究的区别课例与课例研究的区别,好比教学设计与教学设计设计的区别。前者指最后发生的效果形式是一个“课例”,后者把形成这个效果的过程称为“课例研究”;前者是静态的结果表达,后者是一个研究的动态过程。所以通常我们说“课例研究”往往指的是“做课例”的过程,说到“课例”

10、往往指的是效果表达形式。二、课例由哪些要素构成前面谈到了与课例相关的一些常用的词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实际上是从“课例不是什么”的角度刻画了其外延范围。接下来将从正面回答“课例应该是什么样”。参照Merseth (20XX), Stein等(20XX)优秀教案的撰写框架以和在上海开展课例研究的长期经验23,我们认为,一个课例应该由以下四方面要素构成。1、主题与背景主题与背景是课例的第一要素。因为课堂教学是复杂的,通常的听课评课往往对一节课从各个角度提出各种改进意见。课例研究并不追求通过一节课试图解决很多个问题,而是追求通过一个课例认识一个小的研究问题这就是研究的主题,“小”才有可能“深”。研究的

11、主题最好从课例的题目就能看出、或者开门见山地交代,这样他人可以直接地知道这个课例研讨什么方面的问题,而不要读了洋洋洒洒几千字还不知课例想解决什么问题。主题从哪里来、为何选择这个主题研究?这就需要交代该课例发生的背景。例如,背景中可以交代主题是来自教学中常见的困惑、来自教学中常见的困扰难点、来自课改中的核心理念的践行等。背景的交代可以使读者感受到整个课例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协助读者理解课例中改进课堂教学的背景和条件等。2、情境与描述课例的载体是学科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情境的描述是必不可少的,但这不等同于把大篇的课堂实录直接摆进课例报告里。课例的描述不能杜撰,它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和其改进教学的研究过程,

12、但其情节可以经适当的调整与改编,因为只有这样才干紧紧环绕主题并凸现讨论的焦点问起。各个课堂情境的选择要环绕课例研究的主题,有时为了凸显与研究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甚至对片段中的语言也可做适当剪裁(如用省略号略去一些无关的话语、删去一些口头禅等)。除了使用第一手的直接的实录描述,也可以用作者讲述的方法对实录片段进行第二手的描写,包括作者自己当时的想法、感觉等都可以写入课例。围绕主题的情境描述要追求准确、精简、引人入胜。3、问题与讨论课例反映的是教学改进的过程,因此在课例描述中必定包括着提出的问题,以和由问题引发的后续讨论。因为课例反映的是教学研究“背后”的故事,交代发生这个课例的过程中的问题线索,

13、使读者知道研究教学进展过程的来龙去脉,否则读者只是感觉到描述了一节“好课”,却不知发生这个“好课”的过程是怎样的。对读者来说,把研究授课的问题和其讨论梳理出来、展现过程,可能更具启发价值。课例描述中提出的问题有的可能在后续讨论中解决了,有的没有解决,但都可以出现出来。甚至写作者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思维的后续问题或两难问题,留下一个今后可以继续研究和讨论的空间。对于研究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加以筛选和梳理,最好问题的线索能够环环相扣,这样对读者更具吸引力,而且可以引发深入考虑和讨论。那种没有问题的课例描述,或者说只是一节“好课”的展示,实际上并不是我们在这里所倡议的。4、诠释与研究对课例自身加以解读,

14、赋予它更高一层的普遍意义,就需要对课例作出诠释、增加一些研究的成分,这是课例的另一要素。不过这种诠释应该是归纳型的、内容紧紧扣在描述的课堂教学和讨论过程上,不宜夸大和跳得太高,否则极易沦为空谈,使得课例前面是具体的课堂教学实例,后面是一般理论的泛泛而谈。很多经验性优秀论文就是这样的类型。对课例的诠释实际上就是交代对于课例研究中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是如何理解和处置的、包括课堂教学为何如此改进等的原因,也就是要讲出课堂教学“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的理由,使读者明白这“背后的故事”。诠释可以选择多个角度解读、尽可能回归教学的基本层面而不要脱离课堂教学。对课例的“研究”,主要是通过一节课的改进和研究

15、过程,究竟获得了哪些理性的认识或者初步结论,需要一些概括和提炼。这些“研究成分”使得课例不只仅是对研究一节课的描述,而且对老师们在日后课堂教学中考虑一类课的改进有启发。三、课例的类型和其撰写1、课例的几种类型对课例的划分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以下的划分是根据课例对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的作用来区分的,它们之间并没有逻辑上的严格并列关系,相互有所交叉,但主要是根据课例的偏重面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而言。(1)问题出现型这种课例主要来自教师课堂教学实践中所发生的问题,主题往往就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它关注到了理论与实践关系,但偏重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课例设法找到理论来解释并协商解决实践问题,以问题的形式唤起教师的深刻反思以和随后的反省行动,问题通常是开放型的,没有相对统一的共识。(2)经验分享型这种课例主要来自教师一个新颖的优秀教案和其随后的教学改进过程。表达的手法通常会以“故事”的形式来叙事,这种利用“叙述体”的知识极易在教师之间取得沟通。课例自身是教师用于查找他人同一内容载体如何教学的重要文献资料,是一般的理论性文献资料无法取代的知识。如前文利用“心灵游戏”上作文课的课例就属于这一类。(3)理论验证型这类课例的动身点往往是推崇某种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价值,认为教学就是将这种思想或理论应用于实际课堂教学的结果。课例往往成从各个角度印证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